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服飾

熱帶服飾是人們在長期適應炎熱環境下的服飾穿著方面的生活生產文化的總稱。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主要考慮散熱,吸汗,防曬等因素。色彩變化多,衣料的色彩多採用不宜吸熱的淺色為主。輕,薄,單,寬鬆,形等是其主要特色。棉布是其主要布料。因其吸汗舒適優勢,深受熱帶人們推崇。另外,加上人們的各種主觀需要和歷史文化如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人們發展出不同特色的熱帶服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熱帶服飾
  • 解釋:長期適應炎熱環境下的服飾
  • 類型:服飾
  • 拼音:redaifushi
概述,主要特徵,泰國服飾,布依族服飾,傣族服飾,

概述

熱帶服飾是人們在長期適應炎熱環境下的服飾穿著方面的生活生產文化的總稱。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例如旱荒漠地區的阿拉伯人,頭纏層層白色的頭巾,身穿寬大的白色長袍;女子外出蒙著黑色面紗,並留兩個小孔露出雙眼。這與西亞、北非黃沙滾滾、氣候乾旱、天氣晴朗、日照強烈密切相關:長袍裹身、頭纏頭巾、白色的大袍,有利於遮擋強烈的陽光,保護皮膚免受傷害,防沙、防曬成為這種服飾的主要功能。
熱帶多雨地區的東南亞居民,常穿無領的上衣,衣服具有短小貼身的特徵,女性套上短小的筒裙,頭戴斗笠。這與東南亞地區氣候炎熱多雨、河流密布、森林茂密密切相關——輕巧的斗笠就地取材,即能防曬又能防雨,還可以當扇子扇風取涼,一物多用;多水地區以水為伴,趟水過河,入水游泳,是常有的事,貼身短小的衣服,穿脫方便,便於曬乾,適合與水打交道;短式緊身衣,在密林中不易鉤掛,行走方便。

主要特徵

主要考慮散熱,吸汗,防曬等因素。色彩變化多,衣料的色彩多採用不宜吸熱的淺色為主。輕,薄,單,寬鬆,形等是其主要特色。棉布是其主要布料。因其吸汗舒適優勢,深受熱帶人們推崇。另外,加上人們的各種主觀需要和歷史文化如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人們發展出不同特色的熱帶服飾。

泰國服飾

牛仔褲起源歐美、風靡全球,在地處熱帶的泰國,人們更喜歡富有民族特色的涼爽的絲綢裙衫,心靈手巧的泰國婦女把牛仔褲改制成背包,上面繡上鮮艷美麗的木棉花。

布依族服飾

布依族居住在中國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區地形複雜,高山險地是每個布依族地區的自然屏障,往往都呈現出許多區域類型和各種各樣的區域服飾特點。因此,在統一的服飾類型中,又具有不同的眾多區域特點。其服飾大體上都保留著古老的特點,《舊唐書·西南蠻》載:“男子左衽、露發、徒跣。婦女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布依族的傳統服飾是男著衣衫,女穿衣裙,婦女衣,裙均有蠟染、挑衣、刺繡圖案裝飾。因為布依族居住在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溫暖,這種寬鬆的衣裙符合氣候特點。
布依族的服飾,千百年來的逐漸演變,服飾的變化也比較大。明代:婦女的服飾是“以青布包頭,著細裙青裙,多至二十餘幅,腹下來五彩挑繡主幅,如綬,仍青禽襲之”青布 頭是“蒙髻若帽絮之狀”從明代到乾隆初年,布依族的服飾式樣,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在製作上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更加精緻。乾隆年間以後,服裝開始發生較大變化。獨山洲一帶“婦女漸改漢裝”就是易裙為褲,荔波縣的鄉村等十幾個寨子“婦人衣著皆尚青,挽商髻,斜插長簪”,已不再穿裙,都改為穿褲了。而到了民國初年,隨著布依族青年人逐年增多,他們都蓄短髮,穿學生服,於是社會青年視學生服為時髦服裝而有部分人也穿上了。但同時,不少入學的青年在勞動時多穿襟衣,布料多是自紡、自織、自染的各色土布。解放後,青年男子和部分中年人的服飾進化很快,都是剪中山頭青年頭髮式,上身穿土布、梯識商品布或高檔料子布縫製的中山服,幹部服,青年服等,褲子鞋襪和漢族青年沒有區別,服飾逐漸現代化。

傣族服飾

傣族是西雙版納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西雙版納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一年只分為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則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髮、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