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市口

燈市口

燈市口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中部。明朝時,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十八在此設燈市而得名。清朝時,燈市被移往外城,燈市口作為地名卻得以保留。現在燈市口範圍大概包括了:燈市口大街、燈市口西街、燈市口北巷、同福夾道一帶。

基本介紹

位置,歷史,

位置

燈市口位於東城區中部。清代燈市移至外城,燈市口作為地名得以保留。泛指燈市口大街、燈市口西街、燈市口北巷、同福夾道一帶。燈市口大街曾建有鑲白旗滿洲都統署、張貝子府、熙貝勒府、佟國綱府、育文圖書館、鹽務學校等。

歷史

東華門王府街東,崇文街西二里許,即燈市口地區。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也叫元宵節,民間稱為燈節。舊時北京人過燈節不僅要吃元宵,還要逛燈市。北京燈市由來以久,最盛在明代,那時皇帝還曾賜百官假十日以慶祝燈節,燈市放燈時男女老少傾城而出,遠近游觀者不下萬人,燈市口之名便因燈市而起。燈市自每年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止,其中以上元節這天最盛,因此又有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正燈,十六日罷燈之講。據記載,明朝燈的種類繁多,有紗燈、紙燈、麥秸燈、走馬燈、五色明角燈等。燈上的繪畫也豐富多彩,有百花如梅、蘭、竹、菊、桂花、牡丹,鳥獸如鳳、鸞、龍、虎等,還有魚蟲、十二生肖等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無不顏色鮮美、無不形象逼真。同時,還有笙簫鼓樂表演和耍雜耍的,如蹬壇的、翻筋斗的、打碟子的。燈市上還有放煙火的,五顏六色的煙火與流光溢彩的明燈相映成輝,可謂火樹銀花不夜天。燈市上還有不少售賣百貨的,所賣百貨與廟市比有兩多,一是紈素珠玉多,二是華麗妝飾多。不言而喻逛燈市的多以達官貴人和婦女兒童居多。到清朝雍正年間時,雍正皇帝曾下令內城禁止開戲院及旅店,商人遷出內城。京城燈市遂移至外城,主要在正陽門外及花兒市、菜市、琉璃廠等處。清朝燈市以正陽橋西廊坊為最,每到燈市開市,正陽門外大街各家商鋪爭掛新燈,其中以糕點鋪燈最為美。清朝的燈種類在明朝燈基礎上又增加了玻璃燈和西洋燈等。燈上所繪內容也更加豐富,還繪上了古今故事如《列國》、《封神》、《三國》、《西遊》《水滸》等。清朝燈市上也有鼓樂和雜耍表演,煙花炮竹上較之明朝又花樣翻新,匣炮、二踢腳、天地燈、八角子、飛天十響、五鬼鬧判兒、炮打襄陽城等名目數不勝數。燈市上還有射燈虎即猜燈謎的遊戲。燈謎一般都不太容易猜出,猜中者會以鮮果、小吃等作為獎賞。
永樂年間在今天的燈市口大街一帶,形成了一條商業街,店鋪聚集,喧鬧非凡。每到正月初一至十六的晚上,這裡的店鋪酒樓都各自掛出彩燈,五顏六色,燈火通明,有紗燈、紙燈、麥秸燈、走馬燈、五色明角燈等從白天喧鬧的市場一下子變成一條絢爛奪目的燈街。其中以上元節這一天的燈火最盛,因此又有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正燈,十六日罷燈之說,燈市口便因燈市得名。 一代名臣張居正在《元夕行》中對燈市多有讚美之辭:“今夕何夕春燈明,燕京女兒踏月行。燈搖珠彩張華屋,月散瑤光滿禁城。”由此可以想像出當時的燈市場面是多么的壯觀和迷人。 燈市口的燈市一直持續到清中葉,以後被移到前門外廊房,以及地安門和琉璃廠一帶,燈市口大街便日趨冷落。民國以後,這裡更加蕭條,不僅無“燈”,就連“市”也消失了,只留下燈市口這一地名。直到解放以後,這一帶才逐漸恢復了商業街的景象,但當年燈市的多彩景觀卻沒有再現。20世紀90年代街兩側有柏寧頓商業中心、國際藝苑皇冠假日飯店、天倫王朝飯店、松鶴大酒店、景山學校等。胡耀邦、老舍等曾在燈市口西街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