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廣府古村落

深圳的廣府人主要居住在羅湖、福田、南山、寶安等地區。深圳廣府古村落主要分布在寶安區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龍華區,一般規模較大、分布集中、人口眾多、祠堂眾多且規模大、姓氏單一,立村較早。選址強調因地制宜,實用化。以寶安區最多。現尚存100餘處廣府古村落中,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福永鳳凰村、松崗燕川村、民治白石龍村等三處,其中福永鳳凰村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後裔的聚居地,松崗燕川村和民治白石龍村分別是大革命時期和抗戰時期的老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廣府古村落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
寶安區,鳳凰古村,新橋古村,浪心古村,上合古村,燕川古村,新二古村,龍華區,白石龍村,清湖古村,羅湖區,光明區,

寶安區

鳳凰古村

鳳凰古村位於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山腳下,是文天祥族人的聚居地,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是廣東省內古建築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

新橋古村

新橋古村始建於南宋,已有700餘年歷史,整個村落建築形式為典型的廣府式排屋。新橋古村位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東北部,古村坐西南朝東北,建築布局為梳式排屋。現存的新橋古建築群以曾氏宗祠為核心,主要的文物古蹟有古喬曾公祠、貫傳曾公祠、觀音天后廟和桐軒書室。

浪心古村

浪心排屋興建於清代嘉慶、光緒年間,以及民國初年,是典型的廣府式排屋村,坐東向西,排列整齊,每列房屋中間由寬約1米的小巷相隔,其中前三排保存最好,屋頂上壁畫和浮雕依然清晰可見。浪心位於寶安區石岩街道是一個多姓雜居的村落,曾、黃、劉、葉、李、謝、潘等多姓雜居,村民近700人,浪心社區居民日常用語是粵語

上合古村

位於寶安區新安街道的上合古村,是深圳最早的廣府黃氏,也是著名的“南粵孝子”黃舒的後人居住地之一。建築群以黃氏宗祠為圓心擴散,青磚砌成的排屋錯落有致,上百年的古老建築,靜靜守望。如今,這一切掩映在高聳的商業建築、四通八達的路網中,現代化的氣息滲透在這個城區的每個角落;但古老的建築,連同歲月變遷,卻彰顯著其獨特氣質。

燕川古村

燕川村位於深圳市西北部的寶安區松崗鎮,與東莞交界。是廣府民系陳氏家族聚居的村落,自元代開基立村,至今已傳二十八代,歷七百餘年。相對於深圳市來說,燕川村的歷史算是比較早的,也出了一些在深圳古代歷史上比較有名望的人,如明嘉靖、萬曆年間的鄉賢名宦就有陳大諫、陳讓、陳向廷等。他們或者為官清政廉潔、剛正不阿,或者登科入仕、政績卓著,或者急公好義、賑災救民、造福一方。

新二古村

新二古村落位於深圳寶安區沙井街道,新二古村落保存完整、布局清晰、古建築類型豐富的典型廣府古村落,對研究深圳地區廣府村落的選址、布局、規劃有重要價值。古村內有舊屋近300座。其中清代以前始建的就有90多座,民國期間所建的有70多座。新二社區是曾姓聚居村落,新二社區的曾姓後人大多始於謙宜二公,新二社區的古村落群最大的宗祠是謙宜二祖祠。

龍華區

白石龍村

龍華區民治街道白石龍村是典型的廣府圍合式居住建築,白石龍村是民治片區歷史上最早形成的古老村落,全村有蔡、劉、羅、胡、吳、馮、李、簡、楊、羅等姓氏。人數最多的蔡氏先祖來明末清初由東莞遷至此處,與蔡屋圍的蔡氏為同一祖先。白石龍村原住民以廣府人為主,通用粵語

清湖古村

清湖村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東北部,總人口700多人(連外出深圳、香港約1500多人)。以前村前有一個大湖,因湖水常年不乾不濁,水清如鏡面而得名為“清湖”。村四周依次為象山、金龜山、田螺山、獅山等。古語有:螺龜塞水口,獅象把門留,地形險要。清湖村居民絕大多數姓廖,漢族廣府人,講粵語,廣府文化習俗。據清湖村《廖氏族譜》記載和老年人的回憶,廖氏六世公廖明德於南宋末年(公元1277年)從廣東龍門功武鄉遷居龍華清湖村,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羅湖區

湖貝古村
湖貝古村是深圳市羅湖區目前保存得最好、範圍最大的清代古村落,是典型的廣府系坊巷式排屋村。它存留清晰的嶺南社會結構與社區肌理,獨特的生態系統豐富了城市多樣性。湖貝古村保有三縱八橫的村落結構,保存有清嘉慶九年重建的宗祠,另有門樓、水井和200多間民居,在這些古民居的低矮門頭上還可以看到清代的灰雕。洗不盡的鉛華與門頭對面供奉著的香火,記錄著這裡居民的生存與生活。

光明區

逕口古村
光明新區逕口社區,是一個有800年歷史的廣府村落。宗祠、村落小徑、土坯房……是遺落了歲月的痕跡。光明新區過去十年快速城市化與新區內自然村落關係,好比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在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