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美文

煙霞美文

《煙霞美文》是2013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鵬舉、王雙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霞美文
  • 作者:陳鵬舉、王雙強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185 頁
  • 定價:28.00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350031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收入作者63篇文章,每篇千字有零,均以動賓結構的兩個字為題,而所記之事、之情、之境又大都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冠以“美文”,也算恰切。作者傳統文化功底深厚,文字頗具感染力,在他筆下,那些前賢舊事,藝壇佳話,或今人情懷,讀來讓人心嚮往之。
《煙霞美文》作者陳鵬舉,擅筆墨丹青。以詩文、鑑賞之大修為,入書入畫,著意於無意,著色於無色,著相於無相,以一葉菩提溪舟,乘游在出世與紅塵,別開洞天。其詩文書畫,紙箋尺牘,廣受雅士藏家追逐喜愛。《煙霞美文》《文布袋全集》之一,收錄內容包括《開相》、《泡茶》、《寫戲》、《祭蜀》、《惜紙》……

圖書目錄

開相
對枰
抱琴
泡茶
仗劍
含目
聞笛
斑竹
賞花
活魚
寫戲
折梅
聽簫
祭蜀
叩關
制箋
尋味
詠荷
聚印
惜紙
撰聯
喝酒
飛天
說書
撞鐘
到鄉
登樓
啖羊
換鵝
賦牛
採石
聽雷
憐子
撫碑
化蝶
問舍
挑燈
行文
翻山
取名
摶人
聆曲
結社
袞雪
示兒
入畫
填詞
遊園
奏刀
飛鳥
逢虎
執壺
得硯
拓片
乘桴
摩崖
煮菊
潤筆
步韻
題句
望月
歸燕

作者簡介

陳鵬舉,原籍浙江舟山,1951年生於上海。齋號日萬憙樓、鳳歷堂、黃喙無恙草堂。與文字同行逾一甲子,著述豐富。惜字若金,愛文如命,代表作品有《七步成詩》、《煙霞美文》、《萬意筆談》、《中國式奢侈》、《文博斷想》、《陳注唐詩三百首》、《九人》、《萬憙樓詩集》、《萬意樓詩文尺牘》、《萬憙樓詩文書畫》、《驚艷·陳詩張畫》等,以數百萬言計。有“文布袋”美譽,相關著述被合集出版為《文布袋全集》。擅筆墨丹青。以詩文、鑑賞之大修為,入書入畫,著意於無意,著色於無色,著相於無相,以一葉菩提溪舟,乘游在出世與紅塵,別開洞天。其詩文書畫,紙箋尺牘,廣受雅士藏家追逐喜愛。

序言

天地之間,什麼最大?權力,官階,抑或財富?陳鵬舉先生說,天地之間文字最大。他說文字有腳,屈原、孔子、老子、李白、杜甫等都是通過他們的文字,走到現在與我們相見的。他還說文字永壽。再偉大的人,亦不過百年之軀,身外財富無非過眼過手,好比“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初秦始皇”。只有文字,可以承載你的思維和夢想,與天地日月同休戚,共生長。他說中國人不論清貧還是富貴,都有條件擁有自己心靈與夢想的花園豪宅,這座花園豪宅厚實的地基,正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那顆文心;構成這座豪宅的一磚一瓦,是方塊漢字;而設計師和建造者,便是歷代大風流的文人了。先生說,中國文字是神聖的。他一生所恪守和踐行的,就是在中國文化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接過前人的車馬行囊,以神聖的文字做種籽,播撒耕耘屬於這個時代的人文景象。
先生在其代表作《七步成詩》的開篇這樣寫道:“中國文字是中國文化最初的基石和最後的遺產,中國文化的所有秘密在中國的文字里。而中國文字最美的綻放,就是格律詩。中國是詩的國度,每箇中國人懷有詩心。中國格律詩,是中國人的個人修為,也是民族修為。中國人沒有宗教,然而中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沒有中斷的國度。究其原因,正是由於中國文字、由於格律詩。”《七步成詩》分為情、境、句、韻、律、篇、字七步,洋洋灑灑三萬三千言,字字珠璣,以詩一般的律動和節奏,概括總結了格律詩的形成過程。七步成詩的第二步,關於“境”的部分,有這樣的描述:“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看起來寫的是他的草堂四周的四個眼前的境、身外的境,這四個境,人們的經驗里都有,或者都可以確信有。但再想一下,就發覺這四個境都可能是幻化的境。是不是正好是兩個黃鸝在柳枝上叫?是不是剛巧一行白鷺從窗外飛過?是不是西嶺的雪一千年來不曾化過?是不是門口的船真和東吳有關?可見這四個寫得這樣鮮活的境,可能都經不起推敲。問題是詩境是無須推敲的。杜甫這首詩,真的是好。這四個境原本就是詩人歡快的夢境。人在歡快的時候,所有眼前的境、身外的境都會被賦予了歡快。這裡的黃鸝和上面韋應物詩里的黃鸝就不一樣。都是黃鸝,都是鳴叫的黃鸝,在自然的境裡都一樣,可在詩人的詩里卻不一樣。因為它們分別撞上了寂寥的韋應物和歡快的杜甫。於是它們就在詩里或寂寥或歡快了起來。”
類似精闢的描述充斥全篇,可謂萬花齊開,競相妖嬈,美不勝收。讀者翻閱《七步成詩》,往往意隨文走,在中國:千百年的詩崖酒島,從容暢遊,任意一段一句,隨手隨處拈來,都會收穫唯美的體驗與油然的共鳴。《七步成詩》堪稱千古文叢之奇葩,絕唱不朽。
先生寫文章有三個要訣,一日真,二日簡,三日有餘。 先生說文章有了真情感,文字才夠乾淨純粹,才算得上好文章。好文章之所以流傳,是因為承載了人類共同的夢想和美好的情感。他在文集《九人》中,這樣緬懷早逝的妹妹:“我妹妹是我這輩子最憐愛的女人。小我三歲,可就像我的侍女,照顧了我三十年,直到我有了家庭。看起來有好日子了,她得了病,無法醫治的病。這讓我感覺到了天意,我家這么卑微,怎么可以出一個會寫文章的人呢,得用命去換啊,竟然是妹妹去了。一抹枝條上,結了我和妹妹一個果子,一朵花,枝條太細,太小,果子成熟了,而花只能凋謝了。妹妹去世的前一天,我對她說:你好好躺著,外面來來往往的人,真正很開心的人也不多。妹妹對我笑笑,她到死也不讓我難過。在她的墓碑背後刻著我寫的兩行字:‘別來已非故我,夢裡總是朱顏。’沒有三年,我已經老了,妹妹一定會感覺到我不比從前了。然而,我一直想念著我的妹妹。為著這一抹小小的枝條,為著凋謝了一朵花還懸著一個果子的人世間太過平常的枝條,我會飽飽滿滿,明明亮亮地活著,我是為那朵花、我妹妹活著,也為讓上蒼看看,一朵花凋謝了,她的那份美會活下去,就像人的思維一樣,美也是一種物質,永遠不會毀滅。”他這段文字,感動了無數讀者。他告訴我,他寫好這段文字,就再沒敢返回去讀過,否則他無法自持。我從中恍然大悟,文章之“真”,在於真情感。而所謂真情感,能打動自己就是了。
先生說寫文章越簡單越好。老子《道德經》不過五千字,唐宋八大家也沒有長篇累牘。他說現在許多動輒幾十萬字的專著,絕大多數在浪費社會的紙張和讀者的時間。著書立說是給人精神享受的,而不是“圖財害命”。齊白石逝世之後,許多人都寫數以萬計的文章來悼念。一位喜歡齊白石的中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悲情難已,默默寫下了四個字“萬蟲同悲”。這四字,足以抵萬言,也就是先生所說的“簡”了。
先生說寫文章要追求“有餘”。他說世界上所有最美的東西,都美在她的“不確定”。文章也一樣,固執一己之見的面面俱到,就像煮熟的鴨子和乾枯的樹苗,再也沒有生機和想像了。他說其實每一個讀者都很霸道,讀者要在你的文字中來求證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給讀者想像的空間。一等文章都是拋磚引玉的,老子做得最為極致。先生也視老子、康有為、魯迅為異代知己。
先生孜孜不怠四十載,瘦筆猶若神授,在藝術人文、詩詞歌賦領域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無所不精,洞開萬千景象,以百萬字計。他接地氣,交遊天下,好比土地爺中的土地爺。他吃百家飯,廣搜博約,好比灶王爺中的灶王爺。他寫《書法簡論》,“書法和詩文一樣是我手寫我心……顏字只是顏真卿的書法,柳字只是柳公權的書法。弘一的書法,也就是一個經歷傳奇的高僧的書法。能寫顏柳,甚至弘一,成形可以人情難”;他寫《中國畫簡論》,“中國畫是因為愉悅心情而出現的。中國畫從來是在紅塵邊緣,從來不屬於世故和心機。歷代的深入人心的中國畫,都不是因為含有世故而深入人心。歷來傳世的’中國畫,都不是因為先有了傳世的心機,才得以傳世的”;他寫《普洱茶》,“因為它是茶,在歲月的長路上,它走得要比酒艱難。酒在壇里是安詳,茶在風塵里是擔心。酒在壇里就一個‘眠’字,茶在風塵里是一個‘藏’字。因為是眠,自然可以舒舒坦坦,而藏呢?就是擔驚受怕了。雨不行油不行煙不行悶不行潮不行,由此成全一回普洱茶,這人得付出多少心血能力時光和信心,實在是無法預料”;他寫《說到篆刻》,“篆刻是可以遷移的山脈,可以隨帶的碑林。篆刻的這種身份,和書畫和石刻造像都不一樣。而且,篆刻可以永年。海枯石爛,是一種堅貞的信守。即使漫漶和風化,石依然存在。這是石刻造像比紙絹的書畫更長久的理由。而篆刻是被寶藏的仔石,它甚至連漫漶和風化的可能性也很小。這就是篆刻有力量的地方了”;他寫《紫砂壺簡論》,“十分景仰歷史上所有的紫砂壺的製作者,是他們珍惜天地所贈的紫砂,是他們用心和力,完成了有關紫砂壺的所有奇蹟,他們的心他們的力,都和著紫砂向著茶和喝茶的人間境界奔赴。有時候,總是會想,製作紫砂壺的人實在是天賦通靈,紫砂壺的腹、蓋、把、流,幾乎天造地設的款式,總是這樣像極了中國人的大度雍容”。
南北朝時期,有位著名的布袋和尚。他雙耳垂肩,笑臉常開,大腹便便,攜布袋四處行走,行無畏施、快樂施,深受方圓百姓愛戴。布袋和尚後來修成正果,就是現在的彌勒佛。
陳鵬舉先生一定是受了前世的託付,化身文布袋,降臨這個人們的靈魂日趨無以安放的時代,行文化施的。《七步成詩》、《煙霞美文》、《萬意筆談》、《中國式奢侈》、《文博斷想》、《陳注唐詩三百首》、《陳書陳畫》、《萬熹樓詩文尺牘》等以百萬字計的泱泱大作,正是他修行布道的經卷。
陳鵬舉,懸文濟世又一人。
壬辰歲末,王雙強於有萬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