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耳夫人
- 年代:南宋末年元朝初年人
- 身份:元軍戰將熊耳的夫人
- 本命:姓李
歷史功過,成為王立的“義妹”,勸王立投降元朝,歷史爭議,
歷史功過
成為王立的“義妹”
南宋末年,元軍與宋軍在今重慶合川釣魚城展開了一場長達36年的釣魚城之戰,戰爭末期,南宋釣魚城的守將是王立,王立是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張珏的副將。張珏回守重慶,釣魚城的防務交給了王立,任命他為“安撫使兼合州知州”。此時,熊耳夫人是王立的“義妹”。
在此之前,元軍占領瀘州,熊耳率軍駐守,熊耳夫人隨軍到了瀘州。宋軍收復瀘州時,熊耳被王立擊斃,熊耳夫人被宋軍俘獲。她在混亂中沒有暴露真實身份,謊稱姓王。因為有姿色,宋軍帶回釣魚城後為王立所得。王立對外說是他的義妹,讓其照顧老母,實際成了王立不公開的寵室,她還有一重身份是元朝安西王相李德輝的同母異父之妹。
勸王立投降元朝
王立守釣魚城是有功的,也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在重慶陷落以前,他盡職盡責,守土如命。1278年春天,重慶被漢奸趙安出賣而破城,民族英雄張珏督師巷戰,終於不支而走,為元軍在後追及俘獲,在被執送往京師途中,於今天的陝西西安市趙老庵中,解弓弦自盡。
重慶失守之後,釣魚城腹背受敵,王立招架不住了。在元軍四面攻打時,他想到過死,但又下不了決心,想投降,又怕保不住性命,整天唉聲嘆氣。他的矛盾心情,被身邊的“義妹”——熊耳夫人看穿了。熊耳夫人於是策動他投降。她說釣魚城經歷三十五年的戰火,已經傷盡了元氣,幾輩子老少百姓,把所有的時間精力、財力物力都放在了抗戰上。特別是近兩年來,合州已連續發生秋旱,釣魚城糧草無存,火藥軍械漸少,城中軍民,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況且南宋大勢已去,跟著其陪葬沒有什麼意思。還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講出了自己是熊耳的妻子,是元軍在成都的統帥李德輝的妹妹。她勸王立投降李德輝,並許諾能請表哥保住合川十萬軍民性命!最後,王立決定向西川軍投降,條件是保住全城性命。熊耳夫人立即寫了絕密書信,讓王立派人帶往成都。
李德輝得信後大喜,一來得知表妹還在人世,二來釣魚城終於要開城投降了。他一面準備接手事宜,一面請示忽必烈不要屠城。此時忽必烈已建立元朝8年,接受了不少漢文化思想,為收服人心,答應放過釣魚城,李德輝立即親自率領500人馬趕赴釣魚城。
歷史爭議
從王立降元結束釣魚城之戰之後,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輝,一直是有爭議的人物。
以後的二百六十多年間,“忠義祠”幾經破敗,幾經修復,直到清王朝乾隆二十四年,又將其修整一新,請進了釣魚城之戰中有功的余玠、王堅、張珏、冉進、冉璞五個人的牌位,改名為今天的“忠義祠”。清朝乾隆皇帝24年,命名為忠義祠,供奉牌位增至五位,即余玠、王堅、張珏、冉進、冉璞。
改名後的忠義祠完工不久,江蘇蘇州人陳大文當了合州知府,他執意在忠義祠內加進了王立、熊耳夫人甚至李德輝的牌位。當官的說了話,這三個人也就在忠義祠內被供奉了一百多年。陳大文撰寫碑文闡述了自己這樣做的理由。這塊碑如今尚保存完好。上刻“或以(王)立降為失計”,而“所全實大哉”;並稱李德輝與熊耳夫人使釣魚城軍民免於蒙元將士的尋仇報冤屠戮,“實有再造之恩”。
到了清光緒年間的1892年,貴州遵義人華國英任合州知府,在募資興修忠義祠廊舍以後,又堅決地將這三個人移出了忠義祠。並且怒斥陳大文之舉為“不知何心!”申斥王立為叛臣、降人,根本不能享受後人的瞻仰祭祀。他將李德輝兄妹移祀別室,將王立牌位清出忠義祠,並刻碑撰文申斥王立“為宋之叛臣,元之降人”。為充分顯示自己的觀點,華國英還在廳堂楹柱上,正氣凜然撰寫下一副對聯:
持竿以釣中原,二三人盡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
把盞而澆故壘,十萬眾披肝瀝膽,竟不圖王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