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閣書目序

沈守正(1572—1623),錢塘人,字無回。萬曆年間(1573—1620)舉人。官至巡撫,擅長繪畫和詩文。著有《詩經說通》、《四書叢說》。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

作品原文

人各有嗜,嗜金玉子女狗馬者,庸人也。暏泉石花鳥絲竹者,韻人也。進而為金石篆籀之嗜,清矣。然非博雅,不得稱鑑賞家,書其可已已。且書之以為寶也,剖玄黃之精(1),傳聖賢之髓,造物亦若秘之惜之,往往難聚而易散。是以一厄於秦火(2),再厄於楚漢(3),三厄於董卓(4),四厄於東晉(5),五厄於侯景(6),六厄於五季(7),七厄于靖康(8),八厄於元。其聚也,以帝王之威力,懸金授爵,惟恐不得。而西漢只三萬三千九十卷,魏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東晉三千十四卷,南宋六萬四千五百八十二卷,齊兼釋共二萬三千一百六十卷(9),梁七萬餘卷。莫盛於隋室,則積至三十七萬卷。至開元僅八萬卷有奇。宋《崇文書目》三萬六百六十九卷,續目增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若夫沉篤淵湛之士(10),家裒戶襲(11),代不乏人。欲如阮孝緒之七乘(12),張華之三十車者(13),概不多見,難可知矣。
予友吳子符遠酷嗜書,一日不手書,一月不得奇書,則不樂。藏書多者至十萬卷,皆手自較讎(14),又喜借與人看。予嘗有書謝之曰:“較來三豕正(15),帙返一鴟虛(16)。”皆惇言也(17)。雖然,予猶進焉,上古書用漆竹,中古易以縑帛,稠重易壞,故一失不可復得。即開元八萬餘卷,獨有今文三萬在其中。以準今日,可以類推。故今之藏書,似富實貧,雖復萬卷,不足敵千。何者?今文多而古文少也,今與符遠約,無夸卷帙之侈,以見古為奇。有秘本急錄而傳之,得善本存副以廣之。不獨廣吾氣類之好,亦藉以破鬼神之慳,非藝林一大勝事乎?予少即斯暏,愧力不及。他日當構小書淫館,與賁閣相峙而居。有無互授,兩家子孫,世世無吝。一洗千古借書三痴二惑(18),何減百城(19),所謂勿替引之矣(20)。

作品注釋

(1)玄黃:本指黑色與黃色。《易經·坤》:“天玄而地黃。”後因以喻指天地。
(2)一厄於泰火:第一次因秦始皇焚書而遭厄運。
(3)楚漢:秦末楚霸王項羽劉邦的爭戰。書籍文物被損毀。
(4)董卓:漢末豪強,率軍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專朝政。因各地起兵反對,他放火燒了洛陽及周圍數百里,遷入長安。書籍文物焚燒一空。
(5)東晉:西晉亡後,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政權,史稱東晉,戰爭頻仍,書籍損毀殆盡。
(6)侯景:南朝梁武帝末年侯景發動叛亂,攻破建康,併到處燒殺掠奪,都城建康幾成一片廢墟。長江下游一帶受到極大破壞。
(7)五季:指唐宋之間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這期間戰爭極殘酷。
(8)靖康:宋朝趙桓(欽宗)的年號(1126—1127)。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欽宗被虜北去,文化破壞得極嚴重。
(9)兼釋:連佛教方面一起。
(10)沉篤淵深:學問深厚淵博。
(11)裒(póu):聚集。
(12)阮孝緒:南朝梁陳留尉氏人,字士宗,隱居不仕,曾於金陵講學,裝有七車書。
(13)張華:晉代范陽方城人,字茂先,官至司空。博學多聞,著有《博物志》。藏書豐富,《晉書·張華傳》:“(張華)嘗徙居,載書三十乘。”
(14)較讎:校對。較,同校。
(15)三豕:指文字錯訛處。《呂氏春秋》:“子夏之衛,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近,亥與豕相似。”
(16)一鴟:《東皇雜錄》:“借書饋酒一瓻,還書亦饋酒一瓻。”《瓮牗閒評》:“瓻,酒器,古之盛酒以遺借書者也。”鴟,同“瓻”。
(17)惇言:老實話。惇,敦厚,篤實。
(18)三痴:《資睱集》說借書有三痴:借,一痴;與,二痴;索,三痴。二惑:金代劉祁不了解“借書一痴”,“還書一痴”的諺義(實是從“借書一瓻,還書一瓻”音訛),所以將其稱為二惑。
(19)百城:謂藏書豐富。《魏書·李謐傳》:“每曰:‘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20)勿替引之:《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意思是不要廢掉而把它保持下去。替,廢除。引,延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