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 主要院系:海洋學院
- 主要獎項: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88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86篇
- 學校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的山東省水產學校
- 辦學歷史:50多年的辦學歷史
- 特色:海洋生物、海洋工程為主體的學院
- 主要培訓資格:海船甲類三副、三管輪適任證書
- 在校人數:在校研究生、本專科生達1860人
- 師資力量:專業教師56名
- 所屬大學:煙臺大學
- 同行業的聯: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簡介,專業設定,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學校榮譽,
簡介
為儘快提升學院整體素質和辦學層次,學校將生物化工專業碩士點(校級重點學科)和生物工程本科專業及十餘位高層次人才調到海洋學院,加之引進的多名高水平、高學歷人才,使學院的組成結構和辦學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調整和改善。
專業設定
海洋學院,海洋特色明顯,專業設定分“海洋生物”類和“海洋工程”類兩條主線走。“海洋生物”類設有2個專業: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工程”類設有3個專業:輪機工程、航海技術、熱能與動力工程(製冷空調工程方向),和一個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擁有生物化工碩士點,水生生物碩士點已申報待批;設有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輪機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航海技術5個本科專業和輪機工程和航海技術2個專科專業。在校研究生、本專科生達1860人。
2007年4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組織的航海類專業教育和培訓項目驗收,2007年11月煙臺大學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的審核,使我院具備了海船甲類三副、三管輪適任證書和九個單項的船員培訓資格,成為山東省首家可以開展船員教育和培訓的綜合性高等院校,不僅為我院學科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也為學生就業開闢了新的途徑。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5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教授3名、副教授30名,博士9名、碩士8名、在讀博士生7名、在讀碩士生22名。2001年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法箴和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如才為兼職教授,2004年又聘請了馬喜臣教授(遠洋高級船長)、潘新祥教授(博士、輪機長)、張利民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和劉昌文高級工程師(教授級)為兼職教授。學院與中國海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蘭州大學、韓國木浦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中科院過程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山東省漁船檢驗局、山東省漁業環境檢測中心、煙臺東方海洋集團等多家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學院承擔了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教育部、農業部和山東省等各類重點研究課題10餘項。
海洋工程試驗中心成立於2002年,順利通過了國家海事機關的項目驗收和部海事局專家組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實驗中心共有專業實驗室18個,總使用面積3514㎡,設備共615台套,設備價格總值1053萬元。現有專業教師4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6人,中級職稱18人。具有博士學歷的2 名,碩士13名。其中14名教師持有遠洋船舶船長和輪機長證書以及其他遠洋船舶證書。大多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
交通部海事局2007年7月27日,審核批准其海船船員培訓資質。學院2008學年開辦第一屆船員培訓班。成為山東唯一一家開展航海類本科學歷教育的院校。
教學設施
學校榮譽
我院教師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國家863、國家97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基金、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49項,總科研經費達到1000餘萬元。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88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86篇,出版學術著作15部、國家級教材2部。獲得科研成果6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各類科研獎勵18項,其中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3項、其它科研獎勵4項,與相關單位合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相關的研究成果產生3600多萬元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效益、9000萬元人民幣的間接經濟效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為加強與國內外同行業的聯繫,我院與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蘭州大學、韓國木浦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國家海洋局煙臺環境監測站、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山東省漁業環境檢測中心、山東省漁船檢驗局、山東東方海洋集團、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