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爨本
- 拼音:cuàn běn
- 注音:ㄘㄨㄢˋ ㄅㄣˇ
- 解釋:雜劇劇本
爨本讀音:cuàn běn釋義:雜劇劇本出處: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三:“梨園爨本募誰修?亦是風花一代愁。”...
爨(拼音:cuàn)是漢語二級通用字,此字最早見於戰國,古字形上部模擬雙手拿著甑,中間是灶口,下部表示用雙手將木柴推進灶口。本義指燒火做飯。與這個意思相關的,都...
詞語注釋 (1). 金元 時院本的別稱。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院本名目》:“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浄,古謂參軍,一曰副末……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
爨頠,東晉十六國時期爨氏首領,是建寧郡(今雲南省曲靖市)人。 爨氏本是晉朝在今雲南的大族,在兩晉之際有爨量、爨琛曾背離晉朝,歸降成漢。晉穆帝永和元年(345...
爨具拼音cuàn jù,釋義是炊具。...... 開頭相同: 爨火 爨本 爨鑊爨饋 爨桂 爨炊 爨桂炊玉 爨下殘 爨演 爨下焦 爨下音 爨婢 爨下余 爨琴 爨下 爨...
爨[cuàn]碑又稱“二爨”,為“南碑瑰寶”。所處雲南曲靖市境內,是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這兩方碑刻,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爨下焦即焦尾琴。借指高雅之古曲。典源《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下〉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位於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解放前屬宛平縣八區,現屬...
爨翫(cuàn wán):(公元?~742年待考),雲南人。著名隋末唐初雲南番王。...... 爨翫(cuàn wán):(公元?~742年待考),雲南人。著名隋末唐初雲南番王。...
爨寶子,建寧同樂 (今雲南陸良)人。生於公元380年,卒於公元403年,年僅23歲。他19歲時即“弱冠稱仁”,就任建寧(今雲南曲靖)太守。當時,正是爨氏統治南中的...
詞語解釋cuàn huǒ ㄘㄨㄢˋㄏㄨㄛˇ 爨火 含義:根據灶膛里的情況添加和減少柴火;一般指往灶膛里添加柴火,使火不熄滅。詞語注釋灶膛里的火。 晉 葛洪 《...
爨體字中國古代稀有字型,代表雲南特色。爨體字在中國繽紛多彩的書法字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是中國漢字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字型。雲南省東部的曲靖市留存的碑刻《爨寶...
爨谷,出生於264年九月十日,職務為安南將軍、交州刺史,是建寧郡同樂縣(今雲南省陸良縣)人。...
詞語解釋 《通典·禮六九》“光祿卿監取明水火”注:“太官令取水於陰鑒,取火於陽燧,火以供爨,水以實罇也。”《新五代史·雜傳·杜重威》:“天下大水,...
爨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uan ze,是指燒火做飯。...... 爨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uan ze,是指燒火做飯。【讀音】 爨讀作cuan第四聲【釋義】...
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僬尾琴”焉。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
西爨,古地名和古族名。見於《雲南志》(《蠻書》)、《舊唐書》、《新唐書》等。爨為三國時的南中大姓之一,居於建寧郡(約在今雲南曲靖地區),被諸葛亮封為“...
爨夷,在東晉之後爨氏駐守於雲貴等地後,成為地方政權。同時,“爨”由姓氏變成民族泛稱。隋初南中地區大部分歸屬中央(西南部少數地區在北周時脫離),593年隋文帝設...
踏爨是漢語辭彙,拼音為tà cuàn,出自《錯立身》。...... 錢南揚 校注:“踏爨,即是演戲。也作蹈爨,《録鬼簿》卷上 李直夫 《錯立身》題目,‘莊家付浄學蹈...
爨崇道,唐代雲南兩爨(東爨、西爨)首領之一。白蠻。爨摩湴子,爨歸王侄。為兩爨大鬼主(主祭者)。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時,受唐封為南寧州(今曲靖地區...
爨桂炊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uàn guì chuī yù,釋義為物價昂貴生活艱難,家裡揭不開鍋。出自宋·司馬光《答劉蒙書》。...
爨雲,北魏末年爨氏首領,是建寧郡同樂縣(今雲南省陸良縣)人。 ...... 爨雲,北魏末年爨氏首領,是建寧郡同樂縣(今雲南省陸良縣)人。 北魏孝明帝元詡時歷任使...
析骸而爨,讀音xī hái ér cuàn,成語,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析骸而爨,讀音xī hái ér cuàn,成語,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