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燕川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道。位於松崗街道東北部,距離街道辦事處約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羅田村塘下涌村。該村北面隔羅田林場與東莞市大嶺山鎮相接。村內有金谷山、天鵝山、圓頭嶺、鷓鴣嶺等,最高海拔約70米。洋涌河流經村南面。該村陳氏奉陳朝舉為一世祖。元代初期,五世祖陳友直開基燕川。據文獻記載,燕川村原稱“燕村”或“燕邨”。傳說燕川得名是因村前有一河流,古名燕水(即今洋涌河),故名。當地有“三丫流埋歸一丫,唔中狀元中探花”的俗語。三丫分別指鵝公嶺、蒔禾叉、瓦窯,三丫分布有如燕子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川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本地方言,傳統建築,歷史遺蹟,相關文獻,傳統習俗,本地特產,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元朝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黃松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燕塘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屬松崗公社燕川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松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松崗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松崗區燕川鄉;1986年10月,屬松崗鎮燕川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松崗鎮;2004年,屬松崗街道燕川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為農業,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等。改革開放後,村集體投資建廠,發展工業,以物業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1482人,其中男性710人,女性772人;80歲以上57人,最年長者98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400人;海外留學1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0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2000人、台灣同胞1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6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村民主要為陳姓。該村陳氏奉陳朝舉為一世祖。元代初期,五世祖陳友直開基燕川。

本地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該村歷史遺存豐富,有古遺址、民居、宗祠、私塾舊址、碉樓、寺廟、墓葬、古井、驛道等。古遺址有4處,分別為禾窯口山遺址、大石寨山遺址、鐵公坑山遺址和錦擎山遺址,均位於羅田水庫庫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並延續到春秋時期,遺物主要有陶片、石器。原址已經新建樓房,遺址無存。
該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60餘間。其中二區28號民居較有代表性。該建築坐北朝南,三開間兩進布局,凹斗式大門,硬山頂,船形脊,碌筒灰瓦覆頂,門額有灰塑,磚木石結構、石砌牆裙牆角,清水磚牆。
燕川村
傳統民居
村內現存代表性宗祠5座。陳氏宗祠,是燕川村陳氏總祠,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占地面積924平方米。宗祠坐北向南,為五開間四進三堂兩橫帶後枕槓間布局,建造精美,布局嚴謹。大門兩側有對聯“門環燕水;祠對麟峰”。中堂木柱有對聯“潁水振家聲肯構肯堂共沐古靈教澤;德鄰綿世胄群昭群穆遠承朝舉宗風”。神龕前紅砂岩石柱有對聯“祠宇維新燕水源流滋大地;山川依舊麟峰日月照中天”。神龕有對聯“燕翼綿長一脈三支承祖德;川流不息千秋萬代薦宗功”,橫批“祖德流芳”。後堂屏門石柱有對聯“源洛陽本閩侯徙珠璣分布燕荷沙三派宗枝同競秀;入樞密參政議擢科第友恭道適運一堂花萼永聯輝”。1944年7月1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在此召開廣東省第一個縣一級抗日民主政權——東寶行政督導處成立大會,並將行政機關設於祠內。1949年至1982年,用作燕川國小校址。1999年3月,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闢為寶安抗日紀念館主館,是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燕川村
陳氏宗祠
處靜陳公祠(俗稱五房祠),始建於明末,清代重修,2006年重建,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宗祠坐西向東偏南,主體三開間三進。門匾“處靜陳公祠”。祠旁為錦繡園,其前部原為見蘭祖廳。大門兩側有對聯“仁厚萬世;義德千秋”,為舊聯新書。中堂石柱有兩副對聯“處斯事事斯明明是明非明法典承吾祖德;靜則思思則學學詩學禮學儒宗訓我賢孫”“仁厚以居其心博愛以達其道高風昭萬古;義德而存其志好施而見其量美譽著千秋”。後堂石柱有對聯“承先啟後維賢維德克振箕裘光閥閱;繼往開來思敬思孝虔將俎豆薦馨香”。神龕有對聯“宗承潁水源流遠;裔衍太丘世澤長”,橫批“百世其昌”。錦繡園大門兩側有對聯“一道長廊留雅座;滿園佳景佐清談”。
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處靜陳公祠
守愚陳公祠,又名鄉賢祠,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清代重修,2006年由燕川村委出資重建,建築面積520平方米。宗祠坐西向東偏南,三開間三進。門匾“守愚陳公祠”。大門兩側有對聯“鄉賢世澤;督學家聲”,為舊聯新書。中堂石柱有對聯“郭北繞芳林高樹連雲縱目遠山浮翠黛;祠前臨藝圃繁花簇錦凝眸近水映嫣然”。神龕有對聯“太丘德望傳香遠;潁水淵源奕世長”,橫批“百世其昌”。神龕石柱有對聯“千年舊物鑑古證今又煥棟樑天降福;一代新人騰蛟起鳳重輝祠宇地生香”。後堂陳向廷肖像石柱有對聯“事功從學術做來進士世家長煥彩;道德由文章炫出鄉賢祠宇永留香”。當地傳說,古代人們經過該祠時,武官須下馬,文官須下轎。
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守愚陳公祠
素白陳公祠,是陳氏分支祠堂,始建於清後期,2000年維修,建築面積213平方米。宗祠坐西向東偏南,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布局。門額紅石匾書“素白陳公祠”。原大門兩側有對聯“素風樸厚;白日精華”。原中堂石柱有對聯“溯聿肇鴻基前代燕翼貽謀祖德宗功綿世澤;看重光進列後人鳳毛濟美文迎武要振家聲”。1928年2月23日,中共寶安縣委在此召開第一次全縣黨員代表大會。1999年3月,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深圳市和寶安區文管辦出資維修後,建成中國共產黨寶安縣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館,是深圳市黨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寶安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
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素白陳公祠
澤培陳公祠,是燕川村陳氏澤培公房分祠堂,始建於1916年,2001年重修,建築面積403平方米。宗祠坐北向南偏西,為三開間兩進右側一跨院加前大院圍牆布局。石門框上匾書“澤培陳公祠”。1944年7月東寶行政督導處成立後,作為領導機構駐地,現仍保留督導處主任譚天度等人辦公室及住處。1999年3月,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深圳市和寶安區文管辦出資維修後,闢為寶安抗日紀念館分館,是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澤培陳公祠
該村遺存的宗祠還有匠耕陳公祠、尚簡祖廳、居簡祖廳、蘭軒祖廳、蘭廳、介廳、洙潭祖廳、接溪祖廳、定初祖廳、清源祖廳、樂莘陳公祠、省庵祖廳、離門公廳、周停祖廳等,分布於村內各處。
私塾舊址現存7座,其中,大書坊曾是燕川陳氏最大的私塾。位於陳氏宗祠左側,始建於清代,經民國時期及當代重修,建築面積191平方米。坐北朝南,清水磚牆,木樑架,硬山頂,平脊。主要課室是兩排長15米左右的房子,是燕川子弟就學的主要場所。現大書坊課室前面新貼瓷磚。其他如巽潮公家塾、秋亭公家塾、欽乾公家塾、偉俊公書塾、登元公書坊、莫景堂等規模較小,是支房系書塾。
現存1座碉樓,建於民國初期,三層,占地面積21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
寺廟以祥溪禪院最具代表性。祥溪禪院又名祥溪庵、和尚庵,位於燕川村東北角,原為白衣古廟,修建於明代,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改建為佛教寺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更名為祥溪禪院。2001年重建,總面積322平方米。該村明代進士陳向廷年少時曾寫一聯“千年古樹為衣架;萬里長江作浴盆”描述禪院景致。大門兩側有對聯“佛旨幽玄傳功德;禪機浩蕩沾慈恩”。大殿有對聯“佛殿輝煌人傑地靈千古蹟;禪功浩蕩民康物阜萬家春”。院內供奉如來佛、觀音菩薩、彌勒佛、韋馱尊天菩薩、土地神;立有4塊碑刻,分別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重修祥溪禪院序》、清同治八年(1869年)的《祥溪庵重修序》、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祥溪禪院田碑記》,此3塊碑刻詳述禪院興廢始末及其田畝和捐贈者等;還有2001年集資捐助名單碑刻。祥溪禪院遺址為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此外,該村還有禾花媽廟壇、石狗公廟壇、北帝廟、三界廟、龍女廟、文武廟等寺廟建築。
燕川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祥溪禪院
村內尚有3口古井,均為圓形井口,圓形內壁,磚石結構,現仍在使用。

歷史遺蹟

燕川陳氏先祖墓葬保存較多,主要位於村內圓頭嶺山、鵝公嶺山及松山墓園。其中,七世祖陳彥輝、蔡氏合葬墓建於明永樂三年(1405年),占地面積87平方米。陳向廷墓始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半橢圓形,墓堂右側立有墓誌,墓碑長方形,兩側有對聯“貪狼原氣復;文曲應循環”。以上兩墓均於2004年8月被列為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除此以外,還有九世祖陳榮斌、文氏合葬墓,陳富斌、莊氏合葬墓,陳讓、方氏合葬墓,龍坑山義冢等。
古驛道是2015年普查的新發現。該驛道以燕川村守愚陳公祠為起點,向北到達東莞大嶺山,在康熙、嘉慶《新安縣誌》中稱為“蓮花徑”。

相關文獻

燕川陳氏歷代重視譜牒編修,留下不少有價值的家譜、族譜資料。明景泰元年(1450年),陳讓主筆第一次修譜。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陳大諫續修。進入清代後,燕川陳氏迅猛發展,支系繁多,出現多本私人私房所記家譜、系譜、房譜。民國初年,甘淡房修《民國燕川陳氏洙潭房譜》。1941年,有佚名抄本陳氏甘淡系並茂房《家譜》。1943年,有鄉賢房《民國燕川陳氏國祐房譜》。1995年,陳儉燊修訂松隱房二十一世鎮漢房《陳門宗親族譜》。同年,陳創業撰二十一世祖增富房家譜及手抄增富房舊譜。1996年,陳景仁撰竹峰房十八世相文房譜。同年,陳慶平等整理二十二世澤培房譜系。近年來,還有私人整理的接溪房陳本心家譜、蘭軒房陳松芳家譜等。2011年7月,成立《深圳寶安德鄰堂燕川陳氏族譜》五修譜編纂委員會,陳瑞明任主任,負責燕川陳氏五修譜的領導工作,聘請彭全民為主編,2013年12月完成。這是迄今為止收錄燕川陳氏資料最多、入譜人數最多、最為翔實的地方譜牒,反映了燕川陳氏的歷史風貌和世系源流。

傳統習俗

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在陳氏宗祠舉行祭祖活動,這是燕川村最重要的宗族活動。當天,燕川、荷坳、沙井三大房宗親代表齊聚陳氏宗祠祭祖。每年輪流由各村宗親代表宣讀祭文,燕川、沙井的醒獅,荷坳的舞麒麟現場助興。
燕川村在民國時期流行“擺路”習俗。有的村民在離燕川村較遠的地方耕種。在收割的時節,他們將稻穀挑回燕川,沿途有人擺糖水,供挑谷者喝。喝了糖水的村民要送些稻穀給“擺路”人。“擺路”也成為一種生意人的行當。此外,燕川村還有賽龍舟的習俗。

本地特產

傳統特色農產品荔枝、西瓜等較為有名。春節期間,村民均能自制茶果、油糍、割刀、薯生、薄撐、油角、松糕、壽桃、糖不甩、芋羹、鹹煎餅、艾撻、雞蛋角等特色食品。

公共設施

南光高速S33線、廣田路、松羅路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70年通電話,1980年通自來水,1996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網際網路。2015年,村裡有燕山學校、標尚學校,各有9個年級,共9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865人,教職工295人。有燕川幼稚園、博蕾幼稚園、祥紋幼稚園、燕羅(國際)幼稚園,在園幼兒總共1096人,教職工總共169人。村里建有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游泳池、燕川公園、文化廣場、天鵝山公園、星光老年之家等。另開設燕景華庭圖書室,藏書1.5萬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