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性肝硬化

營養不良肝硬化是由於長期營養缺乏引起的。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除個別患者由於攝入不足外,多數是由於其他疾病限制了食物的攝入和吸收,如小腸旁路手術後、Birroth Ⅱ式術後等。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nutritional  cirrhosis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肝臟
  • 常見病因:由長期營養缺乏引起
  • 常見症狀:食欲不振、無力、腹痛、噁心、嘔吐、黃疸、肝脾腫大、腹腔積液、蜘蛛痣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營養不良肝硬化由長期營養缺乏引起。營養不良導致肝硬化的機制可能是:①缺乏含胱氨酸的蛋白質時,則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來源減少,使肝細胞內酶的生成及其活性受到影響,肝細胞因而受各種因素的損害而發生變性壞死。②膽鹼是趨脂物質,在肝內能與中性脂肪合成磷脂,使肝內脂肪易於氧化而被利用。如果膽鹼或合成膽鹼所必需的胺基酸嚴重缺乏,脂肪將堆積於肝細胞內而成為脂肪肝。肝細胞的脂肪變性可降低肝細胞對各種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也可因細胞體積增大互相擠壓並壓迫肝血竇,逐漸造成缺血、壞死、纖維組織增生直至肝硬化
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除個別患者由於攝入不足外,多數是由於其他疾病限制了食物的攝入和吸收。
與其他類型肝硬化相同,營養不良肝硬化形成前先有肝細胞損傷如脂肪變性,相伴行的是匯管區和肝小葉內炎性細胞浸潤、肉芽腫形成,以後發展為肝纖維化,與酒精性肝損傷相似,小靜脈周圍肝纖維化是發展為肝硬化的一個標誌。肝臟長期反覆損害,最終導致肝硬化,整個病變過程及肝臟各期病變特點與酒精性肝損傷相近。

臨床表現

小腸旁路手術後12~18個月可出現性徵方面改變,如性慾減低,男性乳房發育,女性閉經及第二性徵改變。另有食欲不振、無力、腹痛、噁心、嘔吐。體徵有黃疸、肝脾腫大、腹腔積液、蜘蛛。化驗有血清膽酸升高、AST升高,ALT多正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低白蛋白血症,肝穿刺活檢可見肝臟脂肪變性和肝炎表現。

檢查

主要做B超腹部CT及組織活檢等檢查。

診斷

小腸旁路手術後7年以上患者可出現肝硬化,肝硬化的形成過程隱匿,臨床表現不突出,偶有死於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者。

鑑別診斷

注意與其他類型肝硬化相鑑別。

併發症

肝細胞的脂肪變性可降低肝細胞對各種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也可因細胞體積增大互相擠壓,並壓迫肝血竇逐漸造成缺血壞死,纖維組織增生,直至肝硬化。

治療

積極補充營養,高蛋白、低脂肪,也可給予靜脈營養,對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組織學變化都有改善作用。
藥物治療,目前無特效藥不宜濫用藥物否則將加重肝臟負擔而適得其反。
1.補充各種維生
素維生素C、E及B維生素,有改善肝細胞代謝,防止脂肪性變和保護肝細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酌情補充維生素K、維生素B12和葉酸。
2.保護肝細胞的藥物
如肝泰樂、肝寧、益肝靈(水飛薊素片)、肌苷等,10%葡萄糖液內加入維生素C、維生素B6、氯化鉀,可溶性胰島素靜脈點滴。
3.中藥
祖國醫學對慢性肝病的診治有獨特的見解,中西醫結合治療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國傳統醫學家認為,肝硬化由濕熱所致,肝氣鬱積影響脾胃致血不暢。脈絡阻塞造成積聚或症癜,後期則出現水蠱,多屬肝鬱脾滯或水積鼓脹型。前者可用柴胡疏肝湯(散)復肝湯等,後者可用五苓散或五皮飲。

預防

積極補充營養,高蛋白、低脂肪,也可給予靜脈營養,對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組織學變化都有改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