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源

熊向源,女,1977年1月出生於江西南昌,博士,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向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性別:女
個人簡介,項目情況,主要業績,

個人簡介

199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高分子科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北京大學,並於2001年獲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學位。然後於同年8月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攻讀博士學位,三年後畢業,並於2005年5月獲博士學位。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任新加坡-美國麻省理工聯盟(Singapore-MIT Alliance, SMA) 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2005年4月回國,並於5月加入江西科技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工作,2005年12月被評為教授。
主要從事納米級高分子藥物載體的研發,包括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嵌段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表征,高分子納米粒子在水中的聚集形態和大小,納米粒子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套用研究,尤其是可控釋放體系、靶向釋放體系等。本領域是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涉及高分子材料、納米技術、生命科學等多個學科。

項目情況

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和省部級項目3項,參與完成省級項目1項。具體如下:
2008.1-201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題目為“新型含螢光探針靶向性兩親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套用”(50763003),50萬元(含學校配套25萬元),項目負責人,已結題。 2008.1–2010.12,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題目為“新型多功能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靶向釋放體系的套用研究”(教外司留[2007]1108號),5.4萬元(含學校配套2.4萬元),項目負責人,已結題。2008.1–2010.12,江西省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題目為“新型靶向型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藥物釋放體系的套用”(2007GQC1094),自籌(學校配套1萬元),項目負責人,已結題。 2006.1–2008.12,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題目為“新型囊泡形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套用”(贛教技字[2006]248號),0.8萬元(含學校配套0.3萬元),項目負責人,已結題。 2007.1-2009.12, 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用高通量細胞篩選模型從馬齒莧中篩選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贛教技字[2007]285號), 2.25萬元(含學校配套3萬元)項目第三參與人,已結題。
目前主持在研省部級項目4項,參與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具體如下:
1. 2010.1-2012.12,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題目為“含葉酸新型靶向高分子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藥物釋放體系的套用”(GJJ10594),3.75萬元(含學校配套1.25萬元),項目負責人。
2. 2010.1-2011.12,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項目,題目為“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JXJG-09-13-16),0.2萬元(含學校配套0.1萬元),項目負責人。
3. 2009.1-2011.12,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計畫,題目為“新型含聚乳酸納米級高分子藥物載體的合成及其套用基礎研究”(2008DQ),7.5萬元(含學校配套2.5萬元),項目負責人。
4. 2007.1–2011.12,人事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經費,題目為“新型靶向型納米級高分子藥物載體的開發及套用研究”(國人廳發[2006]164號),6萬元(含學校配套3萬元),項目負責人。
5. 2011.1-2013.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題目為“納米級高分子囊泡作為口服胰島素載體的研究”(81060264),52萬元(含學校配套26萬元),項目第二參與人。

主要業績

目前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國際期刊上發表了15篇SCI論文,其中6篇影響因子4.0以上(影響因子最高的為5.69)。目前為止,所發表的論文已在SCI中被他人引用了150餘次。
獲得2009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題目為“新型兩親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排名第一);並獲2007-2008年度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獎二等獎,題目為“新型兩親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藥物釋放體系的套用基礎研究”(排名第一)。
被評為2010年度南昌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2009年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8年度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2007-2009年度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以及2007年度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十佳”青年教師(排名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