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析精煉

熔析精煉

從礦石或精礦熔煉得到的粗金屬中總含一些其他金屬雜質,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雜質對金屬有壞的影響。因此,要獲得較純的金屬必須將這些雜質儘可能地除去。此外,有些貴金屬(如金、銀)也常作為雜質而存在於粗鉛等粗金屬中,由這些粗金屬中提取貴金屬也是有色冶金過程的一個任務。由於熔析精煉法及所用設備簡單,而且精煉效率也相當高,故在有色冶金的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套用。

熔析精煉過程服從熔化-結晶相變過程的規律性。純金屬在結晶溫度下僅發生相態變化,而相數和相的化學組成不變。但是,均勻的二元或多元液態金屬溶液,在相變溫度下,將會轉變為兩個或幾個平衡共存的相,而且各平衡相具有不同的化學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熔析精煉
  • 外文名:liquidation refining
  • 常用方法:粗鉛熔析除銀、粗鋅熔析除鐵除鉛
  • 用處:多用於提純熔點較低的金屬
  • 分類:冷卻凝析精煉、加熱熔析精煉
  • 別稱:結晶分離法
簡介,分類,熔析精煉過程,

簡介

所謂熔析是指熔體在熔融狀態或緩慢冷卻過程中,使液相或固相分離。在冷卻金屬合金時,除了共晶組成以外,都會產生熔析現象。這種現象對於鑄造業來說非常有害,因為熔析現象破壞了合金鑄件各部分組成的均勻性,造成鑄件各部分性質的不一致。但是熔析現象卻廣泛套用於有色粗金屬精煉中,如粗鉛熔析除銀、粗鋅熔析除鐵除鉛、粗錫熔析除鐵等。
除了精煉粗金屬外,也有其他一些冶金過程以熔析現象作為基礎,如銅鎳冰銅的分層熔煉,就是把銅鎳冰銅與硫化鈉共熔,在溫度1090~1100℃下,硫化亞銅非常容易溶於Na2S中,而Ni3S2的溶解度不大;當溫度降低時,由於Ni3S2在Na2S中的溶解度降低而被分離出來。且按密度的差異分成兩層:頂層是Na2S-Cu2S合金,底層是Ni3S2與少量Na2S組成的合金。現在該法已被銅鎳冰銅的細磨-浮選法所取代。但目前還有個別工廠用熔析法來處理銅鎳冰銅。

分類

熔析精煉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精煉方法,由於其具有操作方便、設備簡單和生產效率高等優點,因此直到現在,在某些有色金屬精煉中仍然得到套用。
熔析精煉可分兩種類型:
1、將液態粗金屬,例如將具有二元共晶型的粗金屬熔體緩慢冷卻到稍高於共晶溫度,這時雜質將以固體(或固溶體)析出並浮於金屬熔體的表面上,然後使固相與液相分離。這個過程稱為冷卻凝析精煉。
2、將固態祖金屬加熱到稍高於共晶溫度,這時雜質含量接近共晶組成的熔體,沿傾斜的爐底流出,而雜質仍以固相留下。這種方法稱為加熱熔橋精煉。上述這兩種過程在原理上是相同的,因此,在習慣上統稱之為熔析精煉。
為了收到較好的精煉效果,在實際生產中,適宜採用熔析精煉的二元系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1、雜質與主體金屬熔點相差較大;
2、三相點組成的位置應遠離雜質金屬,而非常接近主體金屬組成點;
3、共存相應該易於分離。例如,常套用的液一固、液一液平衡相,二者的比重差應該較大,而且在精煉溫度下液相的粘度較小。

熔析精煉過程

熔析精煉過程由兩個步驟組成:
1、在均勻的合金中產生多相體系(液體+液體或液體+固體)。產生多相體系可以用加熱、緩冷等方法。
2、使由第(1)步所產生的兩相按密度不同而進行分層。如果分層為二液相則分別放出;如果分層為固體和液體,則利用漏勺、撈渣器等使兩相分離,或者使液體沿著爐底斜坡排出爐外,而固體則仍留於爐底上,從而使兩相分離,錫中除鐵的熔析精煉便是這個過程的典型例子。
在均勻合金中產生多相的方法有下列兩種:
1、熔化。將粗金屬緩緩加熱到一定溫度,其中一部分熔化成液體,而另一部分仍為固體,藉此將金屬與其雜質分離。如圖所示:
簡單共晶體系簡單共晶體系
A (純金屬)與B(雜質)形成簡單共晶體系,其共晶成分為a。設將粗金屬b 加熱到共晶溫度T時,就會出現共晶成分的液相,而雜質B 則留在固相內。因此經過熔析處理,粗金屬b內雜質B 的組成由b%降到a%。體系共晶相越少,越易通過熔析分離。
2、結晶。將粗金屬緩緩冷卻到一定溫度,熔體中某成分由於溶解度減小,因而呈固體析出,其餘大部分熔體仍保持在液體狀態,藉此以分離金屬及其所含雜質。也有這種情況,在冷卻粗金屬熔體時,並不出現固體,而是出現另一獨立的液相,它與原來的熔體分層。如粗鋅分離鉛即是如此。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在不恆溫的情況下進行的。
粗金屬的熔析精煉過程是以狀態圖為基礎的。現以粗鉛熔析除銅為例說明。鉛精煉的第一步是用精煉鍋撇渣法除銅。Cu-Pb相圖見下圖所示:
Cu-Pb相圖Cu-Pb相圖
該系有一低熔點共晶,此時99%以上的鉛以液態與固體純銅相平衡。儘管粗鉛含銅少於1%,但銅的大部分仍可通過緩慢地冷卻鉛水到450-350℃,富鋼渣便浮於鉛水表面而被除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