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動力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

煤礦動力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

《煤礦動力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由孟祥軍、鄧小林主編,系統總結了東灘煤礦10多年來對衝擊地壓及礦震的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煤礦動力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
  • 出版社:煤炭工業出版社
  • 頁數:225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孟祥軍 鄧小林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04010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煤礦動力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主要包括衝擊地壓相關指標的實驗室測試,原地應力與采動應力的現場測試;構造應力作用下高應力煤柱區衝擊地壓發生條件;地質及開採條件對東灘煤礦發生礦震的影響,礦震發生機理,微震系統監測的礦震活動規律;高應力煤柱區發生衝擊地壓的5個實例,以及衝擊地壓監測、防治情況;2個特殊開採條件下在應力集中區進行衝擊地壓預測、檢測及治理的實例;相鄰工作面非正規接續衝擊地壓及礦震災害預測和治理情況。
《煤礦動力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可作為從事衝擊地區及礦震研究、防治工作的現場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學習資料,也可供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教學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1 衝擊地壓及礦震災害研究動態及發生機理
1.1 衝擊地壓災害研究動態及發生機理
1.1.1 衝擊地壓概況及分類
1.1.2 國內外衝擊地壓研究概況
1.1.3 衝擊地壓發生機理研究
1.2 礦震災害研究動態及發生機理
1.2.1 礦震概況及分類
1.2.2 國內外礦震研究情況
1.2.3 礦震發生機理研究
1.2.4 礦震發生規律研究
1.3 衝擊地壓與礦震的關係
2 衝擊地壓指標的實驗室試驗
2.1 煤(岩)層的力學指標及衝擊傾向性鑑定
2.1.1 煤(岩)樣的採取
2.1.2 試驗測試的項目
2.1.3 試件加工與試驗方法
2.1.4 試驗結果及分析
2.1.5 結論
2.2 鑽孔衝擊試驗
2.2.1 試驗的目的、內容及方法
2.2.2 側向應變與側向壓力
2.2.3 鑽屑量與壓力降實測數據的統計分析
2.2.4 衝擊次數與壓力的關係及臨界壓力的確定
2.3 電磁輻射指標的測定
2.3.1 煤樣的採取
2.3.2 試驗系統及方法
2.3.3 試驗結果分析
3 煤礦原地應力及采動應力分布
3.1 東灘煤礦原地應力測量及分布規律
3.1.1 原岩應力實測工作概況
3.1.2 原岩應力實測結果
3.1.3 東灘煤礦原岩應力實測結果及分析
3.2 東灘煤礦次生應力測量及分布規律
3.2.1 東灘煤礦43下07軌道巷次生應力實測
3.2.2 東灘煤礦43上07工作面軌道巷次生應力監測
4 高應力煤柱區衝擊發生機理
4.1 構造應力型衝擊地壓現象的數值模擬
4.1.1 計算模型的構建
4.1.2 計算結果分析
4.2 側壓係數對構造應力型衝擊發生條件的影響分析
4.2.1 建模說明
4.2.2 計算結果及其分析
4.3 岩層組合情況對構造應力型衝擊發生條件的影響
4.3.1 計算模型說明
4.3.2 計算結果及其分析
4.4 構造應力型衝擊發生條件的判據
4.4.1 煤柱岩體的側壓係數的計算
4.4.2 側壓係數對臨界水平主應力的影響
4.4.3 底板結構對臨界水平主應力的影響
4.4.4 構造應力型衝擊地壓的類型和發生條件的判據
5 東灘煤礦礦震的發生機理
5.11303工作面礦震發生的基本情況
5.1.11303工作面運輸巷礦震發生經過
5.1.21303工作面運輸巷礦震破壞情況描述
5.1.31303工作面地質及支護情況
5.1.41303工作面礦震發生區域的地質及支護情況
5.1.51303工作面礦震發生原因分析
5.2 東灘煤礦礦震發生條件及其影響因素
5.2.1 礦震發生的岩性條件
5.2.2 礦震發生的地質構造條件
5.2.3 一採區上覆岩層活動規律與發生礦震的關係
5.2.4 一採區斷層活動規律與發生礦震的關係
5.2.5 一採區開採進程與礦震發生的關係
5.3 東灘煤礦礦震發生機理研究
5.3.1 礦震能量積聚與釋放的主動岩體
5.3.2 基於應力回彈理論的斷層型礦震發生機理
5.3.3 基於彈性位錯理論的構造應力場及誘發力的定量估算
5.3.4 礦震的孕育過程
6 微震系統監測礦震原理及技術
6.1 礦震預測方法的對比分析
6.2 微震法預測礦震的原理
6.2.1 礦震震源模型
6.2.2 礦震前兆信息變化規律
6.2.3 礦震發生時震動波傳播規律
6.3 微震監測系統監測網布置與最佳化
6.4 微震法預測礦震數據分析處理與預警技術
6.4.1 微震監測數據的後處理
6.4.2 根據微震信號波形分析判別礦震類型
6.4.3 根據微震事件空間分布探測采場圍岩空間破裂形態
6.4.4 根據斷層周圍微震事件時空分布預報礦震
6.4.5 根據微震事件空間分布確定礦震震源層位
6.4.6 根據微震信號頻譜分析識別礦震前兆信息
7 試驗工作面礦震發生規律研究
7.1 東灘煤礦微震系統運行第一階段微震時空分布規律分析
7.1.1 全礦微震α、b值分析
7.1.2 全礦微震時間序列分析
7.1.3 全礦微震空間演化規律
7.2 東灘煤礦微震系統運行第二階段微震時空分布規律分析
7.2.1 全礦微震α、b值分析
7.2.2 全礦微震時間序列分析
7.2.3 全礦微震至第二階段空間演化規律
7.31305綜放工作面回採過程中礦震發生規律分析
7.3.11305綜放工作面b值分析
7.3.21305綜放工作面微震時間序列分析
7.3.31305綜放工作面微震空間演化規律
7.3.41305綜放工作面開採與礦震關係分析
7.3.51305工作面關鍵層運動及垂直應力分布與礦震事件的關係
7.4 小結
8 高應力煤柱區衝擊地壓防治實踐
8.1 高應力煤柱區衝擊地壓發生情況
8.1.1 “2001—06—01”42軌3號提斜衝擊地壓
8.1.2 “2001—10—23”43上07工作面軌道巷衝擊地壓
8.1.3 “2001—11—19”43上04(北)工作面運輸巷衝擊地壓
8.1.4 “2003—04—12”143上06(西)工作面衝擊地壓
8.1.542軌3號提上車場第二次修復衝擊地壓
8.2 高應力煤柱區衝擊地壓危險治理
8.2.1 煤體深孔卸壓爆破的套用
8.2.2 鑽孔卸壓措施的套用
8.2.3 電磁輻射儀檢測方法在衝擊地壓危險治理中的套用
9 應力集中區衝擊地壓防治實踐
9.114309工作面過應力集中區煤柱
9.1.114309(西)工作面概況
9.1.2 高應力區的衝擊地壓危險條件分析
9.1.3 工作面過14309(西)軌道聯絡巷衝擊地壓危險的數值模擬
9.1.4 衝擊地壓危險的預治理及檢測解危措施
9.1.5 工作面開採期間監測及治理效果
9.1.6 小結
9.2143下4工作面消火道掘進防治衝擊地壓實踐
9.2.1143下4工作面情況
9.2.2143下4工作面終采線消火道設計
9.2.3143下4工作面消火道安全掘進技術
9.2.4 小結
10 非正規接續工作面防沖設計與治理實踐
10.11304工作面概況及研究內容
10.1.1 工作面位置及煤層條件
10.1.2 工作面開採的地質條件
10.1.3 工作面巷道布置
10.1.41304工作面安全回採論證研究的內容
10.21304工作面中間巷掘進期間衝擊地壓危險分析及防治
10.2.1 可能引起衝擊或礦震的危險條件
10.2.2 避免衝擊或礦震發生的條件
10.2.31304工作面中間巷掘進層位選擇
10.2.41304工作面軌道巷中間提斜掘進順序
10.2.51304工作面軌道巷掘進的時間及空間關係
10.2.61304工作面中間巷掘進期間衝擊地壓危險評價結論
10.31304工作面巷道掘進期間衝擊地壓危險檢測及治理
10.3.1 衝擊地壓危險區域劃定
10.3.2 衝擊地壓危險檢測方法
10.3.3 衝擊地壓危險的解除方法
10.3.4 衝擊地壓危險防護措施
10.41304工作面開採期間前方動力災害預測及防治
10.4.11304工作面開採期間採空區上方礦震危險預測
10.4.2 工作面回採期間軌道巷動力災害預測
10.4.3 工作面回採期間運輸巷動力災害區域預測
10.4.4 工作面回採期間動力災害防治
10.51304工作面巷道掘進期間動力現象顯現及治理情況
10.5.11304工作面中間巷掘進情況
10.5.21304工作面軌道巷東段掘進情況
10.61304工作面回採期間動力現象檢測情況
10.7 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