燖

用火燒熟。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

方言,用開水燙後去毛:揚湯~毛。鴨毛不~不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燖
  • 拼音 : qián xún
  • 部首 : 火
  • 總筆畫 : 16
  • 部外筆畫:12
  • 五筆86&98:OVAF 
  • 倉頡:FSMI
  • 筆順編號:4334511121251124 
  • 四角號:97846 
  • 釋義:用火燒熟
文字介紹,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

文字介紹

拼音:qián xún
部首:火,部外筆畫:12,總筆畫:16
五筆86&98:OVAF 倉頡:FSMI
筆順編號:4334511121251124 四角號碼:9784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1D6

基本字義

● 燖
xúnㄒㄩㄣˊ
◎ 用火燒熟。
◎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
◎ 方言,用開水燙後去毛:揚湯~毛。鴨毛不~不淨。
English
◎ reheat food

詳細字義

◎ 燖 xún
〈動〉
(1) 把已宰殺的豬或雞等用熱水燙後去掉毛 [hot-water depilate]
揚湯燖毛,毛須彌聚。——晁補之《豬齒臼化佛贊》
(2) 又如:燖毛;燖雞
(3) 古代祭祀用肉,沉於湯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boil meat]
祭禮有腥、燖、熟三獻。——宋· 沈括《夢溪筆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注。
《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屍俎。《注》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𠀤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注》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𠀤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