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人文歷史
燕廈人重耕讀。如:
南唐時,燕廈車田村人吳仲舉任池陽縣令。宋太祖開寶七年,宋軍直逼南唐。吳仲舉寧死不降,還殺了宋招降使者。池陽失陷後,吳仲舉被捕後視死如歸,宋將曹毅被吳的忠義感動,手軟放生。吳仲舉回故鄉一心教子讀書。宋仁宗景佑年間,吳仲舉的三個兒子吳幾復、吳中復、吳嗣復先後考中進士,被稱為“吳三貴”。吳中復自二十多歲入仕,至六十八歲去世,歷任縣官、通判、轉運使、御史、龍圖閣學士。在他擔任監察御史期間,梁適、劉沆兩任宰相先後被罷官丟職。宋仁宗為表彰他的耿耿忠心,曾御賜御筆親書“鐵御史”匾額。吳中復死後,歸葬車田北台山。為了紀念吳中復兄弟三進士,當地民眾和吳氏後人在他們當年讀書處北台山建一書院,以吳中復的官名為號,稱“龍圖書院”。明天啟五年,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集團攻擊東林黨,毀天下書院,龍圖書院被迫改為北台寺。順治乙酉年五月,闖王李自成殘兵由湖口渡江南,經陽新入通山九宮山一線,誤“吳三貴”為“吳三桂”,將龍圖書院付之一炬,當地吳氏遭血腥屠殺。除少數移居他鄉或者遁入深山外,吳氏滿門少有倖免。後北台山周圍變為王姓聚居地。龍圖書院後屢建屢遭兵焚。
清朝初年,燕廈畈人華士眉為順治六年己丑科進士,其弟華士瞻為順治十二年乙未科進士。
同盟會元老,被稱為民國第一清官,湖北三怪的
石瑛是燕廈鄉新莊坪人,出生於洪港鎮楊林。石瑛1903年中湖北鄉試,後留學法國、比利時、英國。在英國被孫中山親自發展加入同盟會,任孫中山私人機要秘書。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湖北省建設廳廳長、武漢大學工學院院長、浙江省建設廳廳長等職。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發後不久,石瑛以其政績顯赫,世人為之稱頌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南京特別市市長。此時,日寇亡我之心已昭然若揭,舉國上下抗戰呼聲不斷。國民黨內部抗戰派與投降派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石瑛痛恨日軍暴行,力主抗戰,常常與以汪精衛為首的投降派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在1937年2月,在國民黨三中全會上,石瑛與宋慶齡、何香凝、馮玉祥等14位中委一起重提“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重建國共合作,統一抗日的提案;石瑛積極參加由宋慶齡等左派民主人士、共產黨人籌備組織的“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石瑛以湖北省建設廳廳長身份,積極支持董必武、陶鑄等於應城創辦的“湖北農村合作人員訓練班”,建設廳承擔了訓練班全部經費。石瑛清正廉潔、愛國愛民的情操與品格也受到國際友人的讚頌。1948年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中只有三位中國人,石瑛即是其中之一。著名中國近代現代史學家吳相湘所著的《民國百人傳》中,就有“民國以來第一清官——石瑛”一文。
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
華鄂陽是燕廈鄉上畈人。華鄂陽本名華允臣,6歲入私塾讀書。西曆1916年入湖北省民治初等學堂學習。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在法國參加共青團組織,擔任共青團旅歐支部書記。1924年,被選送至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同年,由團轉黨,擔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黨小組組長。“五卅”慘案後回國。在共產黨領導下從事社會工作,在上海參與籌辦中國濟難會。是年冬,派往湖南,先後擔任湖南省濟難總會執委、湘江學校校董、湖南雪恥會執委等職。國共合作時期於1927年4月調鄂工作。國民黨主政人員因華鄂陽是留蘇回國而心存芥蒂,以滿員為由不予安排,經石瑛、董必武等反覆協調,任命為湖北省政府土地科科長。7月,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後,黨組織決定華鄂陽擔任鄂東暴動總指揮兼陽新中華革命委員會主席。但工作尚未開展,即受當地土豪劣紳反動武裝的圍攻,革命農民遭到屠殺。暴動流產後,經九江赴武昌,由中共中央派往江西南昌,先後任中共南昌市區委書記、江西省總工會秘書長兼總務主任、吉安行動委員會書記及暴動委員會總指揮等職。1928年,先後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員、九江中心縣委書記。
交通部政治部主任、顧問組組長
梅盛偉(本名梅聲為)是燕廈鄉人。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宣傳員、師文印股股長,團政治處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處股長、科長,天全獨立團團長,第80團政治部主任,後方縱隊司令部通信科科長,紅4軍司令部參謀、政治部保衛部秘書,任八路軍129師隨營學校文印股股長,129師第1、第2營政治教導員、師政治部總務處副處長、直供處政治委員,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34團政治委員,任八路軍第24旅71團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2團副政治委員,合江軍區5支隊副政治委員,鶴立獨立團團長,興山警備司令員,合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東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幹部科科長,任瀋陽軍區防空軍政治部主任,東北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瀋陽空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軍、第2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政治部主任,交通部顧問組組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燕廈地區交通在舊社會主要是水路通長江。富水水庫建成後,水路隔斷。現有106國道、大慶-廣州高速公路穿過。
自然風景
景點介紹
奇秀崇崖嶺(更通俗的叫法是:牛鼻孔)位於
九宮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北端的富水河下游,有一處神奇秀美的地方——崇崖嶺(又名旗山崖)。這裡是九宮山下遊覽區的“富水景區”,是一條風光優美的新旅遊線。座落在通山縣燕廈鄉境內的崇崖嶺,就橫聳在這條水上旅遊線的河心上。目前,在崇崖嶺附近的燕廈河段正在開發一座大型水上樂園。
屹立於富水上游燕廈河段西岸崇崖嶺,險峻徒拔。崖壁高三百多米,長八百多米,崖石壁面向河心,平直如削,石壁上天然粉飾的黃、綠青、白、紫等顏色,斑駁有致,濃淡相間,色彩明麗,宛如一幅神奇瑰麗的巨大天然壁畫,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壁上有一個約直徑兩米左右的洞口,聽說內有一巨大的天然溶洞。由於洞口懸掛於崖壁,至今幽深莫測,無人攀察。相傳過去這裡有大小猴群棲居出沒於此,人們發現後,將此洞稱為“猴洞”。
據說在很早以前,崇崖嶺石壁下建有一寺廟,名曰“崇崖寺”。 寺內香火繚繞不斷。並相傳有一位僧人路過此地時,說:“此處幽靜秀美,足以安身棲佛”。 於是,在此建一寺廟。可惜,原寺建築毀於兵馬紛亂的抗戰時期。現在,當地人籌資在崇崖石壁下建有一座石塔,並在原址修復了一座崇崖寺。
崇崖嶺測峰最窄的峽口處,兩岸崖壁如削,酷似長江“小三峽”。 聽當地老人們講,在那戰爭烽火歲月,這裡地處險要,乃兵家必爭固守之地。大革命時期,彭德懷、程子華等革命老前輩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與崇崖嶺依山相連、環水相扣的“獅子嶺”、“ 牛鼻孔”、“ 筆架山”、“ 石鐘山”、 和在河水中突兀欲飄的“船山”, 形狀各異,形態逼真,景象萬千。這些自然景觀倒映於碧水之中,恰似一幅天然墨水畫。從崇崖嶺底下穿插而過的燕廈河下游兩岸青山起伏,對水梳妝競秀,青峰翠影映照河面,山在水中走,人在畫中行。每當雨過天晴或清晨時刻,寬闊的河面和高聳的山崖更顯幽雅恬靜,輕煙薄霧,紫氣嵐光繚繞其間。此時高聳雲端的崇崖峰頂岩石晶瑩如玉,像天山上的雪峰在陽光下銀光閃爍,美妙絕倫。
近年來,這裡作為“富水景區” 重點之一的牛鼻孔旅遊開發景點,已修建了一條橫穿兩岸的水泥公路,並在崇崖嶺下建造了一座橫跨兩岸近100米長的牛鼻孔公路大橋。如今,與百里富河一線牽的崇崖嶺風光,有“鄂南灕江” 之譽的富水河,象美麗的仙女一般,牽動著每一個遠方的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