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壘(軍事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營壘,軍事術語,古代軍營四周的防禦構築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壘
  • 用途:防禦敵人的襲擊,保護軍隊人員、馬匹和輜重安全
用以防禦敵人的襲擊,保護軍隊人員、馬匹和輜重安全。營壘是隨著戰爭的出現而產生的。中國軍隊營壘相傳始於黃帝與炎帝進行的阪泉之戰。據《事物紀原》記載:“以兵師為營衛,此營壘之始也。”說明最早的營壘是由手持武器的兵士組成的。營壘不斷演變、發展,其戰時與平時形式不盡相同。戰時營壘通常就地取材設定,有的利用戰車圍在駐地四周,戰車之間以鐵鏈連結,還有的利用天羅、武落、蒺藜等帶刺植物或行馬等人工障礙物圍設,以後又發展為立木、築壁、壘石等構築成較堅固的營壘,在營壘的外圍挖溝塹,加強防禦能力。古代的“羅馬軍團”構築的營壘水平很高,軍隊出征時攜帶大量建築材料,行軍結束,則構築設防營地,形成宿營、警戒和防禦相結合的野戰營壘,這種營壘俗稱“加斯都拉”。中國古代軍隊平時在戰略要地用磚、石建造堅固的防禦構築物,例如長城的許多關隘處建有關城,關城外圍有平戰結合的營壘。隨著熱兵器的出現,營壘已不能有效抵禦敵人的進攻,逐步喪失了其防禦功能。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