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硯,讀音為shāo yàn,漢語詞語,意思是以火烤煨石硯或燒制陶硯。亦指煨過的石硯或燒制的陶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硯
- 拼音:shāo yàn
- 釋義:以火烤煨石硯或燒制陶硯,亦指煨過的石硯或燒制的陶硯
- 出處:《硯史》
燒硯,讀音為shāo yàn,漢語詞語,意思是以火烤煨石硯或燒制陶硯。亦指煨過的石硯或燒制的陶硯。
燒硯,讀音為shāo yàn,漢語詞語,意思是以火烤煨石硯或燒制陶硯。亦指煨過的石硯或燒制的陶硯。解釋1.以火烤煨石硯或燒制陶硯。亦指煨過的石硯或燒制的陶硯。參閱宋米芾《硯史》。2.謂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燒其硯不複寫作。1...
將雕好的硯坯的硯堂、背面、側面等用不同“目"的布砂進行打磨,使其光潔。窯爐燒制 這是澄泥硯製作工序中最關鍵,也是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比燒制磁器、紫砂的難度大。因為硯坯的厚度較大,有的可達7cm~8cm左右,是一般陶瓷坯體厚度的5~10倍,其難度可想而知。澄泥硯燒制的較佳燒成曲線,從入窯到出窯,...
清代瓷硯 此展品屬於一種具有收藏價值的文物。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尺寸為10.5厘米×3.2厘米。此硯燒制於江西景德鎮,清代期間盛行文房器具,文人墨客喜歡不同型制的硯台,也有文人自娛的作品,像這類產品在當時也流行了一段時間,瓷硯在當時也豐富了硯文化的品種。現收藏於黃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館。
專家評述:第五件硯台呢燒得非常規整,並且呢可以看到,它的這個硯質呢是非常耐用的,並且呢非常細膩。硯台上方有16字銘文,寒山呢是清代一個道士,這16字銘文說明,他對這方硯台的品相和包漿非常贊同,雖然寒山是清代人,但是這方硯台是明代有序傳承的,是寒山得到了這方硯台以後,在硯台上刻了這樣16個字的銘文...
東晉越窯青瓷硯 東晉越窯青瓷硯是東晉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直口,淺腹,平底上凸嚴重,底邊承四獸蹄足。施青釉,硯池無釉,邊沿一圈泥點支燒痕,外底四足間留有四組三點或四點泥點支燒痕。底心留有一氣泡。
後來,這種磚硯啟發了陶瓷生產者,便用陶製的硯來代替。龜形硯 陶硯中最受歡迎的是龜形硯,龜在我國古代被奉為“四靈”之一,象徵長壽。至今日本人仍很推崇。這種設計成龜形的硯台大小不等,大的有磨盤那么大,小的可以盈掬。燒成後的陶硯,通體呈深灰色,表面泛一層亮晶晶的鉛灰色光澤,硯池為圓形,龜背做...
元代石暖硯是元代文物,出土於北京元大都,長32厘米、寬28厘米、厚18厘米。北京元大都出土。長32厘米、寬28厘米、厚18厘米。硯首雕曲線紋,尾收腰,有墨池二,池下鑿空膛,膛上寬17厘米、下寬12厘米、左右高10厘米、深15厘米。膛內壁遺煙薰痕跡,膛表面因火燒呈白灰色,可知原空膛為加熱取暖設定。墨池內除...
西晉越窯青瓷三足硯 西晉越窯青瓷三足硯是西晉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3.4,口徑10.4 器為直口,窄沿,平底,底部等距離置三個熊頭形足。硯池內露胎,留有八個泥點支燒痕。釉色青黃,色澤勻淨。
1000多年前的三國古硯銅雀瓦硯,是中國古代名硯之一。銅雀瓦硯真正被文人視為文房珍品是從宋朝開始。宋朝楊萬里《銅雀硯》中寫到:摸索陶泓不忍硯,阿滿故物尚依然。浪傳銅雀檐間瓦,恐是金鳧海底磚。“它確實是古今罕見的名硯,發於瓦礫,置於堂案,為世人所珍愛,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9月3日,一位來自海外...
河南新安虢州澄泥硯取材於沉澱千年的黃河漬泥,經過火煅氣化,質地變瘦,非石而堅於石,非玉而美於玉,不僅是文房四寶之佳品,更是高級之工藝品,與後起之端硯、歙硯、洮硯齊名,並稱中國歷史四大名硯。發展歷史 硯在古代又稱“研”,用來研磨顏料或墨,是作書、繪畫必備的文具。隨著歷史的發展,硯除了文具...
池內飾以海藻紋。硯側在花錦地上飾五彩海獸圖案。硯底平滑,不施釉。簡介 【名稱】清康熙五彩長方形瓷暖硯 【類別】名硯 【年代】清代康熙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長:14cm,寬:9cm,厚:6cm。工藝特色 五彩瓷始燒於明宣德朝,而瓷暖硯可耐高溫,在清代燒制較多。
該硯通高9.6厘米,硯足高3.5厘米,硯面直徑35.5厘米。為平底圓盤形,平底有墊燒痕,侈口微外傾,稍凹的平底使硯面中間微凸且露胎不施釉,其餘均施開片青綠釉,除便以磨墨儲墨外,還供書畫家潤筆蘸墨之用,顯示出它的實用功能。硯盤下對稱飾獸足8 個承托,足部明顯突出,造型獨特,氣勢恢弘,製作獨具...
燒研 燒研,讀音shāo yán,漢語詞語,意思是燒制過的硯。解釋 燒制過的硯。研,同“ 硯 ”。燒焙後細磨成粉末。出處 唐·李洞《遷村居》詩之二:“遠客傳燒研,幽禽看衲衣。”參見“ 燒硯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蜀葵》:“搗爛塗火瘡,燒研傅金瘡。”
焚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én yàn,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硯,不複寫作,亦作“焚研”。詞語解釋 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硯,不複寫作,亦作“焚研”。典源 《晉書》卷五十四《陸機傳》機天才秀逸,辭藻宏麗,張華嘗謂之曰:“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雲嘗與書曰:“君苗見...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古歙州(今黃山)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