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若痴

燕若痴(1906-1940)湖北省十堰市鄖縣人。1906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被作為骨幹派往武漢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若痴
  • 別名:又名燕定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鄖縣
  • 出生日期:1906年出生
  • 逝世日期:1940年
  • 職業: 革命者   
  • 畢業院校: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為部隊籌集藥品,並與其他共產黨員一道組織進步青年支援抗日前線
  • 開辦:《書報流通社》,發行進步書刊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革命歷程,

人物生平

1927年7月,鄖縣黨組織遭破壞後,奉上級指示回鄖縣恢復城關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
1928年11月,中共鄂北特委決定將鄖縣支部改為特支,並派均縣共產黨員宋奎卿來鄖協助工作。期間,通過啟發、宣傳、教育將馬氏三兄弟的私人武裝改造為革命武裝。
1930年4月,鄂北特委決定成立鄖縣特區委,燕若痴任區委書記。同年夏,因鄂北特委負責人被捕叛變,黨組織遭破壞,宋、燕二人相繼撤離。經不起考驗的馬氏兄弟也叛變革命,已損失過半的隊伍不宣自散。抗戰期間,燕利用鄖陽中學庶務員的身份為掩護,開辦《書報流通社》,發行進步書刊,為部隊籌集藥品,並與其他共產黨員一道組織進步青年支援抗日前線。
1936年5月由於特務告密,國民黨鄖縣駐軍以"共黨嫌疑"罪名將燕逮捕,並施以酷刑,燕若痴堅貞不屈,後又被轉押到湖北反省院。國共二次合作後,燕於1937年7月提前釋放。回鄖後,燕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9年"雙十節"敵人以"煽動民眾,推翻政府"的罪名,將其再次逮捕。敵人慘無人道的折磨,使身患肺病的他吐血不止,後雖於1940年5月獲準保外就醫,但不久病重去世,時年34歲。

人物事跡

1926年夏天,中共湖北地委派鄖縣籍中共黨員詹邦經等回鄖建立黨的組織。詹邦經等人於6月在鄖縣安陽鎮建立了鄖陽地區第一個黨小組,由詹邦經擔任組長。7月,又在燕若痴任教的明誠國小積極開展革命活動。當燕若痴得知中國共產黨是為廣大勞苦人民謀福利的政黨後,積極而懇切的要求入黨。經組織考核,由共產黨員詹邦經、趙尚九二人介紹,燕若痴於192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以後,燕若痴牢記誓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之中,深得黨組織的信任。1926年冬,中共鄖陽黨支部決定選派燕若痴等三人作為鄖縣的骨幹赴武漢參加中共湖北省委主辦的黨訓班學習。1927年春從黨訓班結業後,燕若痴隨即又被選派到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鄖縣國民黨駐軍和地方上的反動組織也相互勾結,對鄖縣革命力量進行瘋狂摧殘。就在燕若痴在漢學習期間,中共鄖縣黨組織也同樣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黨的活動被迫停止。中共鄂北特委為了儘快在鄖陽發展壯大革命力量、開展黨的活動,決定派遣燕若痴回家鄉恢復黨的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燕若痴以特派員的身份,日夜兼程,風塵僕僕回到鄖縣。
1927年8月的鄖縣,還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大革命失敗後,倖免遇難的共產黨員被迫分散在各地從事地下活動。燕若痴回到鄖縣後,立即投入實際工作,冒著生命危險,首先與大革命時期隱蔽下來的共產黨員取得聯繫;繼而又千方百計爭取民眾,發展黨員。經過艱苦的努力,經上級黨組織的批准,同月恢復了中共鄖縣城關黨支部。
1928年11月,中共鄂北特委決定把中共鄖縣城關支部改為特別支部,委派中共黨員宋奎卿(均縣人)到鄖縣幫助燕若痴開展黨的工作,並擔任特支書記,燕若痴為委員。燕若痴與宋奎卿緊密配合,互相合作,按照“八七”會議精神,做了大量實際工作。1928年冬,他們了解到大柳仕尹蓮花山下出身農民家庭、畢業於鄖陽中學的馬樹理、馬樹賢、馬樹光三兄弟不堪忍受惡霸勢力的剝削壓迫,自發組織了一支由20多名農民參加的農民武裝時,燕若痴當即和宋奎卿商議,把這支武裝改造成黨組織領導下的革命武裝,決定由宋奎卿化名熊哲身,以書記官的身份深入到這支武裝之中。燕若痴配合宋奎卿一同前往開展爭取工作。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馬氏兄弟接受了黨的綱領。1929年春,燕若痴、宋奎卿介紹馬氏三兄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建立中共大柳黨支部,馬樹理任支部書記。隨後又發展了劉朝美、許開選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宋奎卿和燕若痴並將這支武裝改稱為鄂豫陝邊聯隊,制定了三條紀律:第一,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二,不許打罵老百姓;第三,練兵不準糟踏老百姓莊稼。為了壯大實力,提高戰鬥力,燕若痴、宋奎卿通過地下黨聯絡員籌集銀洋在漢口買回40多支槍充實隊伍。在黨組織的教育下,馬氏兄弟入黨以後,首先自覺實行“二五減租”,凡種他們家土地的佃戶,一律少收租子,還主動把自家在大柳康家溝、張家坪的15石課的土地無償地分給窮人耕種。馬樹賢還把200多人的隊伍拉到家系大地主的妹夫鄔開印處進行訓練,並令其妹夫鄔開印拿出300多石課交付隊伍開銷,將鄔家一塊20多畝的坪地做了個大操場,供訓練隊伍使用。為了站穩腳跟,宋奎卿、燕若痴指導鄂豫陝邊聯隊在宜於隱蔽,有利戰鬥的大柳樹五台山創建了槍炮修造廠,在夏耳河修築兩座哨樓。在進行根據地各項基礎建設的同時,選準時機,主動出擊,消滅敵人,先後奔襲大柳、大堰、黃龍灘、鄖西三官洞等地,對地主惡霸的地方武裝——保衛團進行圍剿,繳獲地方武裝100餘支槍和部分物資,殺死十惡不赦的保衛團總宋二貢,地主惡霸張茂蘭、陳朝華等。到1929年冬,鄂豫陝邊聯隊發展壯大到500多人槍,下設三個連,其中手槍40多支,機槍二挺,活動在鄂豫陝邊區。
1929年秋,燕若痴與宋奎卿等人深入到南化的鹽池、鮑峽的鮑家店等地組織了兩支農民武裝——南化赤衛隊、鮑峽赤衛隊。至此,中共鄖縣地下黨組織領導的三支農民武裝總共發展壯大到1000餘人,活動在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初步形成了武裝割據的局面。同時還組織成立了城關、大柳、南化三個中共黨支部。
1930年4月,鄖縣特支書記宋奎卿參加了中共鄂北特委在老河口召開的各縣黨的負責人會議,會議決定鄖縣成立特區(縣)委,由燕若痴任鄖縣特區(縣)委書記,宋奎卿仍做黨的武裝工作。
土地革命時期,燕若痴在積極領導鄖縣人民進行武裝鬥爭的同時,還千方百計地熱情支援和配合紅軍在鄂西北創建根據地。1931年夏,賀龍領導的紅三軍進入鄖西北,首先攻破均州城,隨後準備攻取鄖陽城。身為特區(縣)委書記的燕若痴積極開展工作,迎接紅三軍,並動員在鄖縣城關開私人醫院的哥哥,做好救護傷員的準備工作。因鄖陽城是國民黨專員公署所在地,紅軍攻破均州城後又加強了防守力量,再加上敵人的尾追甚緊,紅三軍於是放棄了攻取鄖陽城的部署,進入武當山區創建根據地。燕若痴的哥哥燕熏南的思想逐漸傾向革命。一次燕熏南到武漢購買藥品回鄖途中,在老河口境內把四大箱子藥品無償地獻給紅三軍,有力地支援了紅軍在鄂西北創建革命根據的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國民黨按照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旨意,加緊了對革命力量的摧殘。1936年5月,燕若痴、王少白、趙霞灰等12名共產黨員、進步青年被駐鄖縣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軍軍訓處逮捕,軍訓處將燕若痴等逮捕以後,施以嚴刑逼供,背刺條子和壓槓子,進行拷打審訊。燕若痴等共產黨員沒有泄露黨的任何組織機密,進步青年也沒有一個向敵人招供,敵人抓不住真憑實據。同年秋天,燕若痴等人被押解到武漢,關押在漢口玉皇閣馬路陸軍監獄。武漢綏靖公署軍法處對燕若痴等進行了多次審訊,沒有從燕若痴等人口中得到任何情報。西安事變後,燕若痴等七人被判二年徒刑,其餘被釋放。燕若痴等被定刑後,於當年12月中旬由漢口押送到武昌文昌門內湖北反省院。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國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也開始釋放一些“政治犯”,經上級黨組織的營救,燕若痴被釋放,於1937年8月回到鄖縣。
燕若痴回到鄖縣後,在鄖陽中學謀得了一個庶務員的職務,利用這個公開的合法身份繼續開展革命活動。他一邊積極宣傳發動和組織民眾起來抗日,一邊秘密地與隱蔽下來的中共黨員取得聯繫,積極準備恢復黨的組織。1938年9月,中共鄂北特委派人以農業合作社特派員的身份到鄖陽開展工作,經審查恢復了燕若痴的組織生活,成立了中共鄖縣支部,燕若痴任支部書記。到1939年2月,黨員人數發展到50多人,黨的組織由一個支部發展到一個黨總支、三個分支部,使損失嚴重的鄖縣黨的地下組織有了活力和生機。
此時正值抗戰時期,燕若痴四處奔走,積極活動,一方面發展壯大黨的組織,一方面積極宣傳抗日,組織廣大民眾起來支援前線。他利用中學庶務員的身份,在鄖陽城小南門設立“書報流通處”,發行《新華日報》、《抗戰讀本》等進步書刊,宣傳抗日,發動進步青年學生走上街頭髮表演講,示威遊行,提倡國貨,抵制和焚燒日貨。1938年1月,燕若痴組織學校師生成立了鄖縣抗日救國工作團,共產黨員趙霞灰任團長、燕若痴任總幹事。抗日救國工作團成立後組織排練抗日節目,舉辦演唱會、演講會,號召民眾起來抗日。正當抗戰熱潮高漲之時,鄖縣籍共產黨員、時任山西抗日決死隊負責人的楊獻珍給家鄉的中共黨組織寫信,要求在家鄉組織一批青年到山西抗日前線工作。接信後,燕若痴立即行動,號召黨組織成員在鄖縣城鄉進行動員,先後在鄖縣安陽、城關、茶店、十堰等地組織了30多名熱血青年分兩批奔赴山西參加了抗日決死隊。這些青年走上抗日前線後,不負黨組織期望,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大部分同志捐軀沙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燕若痴領導全體黨員積極開展抗日工作,人民民眾紛紛回響黨的號召,形成了鄖縣抗日熱潮。這些舉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1939年10月10日國民黨當局以“煽動民眾,推翻政府”為罪名,再次將燕若痴抓捕入獄。敵人動用各種刑具對燕若痴進行拷打,威逼口供,企圖將鄖縣黨組織一網打盡。燕若痴堅定信念,寧死不屈,非人的監獄生活使燕若痴患了嚴重的肺病,在獄中受盡折磨,得不到治療,身體狀況逐漸不支,吐血不止,危在旦夕。
燕若痴被捕入獄後,中共鄖縣地下黨組織利用各種關係設法營救,1940年4月獲準保外就醫,但終因傷勢過重,醫治無效,於6月10日病逝,時年34歲。

革命歷程

燕若痴,原名燕定章,鄖縣城關鎮人,今十堰市鄖陽區北門社區。1906年,出生於鄖縣城關鎮一個貧民家庭。自幼喜歡讀書,善於思考,嚮往光明。1923年,畢業於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學(現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1924年至1925年,任城關國小教師,對動盪不安和古板枯燥的育人環境深感困惑,有幸接觸到進步老師杜亞良。杜老師向燕推薦了《國家與革命》《資本論》等紅色書籍。燕在認真閱讀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開始了追求自由和平等幸福生活的艱難探索。1926年1月,在城關西關明誠國小(又稱求實國小)教書時,由省委特派員詹邦經、趙尚九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中共鄖縣地下黨支部為提高骨幹黨員的理論水平、鬥爭策略,決定將燕若痴和溫廷、劉志成、陳文芝(女)選派到武漢黨訓班(武昌二中)學習。
1927年1月,燕若痴在武漢黨訓班畢業,旋即參加毛澤東主持的武昌農講所學習。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鄖陽也不例外,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共鄖陽支部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大肆破壞。4月22日,襄鄖鎮守使張連升勾結鄖縣保全團團總趙文啟搗毀國共合作的鄖縣黨部,出動大批警務,大肆逮捕鎮壓共產黨員,查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家。大堰鄉共產黨員張子耀慘遭反動派殺害,頭顱被掛在城門示眾。各地的黨組織、農民協會、革命武裝被破壞或停止活動,隱蔽下來的共產黨員只能開展地下工作。7月,中共湖北省委負責人陳潭秋和鄂北特委書記馬遒派遣燕以特派員身份回鄖縣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發展農民協會和農民武裝,向反動派開展鬥爭。
燕若痴回鄖後不畏艱險,以教師身份做掩護,與隱蔽下來的共產黨員趙登城、趙尚九、高試三等取得聯繫。堅持開展革命工作,先恢復黨的聯絡站—薰南醫院、高試三藥房、西關橫街口的一心公雜貨鋪,小東門內的陳麻子油坊等,增設公盛大中藥鋪聯絡站。8月,恢復中共鄖縣城關支部,燕任書記。機關駐西寺,先後隸屬鄂北特委、特別支部和特區(縣)委領導。
1928年11月,奉鄂北特委指示,均縣籍人,共產黨員宋奎卿以特派員的身份來到鄖縣。宋、燕緊密配合開展黨的工作,成立中共鄖縣特別黨支部,宋奎卿任書記,燕任委員。燕、宋二人遂到鄖縣大柳化尹落實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運動,開展武裝鬥爭。
大柳有個國民黨地方民團團總,人稱宋二貢,名叫宋勝賓。宋貪如狼,凶似虎,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大柳蓮花山下方家灣住有一戶馬姓人家,還算富裕,兄弟三人在鄖陽中學讀書,父親馬吉順早逝。馬氏兄弟常遭宋二貢蹊落恥笑,馬氏兄弟忍氣吞聲,並暗下決心,發展勢力。1927年底,馬樹理、馬樹賢、馬樹光三兄弟從鄖陽中學回到家鄉,由大哥馬樹理做主,賣掉華家河二十四石課(約18畝)的土地,到河南買回7支長槍、6支短槍。1928年,馬樹賢、馬樹理拉起竿子,邀集20多農民,自建一支復仇性質農民武裝,自稱馬營。
1929年春,宋勝賓帶領50多名團丁到化尹催收大煙款,馬氏三兄弟聞訊後,以接風為名宴請宋勝賓,請茶敬酒將宋勝賓及兩個護兵喝的醉如爛泥,繳了宋等3人的槍,遂帶領數百名農民連夜趕到羅家河,消滅了宋勝賓的1個排,並打死1個排長,繳了50多名團丁的槍。馬氏兄弟的果敢行為,受到中共鄖縣特支的讚賞,決定將馬氏兄弟自建的馬營爭取過來,改造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燕若痴等分別多次深入馬營,向馬氏兄弟宣傳革命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並指出農民武裝只有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有出路。在燕若痴、宋奎卿等的啟發之下,馬氏兄弟表示願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教育下,馬氏兄弟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燕若痴介紹兄弟3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燕指導成立中共大柳支部,機關駐龍洞溝口,隸屬特別支部,後隸屬縣特區(縣)委。馬樹理任支部書記,馬樹賢任委員。馬營遂改為鄂豫陝邊區聯防隊,全隊500餘人,在大柳創建革命根據地。
鄂豫陝邊聯隊成立後,為了進一步壯大隊伍,鞏固根據地,中共鄖縣特支委員燕若痴幫助鄂豫陝邊聯隊制定三條紀律:第一,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第二,不許打罵老百姓;第三,練兵不準糟蹋百姓莊稼。燕指導鄂豫陝邊區聯防隊在大柳樹五台山設槍炮修配廠,在大柳楊家村蜂仁河修築兩座炮樓和一個練兵場。隊伍分別駐五台山和蜂仁河兩處進行訓練。邊聯隊在燕若痴等中共鄖縣地方組織的領導下,集中力量,把矛頭對準土豪劣紳和貪官污吏,以大柳為中心,多次外出,尋機打擊反動的國民黨民團,嚴懲罪大惡極的地主,鎮壓國民黨反動派的爪牙。馬樹賢的得力助手田世勤帶領一個手槍班夜奔大堰鄉,襲擊大堰鄉李洪寶的保衛團,繳獲幾支槍,抓住團總胡凱,押到大柳五台山,罰大洋1500塊,後押到陝西省商南趙川槍決。邊聯隊派偵察員四處偵察敵情,一有機會就向國民黨反動團隊發起攻擊,懲辦首惡,繳獲槍枝,壯大力量。農曆七月,偵察員許大文偵知,鄖縣保衛團王步營在黃龍灘幫助地方民團訓練,兵力不足,火力不強。7月18日,馬樹賢、田世勤從隊伍中精選了18個年輕力壯的隊員,傍晚從大柳冒雨出發,漢江洪水暴漲,勇士們用繩索拉著搶渡過河,第二天剛拂曉,馬樹賢等趕到黃龍灘,恰遇王步營帶著民團出操訓練,馬樹賢當機立斷,打死哨兵,奪了王步營的20餘支槍,又控制有利地形,將黃龍灘余團總的40多支槍全部繳獲。返回大柳不久,又奔赴南化塘繳獲了民團部分槍枝。
鄂豫陝邊區聯防隊在燕若痴等人的領導下,先後奔襲大柳、大堰、黃龍灘、鄖西三官洞等地開展武裝鬥爭,懲治地主惡霸及反動武裝,繳獲反動派長短槍100餘支和部分物資,嚴懲了宋二貢、張茂蘭、陳朝華等地主惡霸。經燕若痴、宋奎卿等共產黨員的艱苦奮鬥,大柳成為我黨在鄂西北最早的兩個根據地之一(另一個是紀大綱領導創建的均縣烏頭根據地)。同年秋,燕宋二人又深入南化、鮑峽開展革命活動,組建革命武裝隊伍。在南化鹽池河組建南化赤衛隊,隊長為許昶,全隊100多人,主要活動於南化、白桑關等地;在鮑峽組建鮑峽赤衛隊,隊長趙斌,全隊100餘人,主要活動於鮑峽、五峰等地。至此,在燕若痴等共產黨員的努力下,中共鄖縣特支領導的鄂豫陝邊區聯防隊、南化赤衛隊、鮑峽赤衛隊3支革命武裝共發展壯大到1000餘人,活動在500多平方千米的大地上,3支革命武裝隊伍成鼎足之勢,初步形成武裝割據之勢。
1930年3月,宋奎卿奉命去陝南搞武裝暴動,燕若痴回鄖陽城開展學運、青運活動。4月,燕若痴參加了中共鄂北特委在老河口召開各縣黨的負責人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鄖縣特區(縣)委員會,燕若痴任特區(縣)委書記。燕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冒著生命危險,恢復和發展黨組織,全力開展黨的地方武裝建設,發展赤衛隊和農協會,領導革命武裝打擊土豪劣紳,懲處地主惡霸,改造或消滅土匪,為窮苦老百姓減租分地,維護人民利益。先後消滅敵保全團3個,搗毀了鄉保處3個,狠狠打擊鄉公所1個,鎮壓團總4人,土豪劣紳13人,土匪9人,瓦解分化敵地方武裝400餘人,為佃農減租1000多擔、分糧1000多擔、分田200餘畝。8月,正值鄖陽特區(縣)委領導的革命武裝不斷充實壯大之際,鄂北特委負責人傅良駒被捕叛變,鄖縣黨組織遭受到嚴重破壞。鄂豫陝邊聯隊在鄖西三官洞與地主武裝團隊作戰時,德才兼備、有勇有謀的馬樹賢不幸身受重傷,不久就犧牲在大柳五台山上。1932年5月,國民黨駐軍和地方反動民團糾結到一起,大舉圍剿邊區聯防隊,在敵眾我寡下,邊聯隊損失過大,被迫停止活動。同年冬,南化赤衛隊隊長許昶不幸犧牲,赤衛隊解體。
1931年5月底,賀龍率領的紅三軍攻打鄖陽城。燕若痴派特區(縣)委員趙登城專程趕赴安陽鎮,參與研究攻城方案。燕動員在鄖城開藥鋪行醫的親兄弟燕熏南救護傷病員,並把四大箱藥品獻給紅軍,以資軍需。1928年至1936年賀龍的部隊在房縣、武當山一帶建立了鄂西北蘇區,經常與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土豪劣勢武裝戰鬥。鄖縣特區(縣)委在燕若痴領導下援助賀龍紅三軍武器、彈藥、醫藥和糧食等,並積極與其他共產黨員一道組織進步青年張貼布告,刷寫標語,宣傳革命,為鄂西北蘇區的創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32年11月初,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等率領2萬餘人抵達鄂豫陝三省交界的鄖縣南化塘。紅四方面軍轉戰鄖縣期間,鄖縣特區(縣)委在燕若痴領導下,各支部黨員積極向民眾宣傳黨的政策和政治主張,宣傳紅軍的紀律和作風,贏得了人民的支持與擁護,民眾主動地為紅軍當嚮導、傳情報、養護傷員,為創建包括鄖西、鄖縣在內的共7個縣域的鄂豫陝根據地作出積極的貢獻。
1930年至1936年,燕若痴任鄖縣特區(縣)委書記期間,先後恢復和發展了地下黨員66人,恢復成立了城關(1930.4~1936.5)、南化(1930.4~1932.5)、大柳(1930.4~1932.冬)3個黨支部。農協會的恢復和發展也很快。據不完全統計,全縣18個鄉鎮已發展農民協會25個,入會的農民達3500餘人。農協會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通過農協會給農民減租4200多擔。免除不法稅收5萬元。各地的農協會在支援鄖縣赤衛隊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自1930年成立特區(縣)委後,全區的黨建、農民武裝、農協會運動如火如荼,國民黨政府恨得寢食難安。
1936年5月,特務楊寶華、王承焱向國民黨26軍告密,燕若痴、趙葭灰、王少白、吳肇基、燕聖域、何化甫、王明颺、高子讓、江新民、黨崇山(學生)等12名中共黨員和進步分子被國民黨駐鄖縣二十六軍軍訓處逮捕入獄,並施以各種酷刑,妄圖使燕若痴等人說出中共鄖縣黨組織的全部情況。關押兩個多月後,又被轉押到湖北省反省院(感化院),以“共黨嫌疑”為罪名判處有期徒刑2年半。在關押期間,燕若痴咬緊牙關,堅貞不屈,沒有出賣組織和同志。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呼籲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燕若痴於當年7月2日被提前釋放出獄。回鄖後,抗日戰爭已全面爆發,國內形勢發生了巨變。燕若痴便同趙登城上西安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同志,匯報了在感化院的鬥爭情況,另請示林老今後如何開展地下黨的工作。林伯渠講了國內外政治形勢,指出國共將會二次合作。讓燕若痴回鄖縣宣傳抗日,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燕若痴回鄖後,謀得鄖陽中學謀庶務員職業。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與隱蔽在鄖縣的中共地下黨員取得聯繫,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國統區工作“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指示,秘密進行中共鄖縣地方組織的恢復工作,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8年9月,鄂北區特委派左覺農、張光蘭來鄖指導黨的地方組織恢復工作,左在城關宣布成立鄖縣黨支部,燕若痴任支部書記。支部駐城關西寺殿,先後隸屬鄂北特委、均州中心縣委。在此期間,他以鄖陽中學庶務員的身份為掩護,與地下黨員燕俊章、吳鴻基在鄖城小南門開辦書報流通處,燕若痴任經理,秘密發行《新華日報》、《抗戰讀本》等進步刊物,進行抗日宣傳;積極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走上街頭遊行示威,提倡國貨,抵制焚燒日貨;在學校組織抗日救國工作團,共產黨員趙葭灰任團長,燕若痴任總幹事,舉辦唱歌會、演講會,鼓勵廣大青年和民眾抗日救國;根據楊獻珍從山西來信的要求,與楊獻珍三弟楊幫理在鄖縣安陽、城關、茶店、十堰等地組織動員30多名熱血青年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參加犧盟會(抗日決死隊),血灑抗日戰場,為抗日救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當抗日救亡運動在鄖縣城鄉有聲有色、轟轟烈烈開展之際,詎料國民黨反動派竟發動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鄖縣國民黨反動政府為了一舉撲滅抗日救亡運動的火焰,勾結收買國民黨在當地的師管區駐軍,派出大批部隊,窮凶極惡地搗毀了以薰南醫院為掩護的鄖縣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搶走了醫院的全部器械。燕薰南這位聞名鄂西北的著名外科醫生、愛國民主人士就因為他是鄖縣黨支部書記燕若痴之兄,被國民黨匪徒抓去反覆審訊拷打而致嚴重傷殘,後因醫治無效不幸逝世。對在人民民眾中享有極高聲譽,受到人民民眾喜愛的抗日救亡工作團,鄖縣反動當局又指使特務陳潔一夥,採用籠絡社會上土豪劣紳、地痞流氓等邪惡勢力的手段,把工作團的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統統趕走,將抗日救亡工作團更名為抗敵劇團予以強行接收。並任命特務分子陳潔為團長,以該團為陣地,發展特務組織,進行特務活動。與此同時,設在鄖縣的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學改為鄖陽聯合中學,在學生中大肆發展“三青團員”,在教職員工中發展國民黨員,猖狂推行法西斯奴化教育,指派“三青團員”在縣城站崗放哨,配合軍警憲特到處抓人,進行反革命活動。在此期間,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了奉命以湖北省棉田指導員身份前往鄖縣指導黨的工作的左覺農及其妻子張光蘭。左覺農夫婦經董必武、周恩來做國民黨上層工作,在《新華日報》上發表聲明,國民黨反動政府在強大的壓力下,才將左覺農夫婦釋放。
1939年春,通過燕若痴的努力,鄖陽聯中在中共均州中心縣委領導下,成立中共鄖陽聯中支部。同年秋,中共鄖陽聯中支部發展為中共鄖陽聯中總支,隸屬均州中心縣委,1940年秋遭國民黨破壞。
中共鄖縣支部在中共鄂北特委的指導和燕若痴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救國活動和發展壯大黨的組織,中共鄖縣地方組織在民眾中的感召力日益增強,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極大恐慌。國民黨反動政府為了達到徹底摧垮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鄖縣地下黨組織,置中共鄖縣支部書記燕若痴於死地的罪惡目的,竟無恥製造了一起“脫離共產黨”的虛假聲明,唆使鄖縣第八高級中學的兩個學生在國民黨的《志城報》上刊登啟事,詭稱:“燕若痴系共產黨員,我們受他輿論之誘惑,經其介紹在鄖縣佛山樑子加入了共產黨,現在我們幡然覺悟,決定脫離共產黨,特此登報聲明。”而事實上燕若痴不僅根本沒有介紹過這兩個人入黨,而且連面也未見過。這個偽造的“脫黨聲明”於1939年10月10日(即國民黨的雙十節)刊出,當晚特務分子陳潔、杜光德便帶領大批軍警以查戶口為名,將燕若痴的住宅團團包圍進行翻天覆地、掘地三尺的搜查後,當即將燕若痴逮捕。匪特們原策劃當晚即將燕若痴帶出城外予以殺害,只因燕若痴的老父從後門溜出跟在這幫匪特之後,又因匪特們行至北門時見城門已經關閉,若令守城士兵打開城門又恐暴露了他們的陰謀,故而暗殺計畫未能得逞。惱羞成怒的匪徒們將燕若痴以“煽動民眾、推翻政府”的罪名再次逮捕入獄,關進鄖縣公安局,嚴刑拷打,威逼口供,企圖將中共鄖縣地下黨組織一網打盡。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燕若痴始終信念堅定,寧死不屈。由於長期從事艱難困苦的地下工作,加之非人的監獄生活,敵人慘無人道的拷打折磨,使燕若痴身患肺病,吐血不止。燕若痴入獄後,中共鄖縣支部在中共鄂北特委領導下,通過秘密渠道,利用一切關係與燕保持聯繫。根據燕若痴的指示,中共鄖縣支部1940年3月在大堰朝陽寺國小成立了以張鴻盛為支部書記的中共朝陽寺支部,隸屬均州中心縣委。
1940年4月,在中共鄖縣支部和中共朝陽寺支部等多方努力下,燕若痴獲準保外就醫。中共鄖縣地方組織採取各種辦法,對燕若痴進先搶救,也未能挽回其垂危的生命。當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原中共鄖縣特區(縣)委書記、中共鄖縣支部書記、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鄖縣人民的好兒子燕若痴離開了這片他用鮮血染紅的土地,為革命獻出了年僅34歲的寶貴生命。
燕若痴犧牲後,中共鄖縣支部被迫停止活動。當年秋,中共鄖陽聯中總支遭國民黨破壞,被迫停止活動。鄖縣的抗日救亡活動曾一度處於低潮。特別是經歷了1941年春,均鄖房中心縣委書記鄧一陶叛變,黨的組織再次遭受嚴重破壞後,致使鄖縣長期處於孤懸敵後,成了一座紅色孤島。中共鄖縣地下黨組織在與上級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持鬥爭。大部分地下黨人轉入農村,開展力所能及的抗日救亡活動。
地下黨員張鴻盛,在與上級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毅然接過革命的旗幟,率領地下黨人和革命民眾繼續戰鬥。張鴻盛是1939年加入中共鄖縣地下黨的黨員,他還在就讀鄖陽聯合中學時,就時常到燕若痴家中聆聽燕若痴的教誨,受到革命理論的薰陶。他出身農民家庭,家境貧苦,破屋爛舍,缺衣少食,對黨對革命有著濃厚的感情、熾熱的追求,他政治立場堅定,革命意志堅強,對敵鬥爭機智勇敢,沉著穩健,是我黨的一位優秀的白區工作者,出色的革命帶頭人。張鴻盛在接受領導鄖縣地下黨的任務後,即遵照當時黨中央關於“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指示,及時地將地下黨組織轉移到鄖縣北部山區一座名叫朝陽寺的寺院裡。
這裡山高林深,比較偏僻,周圍農民深受封建惡霸地主勢力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壓榨剝削,災難沉重,民不聊生,人民民眾要求出頭翻身的願望非常強烈,民眾基礎很好。張鴻盛來到這裡後,經與朝陽寺的住持協商,得到住持的首肯後,便和地下黨員周明玉(又名周琦)、賈宗英等人,利用朝陽寺空閒的房舍,經過修繕興辦了朝陽寺國小,以學校為掩護,秘密宣傳發動民眾,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進行地下革命活動,並成立了中共朝陽寺地下黨支部,張鴻盛為書記。
朝陽寺國小自成立後,就一直肩負著抗日救亡運動的據點和革命搖籃的雙重任務。為了貫徹燕若痴生前囑咐的“要千方百計自找護身符,學習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開展工作”的指示,張鴻盛、周明玉、賈宗英等人利用他們各自的社會關係和在民眾中的聲譽,相繼打進國民黨內部,取得合法身份開展反奸鋤奸鬥爭,抗捐、抗糧、抗丁活動,將宗教寺院化作共產黨人對敵鬥爭的堅強堡壘。同時,地下黨組織堅持認真興教辦學,把朝陽寺國小鍛造成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培育、撒播革命火種的搖籃。他們選擇家境貧寒、明曉事理的學生進行黨的教育,發展了一批青少年共產黨員。這批從朝陽寺國小走出的進步青年,不論在堅持敵後抗戰的鬥爭中,還是在以後的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都做了卓越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