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擔子果一年生,無柄,木栓質到木質。
菌蓋半圓形、近扇形、近腎形或近漏斗形,有時呈不規則形或在大菌蓋邊上有小菌蓋形成,2.5-8.5厘米×4.5-15厘米,厚0.5-2厘米,表面紅褐色、紫褐色或紫紅色,稍有似漆樣光澤,有時向邊緣處顏色漸淺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邊緣薄;
菌肉呈均勻的褐色,厚0.5-1.9厘米,無黑色殼質層;
菌管長0.1-0.2厘米,褐色;孔面污白色或淡褐色,有時稍帶褐色;管口形狀不規則,每毫米4-5個。
皮殼構造呈擬子實層型,淡褐色到褐色,組成菌絲棍棒狀,頂端膨大部分通常粗4-6微米,長20-25微米。部分菌絲頂端覆蓋有一層膠樣物質。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直徑3-5微米;骨架菌絲淡褐色,厚壁到實心,骨架乾直徑4-6微米,有樹狀分枝,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狀無色纏繞菌絲,有時,厚壁的骨架菌絲一端與薄壁生殖菌絲相連,另一端與無色纏繞菌絲相連;纏繞菌絲無色,厚壁,直徑1-2.5微米。
擔孢子卵圓形、近橢圓形或頂端稍平截,雙層壁,外壁無色透明,平滑,內壁淡褐色,有時含一大油滴, 8.4-11.4微米×5.2-6.9(-7.2)微米,有小刺。
產地生境
熱帶靈芝分布於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在中國分布於台灣、福建、海南等地。生於
相思樹、
大葉合歡和
鳳凰木等熱帶豆科植物的樹樁和露地的枯根上。
生長習性
熱帶靈芝的子實體單生或群生,在中國廣西南寧一般是每年四月份開始發生,此時白天氣溫已上升到20℃以上,平均21.9℃,雨季開始,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相應增高,已生長有熱帶靈芝菌絲的枯樁和枯根吸足水分,菌絲恢復生育,在原來生長過子實體的部位鄰近或枯根的其它部位表面上首先產生紅褐色的糟狀突起物——子實體原基,以後約經一個月左右的生長發育,即形成蛋黃色或黃白色的筆狀、柱狀乃至鹿角形的原始菌柄,隨著菌柄的伸長,加粗,頂端分化形成菌蓋。蔭蓋水平擴展,不斷增大,由於邊緣分生組織(幼敏時呈白色)分裂不勻,而且氣溫越來越高,分裂加快,就發生波浪狀皺褶和褶疊性漏斗狀。木栓化和產生漆樣光澤均由菌柄開始,然後由菌蓋中央往外沿擴展,先是呈虎皮黃褐色,後漸加深,成熟時為褐色或紅褐色,輪紋可見,有的邊緣仍保留一圈黃白色(約0.5厘米寬)。往往孢子成熟後,由於孢子散發可布滿上表面而看不到菌蓋的漆樣光澤,但菌柄卻仍保持漆樣光澤。
南寧市在四至十月均能發生熱帶靈老子實體,又以六到八月份發生最多。十一月以後,氣溫漸漸下降(月平均18.9℃,最高溫一般不超24℃),即使有子實體原基突起或幼嫩菌柄的產生,也常常難以形成菌蓋而天折。冬天低溫乾燥,不利於子實體的分化、形成與發育。
主要價值
熱帶靈芝在中國民間多自采自用,具有滋補、強壯、抗腫瘤的功能,中國福建民間也有報導稱用它可以治療冠心病。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