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熬點
- 外文名:おでん
- 形狀:圓形
- 又稱:關東煮
。
18 世紀(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除了豆腐以外,人們也把摩芋、籮卜、芋頭等放在海帶湯里煮後塗上豆醬作成“田樂”,並稱其為“豆醬御田”。到了 19 世紀,江戶(現在東京)人把各種材料放在有醬油調味的汁湯里煮,吃時沾上溶質芥末。後來,這種“御田”在民間普及開來,直至今日。“熬點”也有專營店鋪,同時,秋冬時節,在車站前的街頭還會出現很多“熬點”街攤,下班途中的人們常在這裡歇息一會兒,吃上一碗“熬點”,並喝上一小盅酒。
在關西地區,人們把“熬點”稱為“關東煮”,據說其意指“熬點”最初始於關東地區的江戶,也同時也用來區別於關西自古以來的“燒田樂”。關東的“熬點”因為煮時主要是用醬油調味並煮得較透,所以呈黃褐色,而在關西,則使用酒、鹽和淡醬油,湯汁的顏色味道都較淡。
關東和關西的“熬點”原材料也有些不同,例如用於肉末蒸煮後而呈成的魚肉山藥餅丸只在關東的“熬點”中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