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熱玉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95
- 郵政區碼:855511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邊壩縣東北部
- 面積:337.39平方千米
- 人口:2098人(2017)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機場:昌都邦達機場
- 車牌代碼:藏B
簡介,歷史前沿,氣候,礦產資源,水利資源,通訊,旅遊資源,特產和野生動植物,
簡介
緯31度);平均海拔高度為3,500米,最高海拔達5,500米以上;距地區所在地昌都400餘公里,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800餘公里。山高,絕壁千仞,遮天蔽日;谷深,一望無底,幽暗驚心;水急,湍湍如電,隆鳴震耳。
由於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森林面積2,4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6.98%,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多年來由唯一的一條通道----昌邊公路與外界聯繫,使這片鎖定了貧窮和美麗的土地與同樣純樸的、固守著家園的各族民眾生生世世地相伴著。
歷史前沿
公元1265年,元朝第一任國師八恩巴為進一步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管理,從
大都(北京)返回邏娑(拉薩),途經夏河灣(夏林村)時,把一火把插在村旁土裡,並讓在此修建一座佛堂。佛堂建成後,隨取火炬之意,得名邊壩。
百年前,達隆宗因常遭土匪襲擾,將宗政府由普玉丁遷至交通要道夏河灣,臨時政府設在邊壩寺,改達隆宗為邊壩宗,清時寫作賓巴。1951年,成立宗解放委員會,屬昌都地區解放委員會駐三十九族第一辦事處;1959年11月將沙丁宗合併,改為邊壩縣,政府駐地夏林村;1968年8月,縣城駐地遷至草卡鎮東馬同,也就是現在的縣城駐地。
氣候
邊壩縣屬高原氣候區,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總時數達6000小時左右,有利於青稞、油萊等農作物的生長。全縣耕地面積5.3萬畝,人均約1.77畝,草場面積180461公頃,森林面積330平方公里,覆蓋率達37.1%。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豌豆、青稞、小麥、蔬菜等,由於邊壩氣候、土壤等特殊,產出的邊壩白青稞、邊壩紅麥是昌都地區享有盛名、受人們歡迎的農產品。
礦產資源
全縣主要礦產資源目前發現的有鉛鋅礦、花崗石、金礦、銀礦等,其中尤其鉛鋅礦、花崗石、金礦最為著名,鉛鋅礦主要集中在尼木鄉江果堆村,花崗石主要集中在邊壩鎮、金嶺鄉,金礦主要集中在金嶺鄉、加貢鄉一帶,現鉛鋅礦、花崗石、金礦都具備了一定的開採條件。
水利資源
縣內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有怒江等大小河流近20條,大小湖泊及冰川10餘處,總水域面積2403萬公頃,且漁業資源豐富。邊壩縣河流分屬怒江水系和雅魯藏布江水系,流量和落差大,具備各類大、中、小型電站的開發條件,現在境內有縣一級電站一座、縣、二級電站一座、尼木鄉電站一座、拉孜鄉電站一座、金嶺鄉電站一座,熱玉鄉電站一座。
通訊
縣城已開通了光纖電話,11個鄉(鎮)均通了電話(其中拉孜、邊壩、草卡3鄉鎮已通了光纜電話,馬武、加貢、沙丁、馬秀、熱玉、都瓦、尼木、金嶺8鄉已通了衛星電話)。
旅遊資源
主要以三色湖、千年冰川、10000畝沙棘林、夏貢拉山茶馬古道、寺廟及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人文景觀等最為著名,開發價值前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