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肖蛸:

爪哇肖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爪哇肖蛸
  • :動物界
  • :爪哇肖蛸
  • 分布區域:非洲到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 國內分布:浙江、江西、湖北、
形態描述,雌蛛,雄蛛,鑑別特徵,地理分布,

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10.00~18.00。一雌蛛體長15.39:頭胸部長3.15,寬1.71;腹部長12.60,寬2.16。螯肢長1.62。背甲黃褐色至淺褐色,具深色細邊,頭部色較淺。頸溝和放射溝明顯。中窩牛圓形,左右各具一褐色框邊,呈“八”字形。前眼列稍後凹,後眼列強烈後凹,前眼列稍寬於後眼列。各眼基部周圍的眼斑相對較小。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20:0.13);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23:0.13)。前、後側眼間距0.30。中眼域長0.39,前邊寬0.40,後邊寬0.43。前中眼>後中眼=後側眼>前側眼(0.13:0.10:0.10:0.08)。額高0.54。
螯肢黃褐色,前面近1/3處具一大的突起,外側面近基部具一小疣突。僅具一很小的前護齒。前齒堤有7齒,第1齒較大,第2齒遠離第1齒,後續5齒依次漸小:後齒堤有6齒,第1齒位於螯牙的基部,較大,第2齒與第1齒相隔一段距離,並向外側歪斜,後續4齒大小、間距相似。下唇褐色,顎葉和胸板黃褐色。步足淺褐色。腿節Ⅰ前面有5根刺,背面基部有15根聽毛;腿節Ⅱ、Ⅲ各有10根聽毛;腿節Ⅳ有14根聽毛。各腿節的聽毛均為兩列。
步足測量:Ⅰ 22.54(8.01+4.36+8.64+1.53), Ⅱ15.84 (5.04+5.22斗4.59+0.99), Ⅲ7.29 (2.61+1.98+1.98+0.72),Ⅳ15.93(5.67+5.13+4.32十0.81)。足式:1,4,2,3。腹部呈短蠕蟲狀,前半部較粗,背面前緣的中央向後凹入,後端強烈向後上方擴展,超越紡器形成一細而長的尾。整個腹部密被銀白色鱗斑。背面的前緣至第2肌斑之間的正中央具一粗細相間的暗色條紋,自第2對肌斑向後發出1對淺褐色條紋,通向腹部末端,從第1對肌斑向後下方發出1對斜紋直達紡器的側方。腹部兩側銀白色。腹部腹面灰黑色。紡器約位於腹部1/3處。生殖蓋鏟狀,寬稍大於長;納精囊2對,背側1對較大,腹側1對較小,從背側1對的下方轉向內側出現。

雄蛛

體長8.00~12.00。一雄蛛體長11.88:頭胸部長2.52,寬1.35;腹部長9.18,寬0.99。螯肢長1.62。眼的排列及背甲、螯肢、下唇、顎葉、胸板步足的顏色均近似於雌蛛。螯肢的前面在距頂端一段距離處有——頂端分叉的婚距,靠近背側緣。前、後護齒均較小。前齒堤有8齒,第1、2齒較小,向內斜向排列,與後齒堤的第2齒之間有一斜脊相連,第3齒特別大,位置偏離齒列,而靠向背側,隔一段距離為後續第4-8齒,各齒的間距近乎相等,向螯肢基部依次漸小;後齒堤有6齒,第1齒最大,隔一段距離為其餘5齒,最後一齒與前齒堤的第4齒相對應。腹部較雌蛛的細,尾端較雌蛛的尖。
爪哇肖蛸:
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 3.19(1.36+0.44+0.54十0.85);步足Ⅰ 26.81(7.74十9.09+8.46+1.52), Ⅱ15,12 (4.77+5.04+4.32+0.99), Ⅲ6.57 (2.34十1.80+1.80+0.63),Ⅳ15.57(5.58+4.95+4.32十0.72)。足式同雌蛛。觸肢器的引導器頂部變細,內側有1個三角形導片。

鑑別特徵

腹部的形狀近似於尖尾肖蛸 T.caudicula,但尾長通常為腹部長的1/2左右;雌蛛螯肢的外側面近末端和前面中部各有一突起;雄蛛的引導器近頂部內側有1個三角形導片,而不同於後者。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非洲到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國內分: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台灣、香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