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前港

營前港

營前港處於閩江的白龍江、烏龍江和上洞江三江的交匯處,與馬尾隔江相望。水路北距上海港471海里、溫州港173海里、沙埕港125海里,南距泉州港156海里、廈門港199海里,東距台灣省基隆港148海里。原港區從營前鎮新街至伯牙潭,岸段長750米;現港區向西擴展至黃石,岸段長7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前港
  • :白龍江、烏龍江和上洞江的交匯處
  • 北緯:25°28′
  • 東經:119°28′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營前港亦名瀛洲港,地理坐標為北緯25°28′,東經119°28′。原港區從營前新街至伯牙岩,岸段長750米;現港區向西擴展至黃石,岸段長7800米。
營前港處於閩江白龍江烏龍江上洞江三江的交匯處,與馬尾隔江相望。水路北距上海港471海里、溫州港173海里、沙埕港125海里,南距泉州港156海里、廈門港199海里,東距台灣省基隆港148海里。省道峽梅乾線貫穿港區,西鄰峽南通國道福廈幹線,東鄰籌東港華能福州電廠專用公路通西澤線,20公里路程抵長樂國際機場,海陸空交通便利。
閩江是福建省逕流量最大的河流,逕流作用強,且南岸受逕流影響大於北岸,納潮量較大,因此泥沙淤積也比北岸少。港口水文受閩江逕流和外海潮雙重影響,上洞江口至伯牙岩距岸10~100米,水深5米以上,伯牙岩前沿水深10~20米,歷來萬噸級遠洋貨輪錨地多選在此,此段可建5000~1萬噸級泊位碼頭。從岐頭以西至黃石可建2000~3000噸級泊位碼頭。

歷史沿革

據史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福州列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並在伯牙岩設立閩海關辦事處;美國美孚煤油公司強購右岸良田40畝建造油庫;港區經常停泊外籍遠洋輪船。
營前港港口設施薄弱,雖在明代建有渡仔道和四林道,清代閩海關辦事處在伯牙潭建有海關道,民國時期建有新道、哲舉道和唐腹浦道。6個道頭都只供小船停泊。民國32年所建簡易木碼頭也僅供下遊輪船公司客輪專用,港口落後狀況沒有改變。
1955年,福州港務局在營前新街(現瀛洲路)建簡易木碼頭1座,可供閩江300噸級客輪停泊。1959年在上洞江口兩岸建汽車輪渡碼頭,因堵河建閘,碼頭廢棄。1973年,省閩江航運公司在過船閘口建臨時性方舟浮碼頭1座,供公司客輪停靠。1980~1986年,省閩江航運公司在臨時碼頭東側建客、貨輪泊位碼頭各1個。客運碼頭系鋼筋混凝土結構方舟式浮碼頭,長26米,寬8.5米,由長26米、寬3米鐵制引橋連線岸段,設500噸級泊位,年客運量100萬人次;貨運碼頭在客運碼頭東側,結構與客運碼頭相同,年貨物吞吐量30萬噸,有條石鋪設堆場2000平方米。1980年,海星漁業村在靠原美孚油庫附近建起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樁板梁式碼頭,有500噸級泊位1個,系漁業專用,1990年經港務監督部門批准用以裝卸電石;是年,閩江糖廠在下洋岸段建一個500噸級方舟浮碼頭。1992年後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在下洋建的2000噸級榕通貨櫃碼頭;南平水泥廠在岐頭建的2000噸級散裝水泥碼頭,縣聯運公司在營前建交通碼頭,可同時停泊500噸級1艘和小渡輪8艘。
到1994年止,營前港共有中小碼頭12座(3000噸級6座、2000噸級2座、500噸級4座),港口每天平均停泊沿海貨輪7艘、內河貨輪21艘、客輪6班、渡輪48班,年港口吞吐量為貨74萬噸、客118萬人,分別比1980年增6倍和1.4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