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排版

照相排版

照相排版是利用攝影成像原理,通過攝影曝光,將文字成像在感光材料上,再經沖洗獲得體片,用底片製版印刷。也稱冷排,以區別於用鉛合金熔鑄活字排版的熱排。

簡介,工作原理,手動照排機,自動照排機,歷史發展,技術探究,分類,前景,

簡介

照相排版,取代了融化鉛合金,鑄字過程,徹底消除了鉛污染的公害,減輕了排版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相對於鉛活字排版的“熱排”而言,被人們稱之為“冷排”。尤其是第四代照排機也就是雷射照相機研製推廣與套用,被稱之為我國印刷技術的第二代革命,使印刷工業告別鉛字與火的時代,進入光與電的時代。

工作原理

手動照排機

手動照排機被稱為:“一代機 ”。是用手工從字模板上直接選字運用照相原理進行排版的機器。
手動照排機主要結構包括:選字系統,拍攝系統,和機械傳動,電器控制系統等。手動拍照機排版時由操作人員根據版面設計要求,依據原稿內容從字模板上一個字,一個字選出,並進行拍攝,使裝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感光,經沖洗加工處理後再經校對和拼版,製成供制印版的底片。
這種排版方法需要操作人員熟記字模板上每一個字的位置,效率低,速度慢。

自動照排機

1. 光電照相機
也稱為“二代機”,是在手動拍照機基礎上,將輸入裝置改為電子計算機控制輸入,從而提高了排版的速度。光電照排版由漢字鍵盤穿孔機,小型電子計算機和拍照部分組成。漢字鍵盤穿孔機是拍照機的輸入部分,他可以將原稿上的文字元號換成二進制代碼記錄在紙帶上。電子計算機的專門軟體程式可以將紙帶輸入的文字稿按照版面設計進行編輯排版。光電照排機按照計算機的指令,在圓盤字模庫上選字曝光,完成拍照工作。
電子照排機也稱“三代機”,或陰極攝像管照排機。其他工作原理是:將文字變成代碼存入存儲器中,用電子掃描的方式在陰極射線管的銀光屏上顯示成像,再投射到感光材料上進行曝光。

歷史發展

利用照相原理代替金屬鑄排的研究始於 20 世紀初。1915年問世的美國照排機是仿照勒德洛排鑄機的結構原理,將制有透明字母的字模排列到排字手盤裡,然後在軟片上曝光,制出成行的標題。1928 年匈牙利人埃德蒙·烏爾在德國研製出一台照排機,由於都未能解決齊行、分音節等基本技術問題,未能用於實際生產。直到1947~1948年美國因特泰普公司的照排機問世,能自動齊行並正確地使用連字元號,才使拉丁語系的照相排字開始走向實用的道路。以後一些原來製造鑄排機的工廠也紛紛研製自己的照排機,如連諾公司的連諾照排機(1950),蒙納公司的蒙納照排機(1957)等,分別在鑄排機基礎上改制,但都受到鑄排機機械結構的局限,性能效率不易提高,因而促使人們打破鑄排的結構,從適應照相排字的特點和要求的角度,並結合蓬勃發展的電子計算技術,考慮新的機型。

技術探究

照相機上第 1次採用電子技術的是法國人R.A.伊格納和L.M.莫魯德。他們在 1949 年研製出魯米型照排機,排印了書籍。20世紀60年代又出現了將字元數位化後存入磁性存儲設備內,經計算機處理,根據排版指令,在陰極射線管上成像,使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版面的機型,如美國無線電公司的 RCA和聯邦德國的Linotron等,其工作原理近似電視,即用一個微細的電子束將文字圖像分解為矩陣,並操縱另一束電子流,經過調製,照射到螢光屏上,使感光材料記錄下字元,速度可達500~ 1000 字/秒。另一種機型是1965年在聯邦德國海爾公司研製成功的數位化照排機,它將字元的矩陣簡化到二進位制,存儲到磁性記憶里,僅需對電子束在顯示屏上的地位加以調製,稱為字母數字型,速度超過3000字/秒。因已超過了磁帶的操作速度,如要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與一台具有與它輸出速度相適應的計算機聯結使用。
由於陰極射線管機的結構較為複雜,到了70年代利用雷射掃描排版的機型起而競爭。如美國戴莫公司1978年推出以二維行掃描技術為核心的DLC-1000型樣機。但由於性能不夠穩定,未能正式生產。英國蒙納公司與劍橋大學合作,於1971年開始研究雷射照排機,以氦-氖雷射為光源,平面線掃描技術為核心。1974 年獲得成功。型號為 Lasercomp。1976年開始向市場供應。並在英國Newstek 展覽會上展出。1977年初步使用漢字製版。1984年 4月聯邦德國海爾公司又研製成功了全能的文字、圖像排版系統 LS210型數位化照排機,曝光速度,圖像精度、真實性均優於原始的數學化照排機。
中國原電子工業部計算機管理局主持、北京大學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負責總體設計與山東濰坊電子計算機廠等研製的華光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在1981年獲得成功。1983年又完成改型, 採用雷射掃描,除一般漢字排版功能外,突出的特點是字形信息可壓縮10~20倍,有利於提高排版速度。

分類

照相排版機在國際上根據排版原理與光源類型分為4個時代,並向第5代發展,概括分類是:
①光學結構、手動選字型,第 1代機;②光學機械型,採用電子計算機執行選字和部分基本排版功能,第2 代機;③陰極射線管型,字元採用矩陣結構,以數字處理代替整字模擬式字型檔, 與輔機形成系統,第 3代機;④雷射掃描型,數字處理, 雷射掃描記錄, 第 4代機;⑤雷射掃描直接製版型,在研製開發中,也有人稱為第5代機。從第3代機開始,排版原理已超越照相工藝,但仍襲用照相排版的名稱。
照排技術使用電子計算機後迅猛發展,輸入的形式逐漸不能適應,故又出現光學識字的技術(簡稱O.C.R.)。可以讀出稿件,輸入計算機,代替人工輸入操作。
照排(冷排)與鉛排(熱排)相比,不但操作簡便、清潔、占用場地少、勞動強度合理、沒有鉛毒等污染,而且利用軟體, 對於鉛排技術上困難的如數學、理化公式、表格等,操作容易,質量也好。對於版式要求、禁排規則等,基本上均能自動處理,校改極為便利。如果將字元信息與圖像信息組合起來,可以圖文混排。由於通過信息處理系統可以與社會信息溝通,電子計算機的運算輸出也可接受,不必經鍵盤就能按規定的排版指令排成檔案。

前景

80年代以來,由於微型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已形成簡易的排版前處理系統,既可與主機在線上,又可與主機脫離進行排版。成版前的工作有的已走出印刷廠的排字房, 由編輯出版方面直接進行,排出清稿後存入軟磁碟,在主機上正式曝光,制出印版底片或印版。也可與製版和輕印刷配套,成為台式出版系統,機關、學校、學術團體等可利用這一形式進行辦公簡易印刷。而利用調製/解調裝置及通信衛星等, 還可進行遠距離傳輸。這樣,同一書報就有可能在一些地區同時排印,實現世界性的出版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