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灣村(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洪港鎮下灣村)

下灣村(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洪港鎮下灣村)

下灣村是一個村落的名稱,在我國,不同的省市地區有同名分布,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經濟、資源分布也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洪港鎮
  • 人口:1440餘人,
概述,變遷調整,自然物產,地圖信息,

概述

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下灣村地處湖北省與江西省交界處,東鄰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大洞鄉蔡家壠。北緯114度51分,東經29度32分,最低處華坊畈海拔55米,最高處斑鳩岩海拔400.1餘米。長江中游南支流富水的上游寶塘河(今稱燕廈河)從畈中穿過。數百年來,河北岸有港畔(王姓)、港西堰(華姓)、華坊(華姓)等村莊,河南岸有大田(王姓)、柳樹下(王姓,民國後期絕)、斗門(華姓)、張大丘(華姓)、成家(成姓)、唐家壠(王姓)、賈家(賈姓)、新屋(華姓)、陳家畈(在清朝後期即為華姓)、下灣(華姓為主)、火燒場(華姓)、嶺下(賈姓)、螺絲坳(賈姓)等村莊(嶺下、螺絲坳現屬燕廈鄉灘頭村),各莊均有他姓雜居。畈中河邊的下灣街為上游的楊林、沙店、嶺內、江西武寧縣大洞等太平山、四面山林產品外銷,工業品運入的必經之路,明清時期形成有多家旅館、餐館、商店的集鎮。

變遷調整

1950年以前屬於湖北省陽新縣燕廈區轄。民國期間陽新縣燕廈區曾設下灣鄉。大革命時期屬於蘇區。日軍侵華時期,陽新縣城淪陷,縣國民政府先內遷至太平山下的東坑(今屬通山縣洪港鎮東坪村),不久,管慎之(嘉魚人,實名龍崇喜)調任陽新縣縣長,將縣政府外遷至緊鄰燕廈鎮的華坊,直到抗戰勝利才遷回縣城興國鎮。
1950年下灣村隨燕廈區、大畈區、黃沙區劃入通山縣轄,先後屬三源鄉、三田鄉、洪港公社,分別被編為愛群八大隊、愛群大隊、日升大隊等。
下灣村屬於富水水庫庫尾地區,海拔58米以下屬於庫區。1959年,富水庫區紅光六大隊、光明六大隊移民遷入在火燒場、下灣、陳家畈、新屋、張大丘、斗門沿河一線暫住,1961年留下一個李姓、肖姓生產隊定居在大陽坪下,其餘遷至洪港、茅田河等地。1965年,華坊、港西堰、火燒場、下灣、陳家畈、新屋、張大丘、斗門被富水水庫淹沒,港畔、大田部分被淹沒,村民少量外遷,大部分移民後靠(即在屋後半山腰重建村莊),華坊大部分居民遷至鄰村官家壠。現村中為穿村而過的燕廈河和千餘畝蘆葦盪濕地,大慶-廣州高速公路從螺絲坳、華坊、港西堰、港畔自然村中穿過。下灣村2013年戶籍鄉村人口1440餘人,60歲以上182人,其中80歲以上30多人,90歲以上6人,100歲以上1人,被譽為長壽村。

自然物產

下灣村以種植水稻、紅薯、玉米、小麥為主。養殖以養豬、養魚為主。山上主要野生杉樹、松樹、株樹、樟樹、橡樹、櫟樹、楠竹、獼猴桃、山楂等,人工種植的主要有油茶、茶葉、桃、李、梨、板栗等。河邊原堤竹被毀,現為野生楊樹和人工種植的義大利楊樹,有野生水汞子(野生葡萄)。野生魚有鯉魚、鯽魚、烏鱧、鱖魚、鯰魚、黃米、河白(大白刁)、游參、紅翅佬、鯿魚、鯇魚、鱤魚、春魚、鰟鮍、鱔魚、泥鰍、河蝦等。

地圖信息

地址:鹹寧市通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