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品種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注意事項,
品種學史
熱帶草原貓的育種計畫始於20世紀80年代,是由非洲藪貓 (父系)與本地家貓(母系)結合而成。當時由一位名叫派屈克·凱利(Patrick Kelley)的動物學家嘗試對它們進行繁殖工作,她將第一代的雜交貓命名為——熱帶草原貓(Savannah cat)。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此品種終於在2001年正式被TICA育貓協會認可。
薩凡納貓有兩個血系分支:藪貓系和獰貓系,它們的繁育非常的困難,在動物養殖界很少見。由於它們高貴的氣質和漂亮的皮毛,深受國外皇室貴族的喜愛,它們是杜拜皇室,卡達皇室,摩洛哥皇室的座上賓,更是義大利著名黑手党家族托馬西家族的象徵動物。
熱帶草原貓這個神秘的品種,從1994年就實現了品種的基因穩定,雖然2001年貓協已經承認這個品種,但是對於中國貓迷來說還很陌生。熱帶草原貓具有與生俱來的王者氣質,同樣還有別的貓不具備的忠誠。熱帶草原貓的領地意識非常的強烈,當它融入人的家庭它會擔負起保衛這個家的責任,主人有危險的時候它會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熱帶草原貓可以說是一隻縮小版的獵豹(大概一隻中型犬大小,體重在20千克左右,體長可達到1米不算尾巴,肩高在40到50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養貓。
形態特徵
熱帶草原貓體重約為8-15千克。由非洲藪貓 (父系) 與家貓 (母系) 結合而成。它們可以看作是藪貓的較小的複製品,擁有野獸的外表,是一個體型高而削瘦的雜種貓。長腿,長脖子,頭部相比於身體較小,耳朵則大且較寬較長。"F"是代表子女屬於那一代,熱帶草原貓是由藪貓繁殖而來,因此藪貓與本地家貓誕生的第一代便是"F1"(擁有50%藪貓血統),第二代為"F2"(擁有25%藪貓血統),第三代則為"F3"(擁有12.5%藪貓血統)。一般F1(第一代)的體重可達10千克,站起來肩高45厘米;F2(第二代)為7千克左右; 而F3(第三代)則可達5千克。後代雖然沒有F1那么高大,但也呈現出相當的體格。在同一窩中,通常雄性生長的比雌性大得多。
熱帶草原貓承繼著父系的血統,具有類似藪貓的被毛,底面呈金黃色、棕褐色或淺色,布有斑點圖案。全身均擁有亮麗的斑紋,身上的皮毛就仿如皮草般柔軟,它們的四肢肌肉發達,再加上其流線外型,全身均散發著野性的味道。是一個可以與任何其他品種相媲美的小貓。
.
頭部:三角形的頭部。 耳朵:耳朵大。在頭部的上方。淺色,耳朵後常有一對橫線。 眼睛:杏仁的形狀,眼睛下略有蒙面眉,兩眼間距寬。眼睛的顏色被認為是獨立於毛色,更深,更生動的色彩是首選。 鼻子:鼻子皮革略凸不平坦,鼻子皮革為磚紅色,黑色。 下巴:沒有什麼深度。嘴唇是黑色。 | |
毛色:有各種顏色和圖案,大多數熱帶草原貓有金黃色、奶油色或沙色的皮毛,上面布有純黑色或黑褐色斑點,有些是類似虎斑的棕色斑點。也有少量的熱帶草原貓是銀虎斑(SST),這意味著它們具有白色的皮毛。還有一些是黑色或者煙霧色(黑,白色髮根)與斑點的圖案。由於引入了大草原“基因庫的各國的家貓品種不一,也可能還會看到一些不規範的顏色,包括朱古力色、肉桂色、藍色、紅色或重點色,甚至有大理石花紋的熱帶草原貓。 短而粗的感覺,外層毛具有顯著的實質和紋理。平坦,黑色,棕色。唯一的顏色變化是黃金顏色,對著每隻眼睛,具有黑色淚管線。 | |
軀體:肋骨輕,髖部及大腿比例重於其餘的部分,頸部長且粗。 四肢:細長,後腿比前腿稍長,肌肉發達。 足掌:扁長的腳趾。 尾巴:中等長度,粗且細。 |
生活習性
一般家貓的成長期約為兩年,而熱帶草原貓則長達三年,在前兩年主要是骨骼成長,而肌肉發展則會持續至第三年。它們的預計壽命約為17-20年左右,兼具野貓的外表和家貓的溫馴性格,深受人們喜愛。熱帶草原貓彈跳力非常厲害,可以沿地躍起達2米以上。是一種十分聰明的動物,只要加點耐性,便可以教曉它們作一些基本動作如坐下、躺下或伸手等。大部份熱帶草原貓都很喜歡玩水,有的甚至懂得游泳。它們天生性格友善, 能與家中的貓、狗及小朋友融洽相處,能成為十分熱情的家庭成員。
由於繁殖此貓異常困難,繁殖家都是經過多年來的嘗試及付出大量金錢,才能繁殖出素質高的熱帶草原貓,因為藪貓與家貓礙於體型問題,比較難於結合,而當成功結合時,亦未必能夠受孕。
注意事項
藪貓是一種野生動物,一般體重為30-50磅左右,而熱帶草原貓是一種混種貓,體重約為15-25磅,可作為家貓飼養。藪貓在香港是禁止飼養的,在美國亦需要領取USDA發出之特別牌照,方可飼養,因為在美國某些州,熱帶草原貓是屬於"野生動物",並不屬於"寵物",所以需要領取USDA發出之特別牌照。
熱帶草原貓幼崽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需求,由於繁殖困難,市場供應並不多,若想購買小貓,可以預先在繁殖貓場登記,有些繁殖者更會收取一定數目的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