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盛,1913年出生在鄖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年時期,他聰穎好學,品學兼優,深得私塾先生的賞識。193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學(簡稱聯中)。在這裡,他除了如饑似渴地吸吮文化知識外,還積極追求進步,時常和共產黨員燕若痴等人接近。在燕若痴的薰陶下,他接受了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由於他思想進步,聯中黨支部把他作為發展對象,指派共產黨員張華遠與他談話。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他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於1939年冬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鴻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鄖縣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49年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張鴻盛 ,1913年出生在鄖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39年冬入黨。1940年在鄖縣朝陽寺學校成立了朝陽寺黨支部,張鴻盛任支部書記。他在鄖陽城開辦“農民服務社”,擴大黨在民眾中的影響。1947年12月鄖陽城解放後,他走鄉串戶動員進步青年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到1949年春,鄖縣境內大股匪徒被消滅,全縣範圍內形勢基本穩定,但在與河南、陝西、鄖西等毗鄰的一些邊境地帶,還不時有小股殘匪流竄騷擾,威脅著我新生政權和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儘快平息這場騷亂,保衛新生政權,鄖縣縣委決定派張鴻盛深入匪巢,利用他過去的特殊身份及與匪部有熟人的關係,前往大柳作瓦解土匪的工作。5月,張鴻盛在大柳五台山下同匪營長楊中亭進行了談話,匪首孫家駒聞訊後速派匪兵在大柳樹藥鋪將張鴻盛繩捆索綁帶到匪部,先是威脅利誘,後又施以酷刑。張鴻盛臨危不懼,正氣凜然,義正辭嚴地同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最終被土匪“點天燈”殺害。張鴻盛犧牲時,年僅36歲。1951年,鄖縣人民政府追認張鴻盛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在鄖縣縣城以北四十多華里的馬鞍山下,有一個響耳河村。這裡山巒起伏,流水潺潺,蒼松挺拔,山道蜿蜒,革命烈士張鴻盛的忠骨就安臥在這片曾經哺育他成長的土地上。
張鴻盛,1913年出生在鄖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年時期,他聰穎好學,品學兼優,深得私塾先生的賞識。193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學(簡稱聯中)。在這裡,他除了如饑似渴地吸吮文化知識外,還積極追求進步,時常和共產黨員燕若痴等人接近。在燕若痴的薰陶下,他接受了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由於他思想進步,聯中黨支部把他作為發展對象,指派共產黨員張華遠與他談話。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他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於1939年冬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5月,聯中黨支部根據對敵鬥爭的需要決定讓張鴻盛以休學為名,回家鄉發展農村黨組織,開展對敵鬥爭。根據聯中黨支部的安排,張鴻盛和同鄉同學、共產黨員周琦(明玉)一同回到家鄉,公開身份是在朝陽寺學校任教師。恰在這時,鄖縣黨組織原派往均縣草店在我黨創辦的文化工作站學習並在該站入黨的共產黨員賈宗英也回到朝陽寺任教。他們在朝陽寺學校成立了朝陽寺支部,張鴻盛任支部書記。同月,燕若痴被害致死,其妻杞舜華帶著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生活拮据,處境困難。張鴻盛將母女二人接到朝陽寺學校居住,安排杞舜華教書,渡過難關。6月,張鴻盛又和周琦把追求進步、經過考驗、表現積極的青年學生張國榮吸收入黨。
支部建立以後,隨著黨員的增加,為不斷地教育黨員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開展對敵鬥爭,張鴻盛將賈宗英在均縣草店文化工作站帶回的《共產主義運動中“左派”幼稚病》、《八路軍七將領》、《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戰中的政治》、《抗戰讀本》和《新華日報》等四十多本圖書和報刊秘密發給黨員和進步青年閱讀學習。
1940年冬,張鴻盛按照聯中黨支部關於“利用合法身份,打入敵人內部,開展革命活動”的指示,先後擔任國民黨桃園鄉農會幹事長、第五區分部組訓委員和執行委員、縣參議會參議員等職務。是年12月,聯中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共產黨員被捕。在時局緊張、白色恐怖籠罩和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張鴻盛一方面利用合法身份作掩護,堅持開展革命活動;一方面到陝西趙川、湖北恩施、江陵等地,積極尋找上級黨組織。
1944年夏季,張鴻盛打入國民黨內部擔任了縣農會理事長。10月,張鴻盛得知大堰鄉公所貪污民眾鹽股金的訊息後,便利用縣農會理事長的身份,和周琦等人發動鄉公所附近的農民300餘人,聚集在鄉公所門前與鄉長李鴻寶進行鬥爭,李懾於這種威力,不得不答應民眾提出的要求,交出貪污分子王光銀,取得了全鄉每人分得一斤食鹽的勝利。
1945年,為了進一步擴大黨在民眾中的影響,團結廣大人民起來進行對敵鬥爭,張鴻盛在鄖陽城開辦“農民服務社”,此舉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懷疑。為此,警察局長宋延序還親自帶人到張鴻盛的住所進行搜查,因未抓住任何證據,只好作罷。
1946年7月,我中原軍區突圍部隊途經鄖縣境內,為了協助部隊衝出重圍,順利北上,張鴻盛組織黨員計畫發動武裝暴動,後因周琦、張國榮等營救新四軍時被敵人追捕,計畫未能實施。
1947年,張鴻盛又派張國榮以教書為名,到大柳再次組織武裝暴動。因有叛徒泄密,致使這次暴動失敗。張鴻盛隨即指示張國榮帶著他已掌握的敵情,到鄖西迎接解放軍。
1947年12月30日,我四縱十二旅在旅長劉金軒的率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神速奔襲,一舉解放了水陸通達、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鄖陽城。在慶祝翻身解放的鑼鼓聲中,張鴻盛更是歡欣鼓舞,懷著勝利的喜悅,投入熱烈而緊張的戰鬥。他一邊忙著迎接親人,親自幫助部隊搜查他過去掌握的敵偽檔案,一邊走鄉串戶動員進步青年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紅色政權剛剛建立,張鴻盛被組織分配在縣民教科工作,由於當時的歷史原因,鄖縣的黨員組織關係未能恢復。儘管如此,張鴻盛還是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夜以繼日地為黨的事業奔波著。
1949年春,鄖縣境內大股匪徒被消滅,全縣範圍內形勢基本穩定,但在與河南、陝西、鄖西等毗鄰的一些邊境地帶,還不時有小股殘匪流竄騷擾,威脅著我新生政權和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儘快平息這場騷亂,保衛新生政權,縣委決定派張鴻盛深入匪巢,利用他過去的特殊身份及與匪部有熟人的關係,前往大柳作瓦解土匪的工作。5月,張鴻盛在大柳五台山下同匪營長楊中亭進行了談話,匪首孫家駒聞訊後速派匪兵在大柳樹藥鋪將張鴻盛繩捆索綁帶到匪部,先是威脅利誘,後又施以酷刑。張鴻盛臨危不懼,正氣凜然,義正辭嚴地同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並藉機向在場的匪兵宣傳說:“只有棄暗投明,才是你們唯一的出路。”孫家駒惱羞成怒,咆哮如雷地大聲吼道:“快給我宰了,不然我們的人都要被赤化了。”匪徒們一涌而上,將張鴻盛帶到大柳王家凹,先砍斷雙手,後割掉舌頭,剜去雙眼,打斷鎖骨,然後捆在樹上,將頭頂打破倒上油“點天燈”。
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人民的好兒子——張鴻盛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時年36歲。
張鴻盛犧牲後,中共大堰區委將其遺體運回生長、養育他的故土——響耳河村,召開了有1000多人參加的追悼大會,深深地懷念這位受人愛戴的革命先烈。1951年,鄖縣人民政府追認張鴻盛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