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柘鎮

熱柘鎮

熱柘鎮隸屬於廣東梅州市平遠縣,位於縣境東南部,東與蕉嶺縣新布鎮、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接壤,西與大柘鎮為鄰,南連長田鎮,北接東石鎮茅坪,是革命老區。縣際邊界線全長33.7公里,在熱柘鎮境內接壤的自然村有院鏡、安坑、黃竹坪、磜尾、黃竹峰、寨角、宮前、坪上、東部、新上、神坑、冇塘、官坑、東風等村。2007年末,全鎮界域面積104.8平方公里,全鎮共有3340戶12941人。共轄有磜上、熱水、熱柘、昇平、小柘、上山、韓坑、下黃地8個村委會,74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村。均為漢族,講客家話。此外,還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6900多人,是平遠縣的僑鄉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熱柘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平遠縣
  • 下轄地區:磜上、熱水、熱柘等8個村委會,74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熱柘圩
  • 電話區號:0753
  • 郵政區碼:514637 
  • 地理位置:平遠縣東南部(北緯24°53′,東經115°98′)
  • 面積:108平方公里
  • 人口:12941人(2007年末)
  • 方言客家語-粵台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梅州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經濟狀況,社會狀況,教育情況,領導分工,

歷史沿革

清宣統元年(1909)熱水和小柘是兩個鄉,熱水鄉址設在柚樹圩,小柘鄉址設在小柘宮閣(角)上。民國10年(1921)熱水、小柘合併為一個鄉,在兩地中各取一字而得名為熱柘鄉。新中國成立之初成為長熱區(第五區);1950年為大正區(第四區);1952年6月至1954年1月,平遠、蕉嶺合署辦公時,稱第八區;分治後仍稱第四區;1956年12月改稱熱柘鄉;1958年劃入大柘人民公社;1961年設熱柘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區、鄉、村建制時設立熱柘區;1987年又稱熱柘鄉;1994年改稱熱柘鎮至今。在體制不斷變動中,先後有屬於熱柘鎮熱水村的高南村、瓜坪村劃入長田鎮,屬熱柘鎮小柘村的蕉留村、中村劃給茅坪鄉(現併入東石鎮)。
熱柘圩熱柘圩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有耕地10403畝,其中水田面積7533畝。
2、水資源:全鎮有豐富的地表水和溫泉水,鎮內河流可開發裝機1萬千瓦。
3、森林資源豐富,主要有松、杉、竹和其它雜木,全鎮有林地面積13.1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3.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5.2萬立方,森林覆蓋率達81.5%。
4、礦產資源:主要有耐火石、煤以及含礦物質較多的熱水溫泉。
熱柘全貌
熱柘全貌熱柘全貌
5、旅遊資源:熱水溫泉是平遠八大旅遊景點之一。熱水村境內有占地面積200畝,集旅遊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梅遠溫泉度假村。

經濟狀況

(一)農業
大力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發展特色農業,山下以發展種植優質稻、仙人草、生薑等高值經濟作物為主,山上以發展種植油桐、油茶、臍橙、南藥、經濟林等為主。實施補充耕地異地開發項目,東山崗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畜-沼-果”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初具規模。
(二)工業經濟
一是積極營造“崇商重企”的良好氛圍,圍繞“綠色崛起”和“生態經濟”的指導思想,做優石材經濟。按“扶大關心”原則對耐火石材料進行資源整合,成立熱柘鎮永旺耐火石材料公司。
二是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和經濟優勢。引進威華公司與鎮政府合作投資300萬元興建下山電站,目前正在施工階段。引進200萬元資金擴大原綠葉飲用水廠生產線,使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經濟發展方式
(一)多措並舉,培育保護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
1、努力做活旅遊經濟,一是配合“賞茶花、拜大佛、品臍橙、游五指、泡溫泉”的旅遊線路,努力做強做活溫泉產業。二是配合縣“鄉村游”熱線,打造熱柘休閒生態游,進一步開發礤上村滴水寨休閒養生度假村的生態旅遊。
熱柘溫泉度假村熱柘溫泉度假村
2、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加快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建設,大力發展畜牧水產業,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村生活水平。
3、發揮熱柘“華僑之鄉”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渠道和上下聯動,外引內聯等多種方式,更加積極主動地做好引資、引智、引商工作,讓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於熱柘的發展中來,助推熱柘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以創建“林業生態鎮”為目標,圩鎮改造為重點,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1、抓好圩鎮的規劃設計,積極穩妥地實施圩鎮改造工程。
2、充分利用現有生態資源,切實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同時,著力推進自然村硬底化,移民新村建設等惠民工程,切實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打造優美的宜居宜業環境。
3、切實維護民眾利益和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熱柘。

社會狀況

1、地名由來
熱柘由熱水、小柘,柘家貸合併而得名。前清以來,熱柘分為熱水和小柘兩個鄉、熱水鄉公所設在柚樹圩,小柘鄉公的設在小柘宮閣上。抗戰前夕,民國實行鄉、保、甲制,將原來的熱水、小柘兩鄉合併為熱柘鄉。1949年為平遠縣第五區,1950年劃入大正四區,1958年劃入大柘人民公社,1961年設立為熱柘人民公社,1983年設立熱柘區公所,1987年改稱熱柘鄉,1994年改稱熱柘鎮。
2、革命老區
熱柘鎮柘家礤上村是有光榮傳統的村,整個村都屬游擊區。該村的礤尾、排里兩地,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一年革命時期,鄧崇卯奉東江特委之命,到該地開展革命工作,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先後成立“熱水鄉農會”、“赤衛隊”等組織,一九二九年間成立蘇維埃政府(簡稱革命委員會),是我縣有名的革命紀念地之一。
3、歷史名人
張公略,礤上村黃竹坪人,國民黨時期任國庫部總審計室主任。現其子女非常關心鄉梓教育,在該村設立“公略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實行獎勵。

教育情況

熱柘華僑中學,前身三鄉公學,創辦於1915年,校址在柘家柚樹圩崗,80年在縣、鎮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關懷下徵得僑鄉幹部、僑屬同意,全部教學班遷至柚樹河畔月形崗新校,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幽美,是一座花園式的學校。
創辦至今90多年來,從高級國小到初級中學,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校園面積由原來不足3000平方米擴展到61100平方米,在建築布局合理,寬敞、寧靜、清淨,花樹掩影的校園裡容納著12個教學班,40多位教職工,600多位學生。建校以來,培養了數不清的人才,桃李芬芳遍布寰宇,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才華橫溢,成績斐然。
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海內外校友、僑胞對熱柘華僑中學大力支持,相繼落成了“和三阿六運動場”“和三圖書館”“新慶教學樓”“一奇科學館”“校友樓”禮堂、威華圖書館和教師宿舍。

領導分工

王志平(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林 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謝石海(鎮黨委副書記):協助黨委書記負責黨委日常工作,分管黨群、水利、政法、綜治、工會、老促會、僑統、信訪工作;
張永平(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財稅、國土、合作醫療、安全生產(含食品、消防、生產、道路、水上工作)、招商引資、環保、郵政、電信、保險、旅遊、供電工作;
曾繁壽(副鎮長):分管農業辦(站)、農機、畜牧、村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工作;
凌禮宏(副鎮長):分管民政、計育、企業、勞動保障工作;
黃 濤(黨委宣傳委員):分管宣傳、文化、教育、體育、衛生(愛衛會)、廣播電視工作;
張永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委、黨政辦公室工作;
劉梓镟(黨委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老乾、科技、統計;
韓 建(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負責民兵、武裝、林業工作,協管計育工作;
凌 峰(黨委委員):分管公路建設、綜治信訪工作;
林紅星(人大副主席):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分管依法治鎮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