爿

拼音:pán,古代作圍牆用的木柴。引申(圍起來的)疆域、邊界。

部首:爿,部外筆畫:0,總筆畫:4

五筆86:NHDE 五筆98:UNHT 倉頡:VLM

筆順編號:5213 四角號碼:22200 UniCode:CJK 統一漢

字 U+723F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爿
  • 拼音:pán
  • 筆畫:4
  • 部首
  • 五筆:NHDE
  • 結構:單一結構
  • 筆順編號:5213
  • 造字法:象形
  • 詞性:名詞,量詞,介詞
基本資料,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字源演變,

基本資料

拼音:pán
爿字爿字
部首:爿,部外筆畫:0,總筆畫:4
五筆86:NHDE 五筆98:UNHT 倉頡:VLM
筆順編號:5213 四角號碼:22200 UniCode:CJK 統一漢
字 U+723F

詳細解釋

● 爿
〈名〉
(1) 劈成片的竹木等 [slit bamboo or chopped wood]
爿,判木也。從反片。指事。——《說文
(2) 又如:柴爿竹爿
〈量〉
(1) 商店、工廠等一家。如:一~商店
(2) 用於田地等,相當於“塊”
聽說踏滿一爿田就要一塊多錢!——茅盾《秋收》
(3) 用於整體的部分,相當於“邊”、“段兒”、“截兒”等
走上前一斧,將荷香砍做兩半爿。——《說岳全傳》〈介〉
〈方〉:相當於“間” [within a definite time or space]
正月爿,瓜子殼丟門前。——《中國歌謠資料·福建民謠》。原註:“爿,間也。如‘正月爿’意思是‘正月裡來’。”
英文解釋
◎ half of tree trunk; KangXi radical 90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𤕪《篇海》疾羊切。見龍龕。義闕。《說文》牀從木爿聲。《注》徐鍇曰:爿則牀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著。至於牆𡉟戕狀之屬,𠀤當從牀省聲。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說文》無爿字,故知其妄。《鄭樵·六書略》爿,殳也。亦判木也。音牆。隷作爿。《周伯琦正譌》爿,疾羊切,判木也。從半木。左半為爿,右半為片。《正字通》唐本說文有爿部。張參五經文字亦有之。周鄭二家皆以李說為然。與徐說相反。然鄭謂殳卽爿,誤也。判木之說近是。◎按徐鍇素稱博洽。果唐本《說文》有爿部,鍇卽唐宋閒人,不應雲無。且玉篇亦無爿部,類篇爿字偏旁歸幷片部,篇海止有牀部,亦俱無爿部。司馬光曰:傳寫之譌,片或作爿。此皆祖述說文。若據周鄭二家,而廢徐氏之說,亦未為當,存以俟考。
字彙,蒲閒切,音瓣。爿片未知所據,然爿片二字,今俗音有之。

字源演變

爿是斨的初文,音qiáng,不是旋轉了90°的幾,將、壯、牀、妝字從爿並承其音。
判‘木’析之兩向,左雖為爿形,但左右均為片。以下謬誤有(辭源、段、徐中舒)。
爿象一個旋轉了90°的幾。《辭源》中爿的讀音是qiáng(無反切)“劈開成片的木柴。‘木’篆文析之兩向,左為爿,音牆,右為片。”。《辭海》給出的讀音是pán“①劈開的竹木片。②計數單位。”。《漢語方言大詞典》:“爿pán①<名>指由整體分成的片狀物。一吳語。二閩語。②<名>表方面或方位,相當於‘邊’或‘下’。閩語。③<名>漢字偏旁將字旁兒;也泛指漢字偏旁。閩語。④<動>跨。吳語。⑤<量>相當於國語中的‘扇’。一吳語。二閩語。⑥<量>相當於國語中的‘座’。吳語。⑦<量>相當於國語中的‘堵’。吳語。⑧<量>相當於國語中的‘頁’、‘片’。一西南官話。四川邛崍[p'an55]一~書。二吳語。⑨<量>相當於國語中的‘塊’。晉語。⑩<量>相當於國語中的‘只’。閩語。”《康熙字典》:《篇海》疾羊切(從陽)。又《字彙》蒲閒切(並山)音瓣(並襉)。越南語爿bàn、瓣biện。《說文·木部》:“牀,安身之坐者。從木爿聲”註:徐鍇曰:爿則牀之省。牀的讀音當為爿。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說文》無爿字,故知爿即片,爿、片相通。《周伯琦正偽》:爿,疾羊切,判木也,從半木,左半為爿、右半為片。金尼閣《西儒耳目資》有爿部卻未收錄爿字。從造型來說,爿以豎線為軸心旋轉180°就是片,爿、片在甲骨文中是異體字,爿和片(piàn滂霰、pàn《集韻》滂換,越南語phiến)的最初讀音相同。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片”字:“象牀形,為牀之初文。本應橫寫作 ,上象牀版,下象足桄之形。為適應豎行排列,遂豎寫作 ,後世漸分為片、爿二字。《說文》有片無爿。《說文》:‘片,判木也。從半木。’此實借片為版。以片‘從半木’,不確。段玉裁復於片部之末補爿字,謂‘反片為爿,讀若牆。’按段說爿讀若牆,可從。蓋牆、將、戕等字皆從之得聲,且牆、牀音近,更可證甲骨文、 確為牀之初文。”甲骨文之爿、片皆為豎寫之牀,牀之足桄向右為爿、足桄向左為片。爿的讀音當是《字彙》給出的蒲閒切(並山),其上古讀音為*ban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