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父母效能訓練手冊:讓你和孩子更貼心》誕生30周年之際重新得以修訂。父母效能訓練(P.E.T.)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於40多年前創立,是美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父母訓練教程,向父母傳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地提出建議,以解決家庭衝突,讓每個人在衝突中都贏。
這本備受推崇的家教經典,是世界上第一套經過深入實踐與研究、廣受讚譽,並經受驗證的父母培訓教程,經過幾十年的使用。
《父母效能訓練手冊:讓你和孩子更貼心》具有開創性的父母指導書將:
·如何避免成為一位許可型父母;
·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願聽;
·如何教孩子保留他們的問題並自己解決;
·如何使用雙贏的辦法來解決衝突
······
運用《父母效能訓練手冊:讓你和孩子更貼心》不受時間限制的P.E.T.教程,將會讓你即刻產生效果:減少戰爭,少發脾氣、不說謊話、不再使用懲罰。不管你家孩子是剛會走路而尋求獨立的幼兒,還是開始反叛的青少年,您在使用《父母效能訓練手冊:讓你和孩子更貼心》的時候都可以發現:P.E.T.確實是一套富有同情心、卓有成效的辦法,以幫助您養育一個充滿責任心的孩子,塑造一個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
作者簡介
托馬斯·戈登博士,美國執業心理學家,師從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並留校任教,曾擔任加州心理學會會長,美國白宮兒童顧問等職。戈登博士以其創建的“戈登方法”而聞名全球,這一方法起初用於改善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後發展為一種改善所有人際關係的通用模式。
戈登博士花費了近50年時間,為父母、老師和領導者傳授如何建立有效關係的模式,其模式建立於一種信念基礎之上,即強制力會破壞良好的人際關係。於是他開始探求一種替代方法,幫助人們更好地交流並解決家庭、學校和工作中的衝突。
這些技巧包括“積極傾聽”、“我-信息”和“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這些辦法如今廣泛套用於世界各地。此後,戈登博士又成功地開發出其T.E.T.(教師效能培訓)、 L.E.T. (領導效能培訓)等項目,成為世界著名的“溝通之父”。
戈登博士初次於上世紀50年代為一些商業組織做顧問時運用這些方法。1962年,他開發了“父母效能訓練”(P.E.T.)課程,第一次P.E.T.課程由他親自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的一家咖啡館給14位父母講授。事實證明,這一課程非常受歡迎,於是戈登博士開始訓練講師,讓他們在社區講授課程。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這一課程遍及美國50個州。
1970年,戈登博士寫作《父母效能訓練手冊》(P.E.T.)一書,這本書將無數父母引入了他的新家教哲學。世界各國的人們也開始關注這一課程,並在其國家開設培訓。據統計,這本書以33種語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銷量高達500多萬冊。全球43多國家和地區每年近500萬父母參加此培訓課程。
為了對戈登博士給人際關係改善所做的貢獻,戈登博士於1997、1998、1999年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2000年,美國心理協會與加利福尼亞心理協會授予其“終身成就獎”。此外戈登博士還擔任過美國白宮兒童顧問。
戈登國際培訓公司1974年成立,長期致力於幫助人們正確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人際關係,傳授最有效的、最基本的溝通技巧和解決衝突的方法。如今戈登培訓公司已成為一家全球聞名的培訓機構。
編輯推薦
《父母效能訓練手冊:讓你和孩子更貼心》書中提到的父母效能訓練(P.E.T.)是一場全美性的父母效能運動,30多年引入日本、韓國,1998年盛行於東南亞、中國台灣,2004年開始進入中國,目前在國內已有指定的授權培訓機構。這一側重於改善人際關係、造福人類的父母訓練運動已波及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風靡世界近半個世紀,每年接受訓練的父母超過500萬人,他們將所學到的方法和技巧套用於親子教育與日常生活後效果顯著,生活和事業明顯改善。
父母效能訓練,源於1963年美國心理學家湯瑪士·戈登博士首創的一套父母溝通訓練系統。剛起步時的主要目標是針對“問題家庭”的父母。因此,美國政府將其用於針對少年犯父母必修的一門課程,用此方法加強對父母的教育,強化少年問題的預防功能,並發展出一套簡單、實用的溝通模式。後發現這套方法對改善普通家庭關係也非常適用,並能很有效地預防青少年問題、夫妻離異、家庭不和,被“少年問題白宮會議”肯定為“防止家庭崩潰的新模式”而向全國父母推薦,成為美國父母學校的基礎課程。20世紀90年代成為美國教師上崗的必修課。讓人們通過基本技巧的運用,清楚的界定問題、積極的聆聽、明確的表達,使父母、教師與孩子彼此更好地相互了解,達成共識。
這一運動的發起者湯姆斯·戈登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為此,湯姆斯.戈登博士分別於1997-1999年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提名。1999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金獎,2000年獲得世界個人終身成就獎。
專業書評
父母效能訓練 做智慧型的父母
中國的家長寵愛孩子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他們一輩子甘願為兒女付出,從孩子上幼稚園、上國小、上中學、上大學,到找工作、結婚、生孩子,父母無時不在操心,“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許多家長都有的感受。然而我們的許多孩子卻體會不到這些,他們喜愛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頭,惟獨很少有父母。在一些調查中,孩子們對為他們“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領情,還有頗多抱怨,惹得很多家長感嘆“好心沒好報”。
“好心沒好報”,投入與產出不相符是什麼原因呢?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副教授胡玉順所做的“父母效能訓練”的課題,專門研究提高“父母效能”,培養智慧型父母的問題。記者就這個課題專門採訪了胡玉順。
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胡玉順認為,在我們的親職教育中存在許多誤區。比如在愛孩子的問題上,許多家長多是出於本能的愛,卻不重視愛的表達方式,不會施愛,因而使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在一次諮詢活動中,胡玉順曾接待過一個很傷心的媽媽。說到孩子兩門功課只得了197分時,這位媽媽難過得直流淚。站在一邊的女兒看著媽媽感到十分困惑,她不能理解媽媽為什麼如此痛苦。此時這位媽媽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媽媽的價值標準是要得雙百,孩子沒有滿足她的需求,她就感到傷心。而換個位置看看孩子,她努力了,得了197分,她感到高興。而媽媽卻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家長的行為與孩子的體驗相反,孩子幼小的心裡就會產生疑問:媽媽這就是愛我嗎?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理念,認為這就是愛。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反映大學生冷漠,不懂得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缺乏愛的體驗,父母的做法,在他們內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只有學會施愛,讓孩子體會到愛,並學會去愛別人的父母,才能成為一個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產出。
把孩子當成一個大寫的人
我們的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極端寵愛孩子,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難及的物質條件,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應有盡有。但在精神上卻經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這與西方的親職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西方人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營養,穿得舒服就可以了。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異。
談及教育理念,胡玉順提出,教育理念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孩子。首先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一個與你一樣的大寫的人。是個人,就要尊重他的人格。這樣說,有的家長不能接受,覺得自己為孩子做了那么多,可以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怎么能說沒有把孩子當成人來看待呢?可是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往往就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主體,一個有思想的人。比如有些家長打孩子,訓斥孩子,對孩子冷言惡語。如果真把孩子當成了一個與你同樣的人,下面的問題就好解決了。能與孩子平等地交談,你的眼神、語調、用詞都會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二是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孩子既是與我們一樣的??一樣的大寫的人,又是與我們不一樣的??他是發展中的人,他還不完善,不成熟,但他具有潛能,潛在發展的可能性。他們更需要關心、關注和愛護,但並不是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必然的,沒有問題就沒有成長,孩子伴隨著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成長。而且有時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長或學校。我們要客觀地認識和處理孩子的問題。教育者需要引導,指導,嚴格要求。現在不少家長一談尊重就沒有要求了。在很多人的意識中,認為西方的父母對孩子非常放縱,孩子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其實不然。西方的許多父母都是極為重視孩子親職教育的,從生活到學習上都有嚴格的要求。但在對孩子的期望值方面從不強加於孩子,中國家長關心孩子上什麼樣的學校,美國家長關注孩子適合乾什麼。
讓孩子在體驗中明白對與錯
“中西方在親職教育方式上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中國注重理論的、巨觀的指導,粗線條地講道理;西方更注重具體的、微觀的指導,告訴你具體的方法,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去領會其中的道理。”胡玉順在談這個問題時,講了很多我們都不陌生的事例??
有不少家長,只從道理上講該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錯了,稀里糊塗打一頓,打完了孩子還不知自己錯在哪。讓孩子從體驗中去認識道理,他才會記憶深刻。
前兩天,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個19歲的名牌大學的學生,因偷盜進了拘留所。原因是他對原來的中學不滿,想通過偷這個學校的電腦施行報復。據說偷時他也知道這樣做不對,但還是忍不住要這樣做。這其中除了他父母離異,沒有人關注他的心理感受外,與我們以往的教育中,細微的體驗太少也不無關係。如果他小時候曾因拿了人家一塊糖、一塊橡皮受到過懲罰的話,他就會體驗出為什麼不能偷竊的道理。在國外不少家庭中,孩子無論犯了大錯小錯,都要受到懲罰(懲罰不是體罰),比如不讓看電視,或幾天不許到外面和小朋友做遊戲等,就是你想做的事不讓你做,讓孩子在他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中來體驗對與錯。孩子就從這各式各樣的體驗中,明白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什麼是對的,做什麼是錯的,從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理念、智慧、行為
理念、智慧、行為是“父母效能訓練”的三個重要環節。胡玉順認為:當今的父母應該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並把這些理念轉化為自身的智慧,用智慧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家長應改變教育方法,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孩子所施的愛,感受到你的關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這種期望是你的孩子成長的動力。只有這樣,家長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產生正效應。
為了從根本上轉變親職教育中不正確的教育理念,胡玉順和她的同仁們正在做著艱苦的努力。他們在課題實驗校開展了父母效能的訓練,從2000年的國小一年級、國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家長學校做起,開展有步驟有計畫的指導訓練。指導父母怎樣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溝通交流,使父母親掌握有效能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首先轉變父母的教育行為,然後再用父母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父母影響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這也就是做一個智慧型父母的過程。
胡玉順的“父母效能訓練”雖然剛剛進行了半年多的時間,卻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好評。父母們深深感到,在學做一個智慧型父母的過程中,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了。
讓孩子與你更貼心——父母親子溝通技巧訓練
來源:中國教育網(2008-11-06)
現代的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竟然是那么的無助,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那么難教育,她們太愛孩子了,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懂得做父母的心,他們太關心孩子,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關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負累。
難道真的僅僅是我們的孩子出現問題了嗎?
你知道嗎?孩子是經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但他不是為你而來的。
你愛他象他原來的樣子,還是愛他象自己想像中的“好孩子”的樣子?
你知道嗎?-顆樹種,它本身就具備成為參天大樹的可能性,您可以把它養在花盆中,你可以把它灑在山上,父母用雕塑盆景的方法“教”育孩子,也可以用栽培大樹的方法“養”育孩子。“愛”是由“心”和“受”組成的,對方感受到的才是真愛。
你是想讓孩子接受你的真愛,還是想滿足自己“愛”的感覺。
學電腦有電腦學校,學駕駛有駕駛學校,作為人父人母,有多少人上過父母學校,學習年如何做父母,並取得合格的“父母執照”!
愛一個人,首先要有能力表達真愛,才有可能使孩子和你更貼心!
父母效能訓練在美國及世界30個國家中普遍施行,並且獲得教會、學校、軍隊、家庭服務中心、的支持及贊助。將幫助你了解關於如何教養兒童的基本哲學,並學習重要的態度和技巧,對於建立新的育兒技巧非常有幫助,而且,如果
你練習將技巧運用在你的孩子、配偶及朋友身上時,那么你將會進步神速、對於家庭溝通將產生莫大的益處一一能夠更開放、更真誠的交流,制定家庭成員共同接受的規則,公平地計畫與分擔家中事務,讓你的孩子更有責任感、更積極、並且更有自制力。
親子關係並不是一種負擔,家庭也不必因為不斷的爭吵或不可解的基本觀念及技巧,能夠讓家庭生活更健康,更愉快。
目錄
前 言1
第1章 父母應該受到訓練而非責備1
第2章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11
第3章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接受性語言30
第4章 將你的積極傾聽技巧付諸實踐61
第5章 怎樣傾聽嬰幼兒講話91
第6章 怎樣說,孩子才會聽98
第7章 讓“我-信息”發揮作用120
第8章 通過改變環境來改變不可接受的行為139
第9章 不可避免的親子衝突:誰應獲勝148
第10章 父母的權力:必要而正當嗎?163
第11章 “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方法189
第12章 父母對“雙贏”方法的恐懼和擔憂210
第13章 將“沒有輸家”方法付諸實踐228
第14章 父母怎樣才能不被“炒魷魚”254
第15章 父母如何通過改變自己來預防衝突268
第16章 孩子的其他家長279
附 錄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