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葶飛蓬(燈盞細辛(菊科飛蓬屬植物))

短葶飛蓬(菊科飛蓬屬植物)

燈盞細辛(菊科飛蓬屬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短莛飛蓬(學名: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 -Mazz.)是菊科,飛蓬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質根狀莖,斜升或橫走,高可達50厘米,根纖維狀,葉主要集中於基部,密集,蓮座狀,花期生存,倒卵狀披針形或寬匙形,頂端鈍或圓形,基部漸狹,兩面被密或疏,邊緣被較密的短硬毛,莖葉少數,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或分枝的頂端,總苞半球形,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於花盤或與花盤等長,舌片開展,藍色或粉紫色,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裂片無毛;花葯伸出花冠;瘦果狹長圓形,3-10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及西藏等省區。常見於海拔1200-3500的中山和亞高山開曠山坡,草地或林緣。

該種俗稱燈盞花燈盞細辛,主治小兒疳積、小兒麻痹及腦膜炎的後遺症、牙痛、小兒頭瘡等有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直播,育苗,移栽,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田間管理,主要價值,藥用全草,民族用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粗厚或扭成塊狀,斜升或橫走,分枝或不分枝,具纖維狀根,頸部常被殘葉的基部。
莖數個或單生,高5-50厘米,基部徑1-1.5毫米,直立,或基部略彎,綠色或稀紫色,具明顯的條紋,不分枝,或有時有少數(2-4個)分枝,被疏或較密的短硬毛,雜有短貼毛和頭狀具柄腺毛,上部毛較密。
葉主要集中於基部,基部葉密集,蓮座狀,花期生存,倒卵狀披針形或寬匙形,長1.5-11厘米,寬0.5-2.5厘米,全緣,頂端鈍或圓形,具小尖頭,基部漸狹或急狹成具翅的柄,具3脈,兩面被密或疏,邊緣被較密的短硬毛,雜有不明顯的腺毛,極少近無毛;莖葉少數,2-4個少有無,無柄,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4厘米,寬0.5-1厘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半抱莖,上部葉漸小,線形。
頭狀花序徑2-2.8憧米,單生於莖或分枝的頂端,總苞半球形,長0.5-0.8厘米,寬1-1.5厘米,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長8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尖,長於花盤或與花盤等長,綠色,或上頂紫紅色,外層較短,背面被密或疏的短硬毛,雜有較密的短貼毛和頭狀具柄腺毛,內層具狹膜質的邊緣,近無毛。外圍的雌花舌狀,3層,長10-12毫米,寬0.8-1毫米,舌片開展,藍色或粉紫色,平,管部長2-2.5毫米,上部被疏短毛,頂端全緣;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長3.5-4毫米,管部長約1.5毫米,檐部窄漏斗形,中部被疏微毛,裂片無毛;花葯伸出花冠
瘦果狹長圓形,長1.5毫米,扁壓,背面常具1肋,被密短毛;冠毛淡褐色,2層,剛毛狀,外層極短,內層長約4毫米。花期3-10月。

主要變種

西藏變種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var.tibeticusLingetY.L.Chen
短葶飛蓬
植株極矮小,莖不超過2厘米,單生,葉全部密集於基部,密被短硬毛和腺毛與原變種不同。分布於中國西藏南部(曲水),海拔3600米。
白舌變種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var.alboradiatusLingetY.L.Chen
該變種的舌片白色;總苞片頂端紫色與前面兩個變種都不同。產於雲南東部(嵩明)。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及西藏等省區。常見於海拔1200-3500的中山和亞高山開曠山坡,草地或林緣。

生長習性

短莛飛蓬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廣,抗逆性較強,對環境條件和栽培沒有特殊要求。可以在海拔1100-1900米地區種植,特別適宜在海拔1300-1600米的低熱河谷燥熱地區發展,年平均溫度16-20℃、年均相對濕度在60%左右、年雨量600-1200毫米的地區最為合適。對日照條件要求較高,日照時數越長越好。對養分的要求是生長前期喜氮、後期喜磷。
短葶飛蓬(燈盞細辛(菊科飛蓬屬植物))

繁殖方法

短莛飛蓬的繁殖方法主要是靠種子繁殖,但因種子難繁難收,有條件的地方,應儘快採用組培快速繁殖。種子繁殖可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

由於短莛飛蓬的種子細小,幼芽頂土能力弱,因此在粗整的地面上開墒後,還要進一步地淺鋤碎垡,使耕作層土壤疏鬆才能播種。一般於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透雨後播種,播時按墒縱向開行距為45-50厘米,深1-2厘米,播幅15厘米的寬幅淺溝。均勻地撒播種子後,用細糞細土各半的肥土蓋種,以見不到種子為度,最多不超過1-2厘米厚,7-10天即可出苗。

育苗

一般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通風透光,距水源較近的菜園地育苗。在整好的苗床上,於3月中、下旬播種。採用苗床撒播,播後用肥土或細沙、細土雜肥,拌入1%左右的95%敵克松粉,混合均勻後蓋種,以見不到種子為度。並馬上澆透水,蓋上地膜。待苗出齊,即10-15天揭膜,播後1個月,苗高5-6厘米、3片真葉時間苗並定苗,每隔3厘米左右留苗1株。同時,施速效人糞尿1次。此後,每隔5天追肥1次。苗床內要適當控水,以利紮根蹲苗,培育壯苗。
短葶飛蓬(燈盞細辛(菊科飛蓬屬植物))

移栽

直播地和育苗床苗高10-15厘米時,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趁雨移栽。移栽時應掌握幾個環節。首先要透水拔苗,帶土移栽,現拔現栽;在整好的墒上採取縱向開溝,行距為15-20厘米,溝深5厘米左右,按5-7厘米的株距栽苗,每畝栽2萬株左右;栽後將根部的土壤按實,立即澆定根水,在定根水中摻點清糞水更有利於成活。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短莛飛蓬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土、粘壤土為宜,平壩、山坡的熟地、生荒、二荒地均可種植。但以陽光充足的南坡平坦地最為理想。選好地,在前作收穫後深耕1次,深度為20-25厘米,耕前每畝施入2-3噸廄肥、50-60千克普鈣,整平耙細,理成1.2-1.5米寬、20厘米高的墒,墒間距約30厘米。

田間管理

間苗補缺。直播地播後45-50天,苗高10厘米左右時,實行一次性間苗定苗,每條播幅靠邊留苗2行,按株距10厘米,呈對空三角形留苗,每畝留苗2萬株左右。間苗定苗的同時,查塘補缺,保證全苗。
中耕除草。苗期地面覆蓋小、雜草容易滋生,因此,中耕除草十分重要。5、6、7月每月進行1次,以後進行人工拔除即可,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同時,要注意清溝排水。
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提苗為主,並以有機農肥為主,每次摻施尿素5-7千克,連施2-3次,最後1次可於旺長期,摻施普鈣15千克、氯化鉀5千克。抽苔現蕾期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相隔1周,連噴兩次,以促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

(燈盞細辛)辛、微苦,溫。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健脾消積。用於癱瘓,風濕關節痛,牙痛,胃痛,小兒疳積,小兒麻痹及腦膜炎後遺症。

民族用藥

【苗藥】盤共超:全草治療癱瘓,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胃痛,牙痛,感冒《滇藥錄》、《滇省志》。盤共超,燈盞細辛:全株主治癱瘓,風濕疼痛,跌打損傷,胃痛,牙痛,感冒《民族藥志二》。Reibgieet weab銳收外:全草治頭痛,目眩,止咳嗽《苗醫藥》。燈盞細辛:治療偏癱。
短葶飛蓬(燈盞細辛(菊科飛蓬屬植物))
【壯藥】挖安登:全株主治小兒營養不良,水腫,風濕疼痛,癱瘓《民族藥志二》。挖安登:全草治小兒營養不良,水腫《滇藥錄》、《滇省志》。
【藏藥】羅米:花治頭痛,眼痛《青藏藥鑒》。
【白藥】纖燈者厚,佳斯修呆:全草用於風濕骨痛,偏癱,腹瀉,瘡癰《大理資志》。
【彝藥】矢翁波馳:根用於齲齒牙痛,腦神經衰弱《大理資志》。
【傈僳藥】莫窩耙:全草用於感冒頭痛,牙痛,胃痛、風濕疼痛,腦血管性頭痛,癱瘓,骨髓炎,慢性氣管炎《怒江藥》。
【景頗藥】Buiwuban:治牙痛,胃痛,風濕疼痛《德宏藥錄》。
【德昂藥】菠卡冷: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