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鄉

煉鐵鄉

煉鐵鄉,位於雲南省洱源縣西南部,國土面積為246平方公里,東西依山,地形複雜,立體氣候非常明顯,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南北運輸大通道“鹽茶古道”上一個極其重要的重鎮,農林牧副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全縣烤菸的第二大產區,是水牛的主要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煉鐵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洱源縣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246平方公里
  • 電話區號:0872
  • 郵政區碼:671208
  • 氣候條件:立體氣候
  • 車牌代碼:雲L 
  • 下轄地區:11個村委會、132個村民小組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氣候,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水利方面,電力方面,交通方面,經濟建設,社會事業,風景名勝,

鄉鎮簡介

煉鐵鄉位於洱源縣西南部,東鄰鳳羽鎮,南接漾濞縣,西毗西山鄉,北連喬後鎮。全鄉國土面積為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5320畝,人均耕地面積1.18畝。鄉政府駐地煉鐵村,離縣城50公里,海拔2040米。
煉鐵雖然是個小地方,但卻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南北運輸大通道“鹽茶古道”上一個極其重要的重鎮。煉鐵的黑潓江河谷,是“鹽茶古道”的主要通道,起始於劍川的沙溪,終結於漾濞的平坡,全長達兩百餘公里。自煉鐵北上,經寺登、沙溪,可達麗江、中甸、繼而進入西藏。東進,到洱源一路,可通鶴慶的朵美,渡金沙江,過永勝、華坪而後進入巴蜀。古道經煉鐵沿黑潓江河谷南進,在漾濞縣境內與“博南古道”交接,可通東南亞諸國。因此,自漢代以來,無數的馬幫商隊,就是通過煉鐵這個古老的“南北通衢”,把西部和內地出產的茶葉、食鹽、銀銅製具、陶瓷用品等,源源不斷地經劍川、過麗江、越中甸,達拉薩;再把吐蕃(西藏)地區的藥材、皮張、羊毛製品及吐蕃特產販運回內地或經邊境口岸販運到國外的。幽深的黑惠江峽谷,自然也就成了鹽茶商賈的“南北走廊”。現如今,煉鐵的黑惠江兩岸仍保留著“歇馬坪”、“駐馬店”、“馬店坡”等諸多地名村名。從中,一樣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煉鐵古老的歷史、悠久的文化、絢麗多彩的民風物俗所烘托出的那份沉甸甸的古道文化意蘊。
煉鐵,它既是一塊被甘草汁般的歷史文化濃濃地沉浸過的土地,同時也是一塊被現代文明懶懶地油潤過的土地。說它是一個古老而繁華的小鎮,不如說它是一個樸素而散淡的鄉村。因為這裡的色彩,這裡的田園,這裡的風景,這裡的人事,無不彰顯著一種本色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和滇西高原上所有充滿和諧的村莊一樣,煉鐵的鄉村,就像是一本大大方方地攤開了綠封面的,和諧的大書。田野,綠得透徹;煙地,綠得豐腴;遠山近樹,綠得率性。上一年或上一個冬天才修建的,充滿白族民居風味的農家小院,也是同樣的綠。綠,隨處不在;綠,四下漫溢。這綠,是傳達生命的旺盛與昂揚,是昭示未來與希望。
黑潓江是煉鐵鄉境內一條頗有名氣的河流,它曾經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並稱為滇西高原的四條“姊妹江”。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曾被南詔王異牟尋封為“四瀆”。瀾滄江上的綠寶石由此而得。

歷史沿革

煉鐵鄉以駐地得名。相傳明末清初,大理至雲龍的古驛道路通過境內,當時官府曾在黑潓江上架過一座藤橋,以利交往。清末,杜文秀起義占領大理後,批准從軍庫中撥出兩萬斤生鐵,運到煉鐵附近,並動員了一批工匠,冶煉打製成煉素,將神後的藤橋建設改建為鐵素橋,遂得名煉鐵。民國時期,境內上江鄉、下江鄉。一九五○年至一九五六年上半年為洱源縣地四區;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起建立煉鐵鄉,潓川鄉。一九五八年十月與西山特區合起來成立洱源縣西山人民公社,同年屬劍川縣。一九六一年又與西山分開,境內設煉鐵、潓川兩個公社;一九六三年再次同西山合併,改設為西山區;一九六三年單獨成立煉鐵公社;一九八四年三月復設煉鐵區;一九八八年設煉鐵鄉
煉鐵鄉(圖2)煉鐵鄉(圖2)
新中國建立至1969年,煉鐵先後設為上江、下江兩個區、第四區、羅煉鄉、川鄉、紅星公社(現煉鐵、西山)、西山公社、煉鐵、川公社、西山區;1970年設為煉鐵公社,設7個大隊;1984年4月,重新建立區鄉,設為煉鐵區,設10鄉1鎮;1988年4月區改鄉,建立煉鐵鄉,設11個村公所;2000年9月,村級體制改革,設11個村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煉鐵鄉轄煉鐵、新莊、前甸、北邑、江旁、茄葉、翠屏、長邑、田心、紙廠、牛桂丹11個村委會、132個村民小組、5024戶,其中紙廠、牛桂丹為高寒貧特困村。
[郵編]671208 [2007年代碼]532930203:~201煉鐵村 ~202新莊村 ~203前甸村 ~204北邑村 ~205江旁村 ~206茄葉村 ~207翠屏村 ~208長邑村 ~209田心村 ~210紙廠村 ~211牛桂丹村。

人口民族

煉鐵鄉境內有白、漢、彝、納西、傈僳等18個民族雜居。2015年末全鄉總人口24520人,其中農業人口23100人,非農業人口1330人其中:白族總人口14319人,占全鄉總人口的58.3%;漢族總人口676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7.58%;彝族總人口304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12.4%;納西族總人口47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19%;傈僳族總人口202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82%;回族總人口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2%;藏族總人口6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2%;土族總人口:1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5%;傣族總人口:1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4%;哈尼族總人口7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2%;苗族總人口7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2%;壯族總人口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2%;拉祜族總人口2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8%;普米族總人口2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8%;布依族總人口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4%;佤族總人口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4%;朝鮮族總人口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4%;穿青人總人口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04%。紙廠、牛桂丹是兩個彝族聚居村。

地理氣候

煉鐵鄉東西依山,從海拔1650米的黑潓江河谷到海拔3600米的羅坪山西坡逐級抬高,立體氣候特徵明顯。主要山脈有羅坪山,主要河流為黑潓江、茄葉河,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9℃,年均降雨量為1200毫米。 境內地層多為古生界的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石灰岩;中生界的白砂岩夾紫灰岩、泥岩、紫砂岩、砂礫岩、細砂岩;新生界上第三系的砂岩、泥岩夾褐煤,及第四系的洪積相堆積、河流沖積、殘坡積極母質。土壤分為亞高山草甸土、棕壤、紅壤、紫色土、水稻土五類。植被主要分布有雲南松、冷杉、櫟、白栗、水冬瓜、馬纓花、杜鵑、雜灌木等,及草本植物。氣候覆雜,河谷區炎熱,山頂嚴寒,冬春冰雪覆蓋,光照充裕,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攝氏15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以上,無霜期為260天左右,地下水豐富,但開發利用率低。

自然資源

資源特色
土地資源 全鄉土地總面積為372972畝,其中亞高山地草甸土57489畝,棕壤58298畝,紅壤76354畝,紫色土117395畝,水稻土25557畝,水域7521畝,其他30358畝。
氣候資源 煉鐵氣候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鄉內地形複雜,立體氣候非常明顯,早晚溫差大,春夏乾旱和低溫霜凍是境內的主要災害。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3.9℃。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方面主要有:雲南鐵杉、雲南松、板栗、紅杜鵑、紅桉、木瓜、梅子、桃、梨、李、香櫞、柿子等。中藥材有:茯苓、天門冬、燈盞細辛、龍膽草、草烏、黃苓等。野生動物方面主要有:野兔、狐狸、野豬、黃鼠狼、岩羊、穿山甲、松鼠;禽類有:布穀、啄木鳥、畫眉、貓頭鷹、烏鴉、喜鵲、燕子、野雞、箐雞、麻雀等。
礦產資源 煉鐵礦藏資源總的特徵是礦種多,點多面廣(經省地礦四大隊勘探)。大多數礦儲量不多或含量低等,又受政策的限制,目前未進行開採。全鄉境內有金、銅、大理石、石灰石、石膏、褐煤等。
能源資源 水資源豐富,黑惠江水系屬過境河流,是瀾滄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境內從新莊村漢莊開始至田心烏梢箐,約48公里。鄉內較大的支流有平頭河、界曲河、茄葉河、翠屏羽茨河、清水河、長邑溝、長頭溝等。年徑流量達1.282億立方米,有利於開展小水電。山羊坪溫泉,海拔1850米,水溫41℃,流量每秒0.0024立方米,有待開發。

基礎設施

水利方面

一是先後投資30多萬元,對鄉內水毀溝道進行了及時修復,確保了農業正常生產用水;二是新建水塘3個,改擴建水塘5個,增加庫容20.7萬立方米;三是完成了總投資78.93萬元,全長5840多米的高羅溪大溝及松園溝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四是投資45.8萬元的江茄大溝三面光工程已完工,總投資90萬元的2007年煙水工程即將進行招標。與此同時,全鄉累計建成小水窖近1000個;五是總投資333.3萬元,解決54個自然村2022戶、9414人、8671頭大牲畜飲水安全問題的2005年血防人飲項目已完工,2008年度項目11件已完工2件。至此,全鄉絕大多數自然村已喝上清潔的自來水。
大葉坪水庫大葉坪水庫

電力方面

一是投資304萬元,涉及新莊等七個行政村的農網改造項目已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二是電力開發方面步入快車道。投資9800萬元、裝機1.26萬千瓦的長邑電站預計2010年6月實現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三是架設了紙廠到青栗叢、田心到乾拉栗輸電線路,新彝村輸電線路,架設了牛桂丹村牛桂丹小組高壓線路、前甸村芹菜塘小組等村的輸電線路,全鄉95%以上的村組實現了通電。

交通方面

一是新修了煉新公路、煉沙公路、大葉坪公路、梅茨公路、翠屏上環路、牛桂丹公路、江旁上片公路、草江公路等村組公路10條66.5公里,實現了95%以上的村組通公路;二是完成了煉沙公路彈石化工程,煉鐵街路面硬化工程,新修了牛桂丹村委會到洱喬線彈石路、江旁村委會、茄葉村委會至平甸線彈石路,全鄉彈石化路面達9公里;三是總投資198萬元的紙廠公路彈石化項目路基工程已完成,路面改造工程年底結束;四是投資100多萬元的新莊公路彈石化項目已完成複測,目前正在備料;五是投資3000多萬元的平甸線過境段46公里油路化建設項目已完工通車。

經濟建設

農林牧副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全縣烤菸的第二大產區,是水牛的主要產區,發展烤菸和肉牛生產的條件優越。主產稻穀、包穀、蕎籽、洋芋、小麥、大麥,特產核桃、板栗。小商品運銷發展較快。
1、2008年,全鄉農林牧漁總產值9274(現價)萬元,比上年增加853萬元,比上年增長10%,。
2、全鄉財政收入完成44.1萬元,完成收入責任目標數39.5萬元的111%,完成年初人代會通過預算數35.5萬元的124.2 %,上劃中央兩稅完成11.53萬元,完成收入責任目標數11.06萬元的104%,上劃所得稅完成7.567萬元,完成收入責任目標數6.27萬元的112%。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96.49萬元,完成年初人代會通過預算數193.46萬元的153%,比上年同期增支12.80萬元,增長5%。
3、農民人均純收入2451元,比去年增176元,增10%。
4、2008年全鄉鄉鎮工業企業總產值達631萬元,比上年增加125萬元,增長50%。
烤菸產業鞏固壯大
2008年,全鄉種植烤菸4000畝,指令性產量9000擔,出口備貨1160擔,收購菸葉10160擔,實現產值577.8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950畝、2086擔、40萬元。與烤菸生產同步的煙水窖建設完成410個,完成任務數320個的128%,新建標準化烤房180座,完成任務數80座的225%。同時,投資45.8萬元的江茄大溝已開始施工,工程結束後,將極大地改善中片北邑、江旁、茄葉3個村委會的水利條件,為全鄉烤菸支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打下堅實基礎。
乳業發展態勢良好
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把乳業發展提上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紮實做好協調、服務和引導工作。積極鼓勵農民飼養優質奶牛,交售優質鮮牛奶,增加收入。全鄉現有養殖專業戶243戶,大牲畜存欄15358頭(匹),比2007年的13962頭(匹)增1396頭(匹),增長10%,全鄉乳畜業發展迅速,目前奶牛存欄達240頭,年交售鮮奶626噸,增加奶農收入88萬元,乳畜業已成為我鄉繼烤菸、水電之後又一大富民興鄉產業。
積極發展壯大核桃產業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發展工作,通過正確引導、積極宣傳和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廣大民眾種植核桃的積極性高漲,核桃種植面積逐年增長。由於工作紮實,措施有力,管理科學,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全鄉核桃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種植面積約2.4萬畝,25萬株,年產量250噸,年產值約350萬元,11個村委會中,田心、長邑、新莊三個村委會規模化程度較高,年產值產量約占全鄉的76%,民眾的大部分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核桃產業。全鄉核桃產業發展日益壯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和要求,2008年,全鄉下達核桃種植面積11000多畝,並通過積極努力,向上爭取了總投資195萬元、建設規模3000畝的田心潭溪優質核桃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的實施必將把全鄉的核桃產業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洱源縣煉鐵鄉以基地建設和產業開發為突破口,立足鄉情,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種植業。全鄉農民民眾在林業技術員的指導下,掀起了萬畝核桃種植的熱潮。
該鄉在鞏固好現有核桃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結合縣下達煉鐵鄉2010年11000畝的核桃種植任務,不斷加快萬畝核桃種植步伐。按州、縣發展核桃種植的有關要求,以權屬清楚、地理條件好、相對集中連片、良種壯苗、發展核桃與林權制度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為準則,抓住退耕還林和乾果基地建設的時機,認真落實核桃的種植。鄉林業站嚴格把好種苗關,嫁接苗一律選用漾濞縣核桃苗圃優質苗,實生苗選用本地壯苗,杜絕品種低劣的種苗下田地種植。在整個核桃種植環節中,按“選一塊肥地、挖一個大塘、施一擔農家肥、種一株優質苗、澆一桶定根水、蓋一片地膜、定一套防護措施”的八個一進行種植。抓好樣板示範基地建設,鄉上統一建一塊500畝基地,村上建100畝以上的基地,種植要求技術先進,連片規範,管理精細,效果明顯,能起到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同時,免費為農民提供苗木,對驗收合格的,每挖一個塘補助農戶1.5元,在此基礎上,對連片種植的每畝補助30元,零星種植的每畝補助10元,鄉村幹部還幫助困難戶購買核桃肥料,增強了農戶種植核桃的信心。
目前,該鄉堅持“合理規劃,科學種植,同步實施”的發展思路,引導農戶核桃種植由分散種植向集中連片種植轉移,種植水平低的農戶向種植水平高的農戶轉移,逐步淘汰原始種植核桃的生產觀念,著力培育品種好、營養價值高和市場受歡迎的優質核桃,走規模化、集約化、新型化、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社會事業

煉鐵鄉交通便捷,平甸公路和洱喬公路呈“+”字狀貫穿全鄉,是洱源縣西部的經濟文化中心,洱源連線漾濞、雲龍、劍川三縣的交通樞紐。現有小水電站9個,裝機容量達3200千瓦。轄區內現有1所縣級民族中學,2所鄉級中學,11所中心完小,有1所鄉級衛生院。有煉鐵、長邑兩個集貿市場,每逢農曆七月初六起在煉鐵街舉辦七天的物資交流會,經濟比較活躍。
農業科技措施推廣方面,在水稻上重點推廣肥床旱育稀植淺插技術和寬窄行條栽,包穀上推廣機制缽和高密度定向移栽技術,在高寒山區重點推廣地膜包穀。鄉內有煉鐵、長邑2所中學,11所中心完小,在校學生3432人,教職工21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文化體育事業長足發展,1999年評為雲南省體育先進鄉。全鄉有1所地區中心衛生院,11所村衛生室,從醫人員52人。計畫生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到200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在全鄉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的評選活動,開展面達100%,十星戶占6.8%。通過"三五"普法,幹部民眾學法守法意識增強,在鄉級行政機關積極推行執法責任制。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領導,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加大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為全鄉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全鄉現有初級中學兩所,中心完小11所,教學點16個,國中在校生766人,國小在校生1746人,2008年,全鄉7-12周歲適齡兒童1690人,已入學1690人,入學率100%,13-15周歲適齡少年897人,國中階段在校生857人,毛入學率為95.54%,7-15周歲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100%,2007-2008學年度,國小輟學率為0.12%,國中輟學率為2.08%,15周歲人口初等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15周歲人口文盲率為0,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8.83%。國小占地面積70.35畝,校舍建築面13696.73平方米,國中占地面積為39.18畝,校舍建築面積為4179平方米。
學校學校
全鄉國小教職工157人,其中專職教師107人,專職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國中教職工45人,其中專任教師42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7.62%。
煉鐵鄉有一個文化站,藏書2000冊,圖書流通 300冊,有11個村級黨員活動室,11個村文化活動室,有4個農村業餘文藝宣傳隊。有線電視覆蓋率為%,廣播覆蓋率為%。

風景名勝

煉鐵鄉獨特的自然條件,山川秀美,風光綺麗。長邑村石城小組方圓1公里姿態萬千、神工鬼斧、千奇百怪的石頭隨處可見,被譽為“小石林”。百鳥朝鳳的“鳥吊山”,三月杜鵑花漫山遍野,七月滿目蒼翠欲滴,松濤陣陣,是避暑的好地方。站在山坡上看萬畝梯田,有如神仙開出,蔚為壯觀,黑潓江宛如一條玉帶,橫穿煉鐵48公里,夏時湍急,冬時平緩。煉鐵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可觀。鄉內有茄葉林果木基地、板栗基地,江旁核桃基地,煉鐵山嵛菜基地、蔬菜基地,田心星火生態園,到處鳥語花香,美不勝收,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茶馬古道遺蹟“花橋”茶馬古道遺蹟“花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