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正是作者任彥芳歷時14個月,紮根蘭考採訪數十人後整理的採訪手記。1965年年初,焦裕祿逝世不到一年,編劇任彥芳等人向長春電影製片廠提出創作《焦裕祿》電影劇本的申請,很快長影批覆同意,並委派他們深入蘭考採訪。1965年4月,任彥芳等人來到蘭考,採訪焦裕祿的家人、同事、公社幹部、民眾,獲取了大量原始材料。
基本介紹
- 書名: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頁數:21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州古籍出版社
- 作者:周長安 趙永祥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84730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是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任彥芳塵封48年的蘭考手記首次披露。14個月貼身採訪,深度還原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所採用的材料源自50年前的原始記錄,用幾乎不帶加工的講述方式來還原重大歷史人物,具有極大的信服力,可謂開了此種解讀方式的先河。
圖書目錄
深學 細照 篤行
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
附錄1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附錄2
人民呼喚焦裕祿
附錄3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習近平同志《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解讀
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
附錄1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附錄2
人民呼喚焦裕祿
附錄3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習近平同志《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解讀
序言
草長鶯飛時節,中原大地生機盎然,滿眼儘是新綠。
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繫點。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一行赴蘭考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他來到基層幹部中間,走進人民民眾中間,並再次感受追溯焦裕祿同志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和道德情操,強調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
一路輕車簡從,一路親民務實,一路深情寄語。兩天的密集行程中,習近平走村入戶、訪貧問苦,察看便民服務、傾聽民眾呼聲,召開座談會,和縣、鄉鎮以及村基層幹部親切坦誠交流,悉心聽取基層幹部民眾意見建議。總書記的殷殷牽掛和諄諄囑咐,寄託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南的親切關懷,溫暖著河南億萬父老鄉親的心田。
習近平說,蘭考縣的教育實踐活動開局良好,熱身早、載體好、起步實,活動安排既體現中央精神,又有鮮明特色,這是蘭考縣委認真部署和組織的結果,是蘭考廣大幹部民眾積極參與和支持的結果,也傾注了河南省委、開封市委和中央巡迴督導組、省委督導組的努力。
“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3月17日10時許,習近平一下飛機,就直奔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這是他時隔5年之後,第二次來到這塊精神聖地。
紀念館就坐落在蘭考縣城北昔日黃河故道的沙丘上。泡桐林立,松柏蒼翠,紀念館正門前的焦裕祿事跡群雕,沐浴在和煦春風和溫暖陽光里。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神情莊重。
館裡展出的300多幅版面、照片,90多件遺物,生動展示了焦裕祿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焦裕祿調查“三害”奔走數千華里的路線圖,下鄉救災時使用過的雨傘雨衣,他穿過的縫有幾十個補丁的被褥……在紀念館裡,習近平傾聽著,詢問著,沉思著,深切緬懷這位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再次踏上蘭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靜。剛才,儘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但我還是想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因為這裡的每一件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總書記深情地說。
焦裕祿對子女要求嚴格,發現兒子焦國慶看了一場“白戲”後,他親自製定了《幹部十不準》。在寫有《幹部十不準》的展覽牆前,總書記駐足良久,仔細觀看。習近平感慨地說,“十不準”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就拿看白戲這條說,除了規定一律不準送戲票之外,還強調不能把前10排的票光賣給機關和幹部,這就教育領導幹部如何針對身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具體舉措。
在紀念館序廳,看到焦裕祿的五個子女焦躍進、焦守鳳、焦國慶、焦守雲、焦守軍等候在那裡,習近平快步走上前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
“身體都挺好吧?後代都好吧?現在工作生活都好嗎?”習近平關切地問道。“都很好,謝謝總書記關心!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傳承好父親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一代一代地保持傳承下去。”焦守雲激動地回答。她還告訴總書記,省里又拍了一部介紹焦裕祿的紀錄片,從蘭考到山東、洛陽,自己跟著攝製組走了一趟父親走過的路。習近平表示,紀錄片也是很好的形式,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
置身焦園,睹物思人。習近平動情地說,5年前我到蘭考參觀了焦裕祿同志事跡展,今天來再次深受感動。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恆。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學習什麼、弘揚什麼?總書記進行了精準概括: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怎樣學習、怎樣弘揚?總書記做出了明確指示:“深學、細照、篤行”。深學,就是要組織黨員、幹部一點一滴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字一句學習焦裕祿同志的言論,重點把焦裕祿精神學習好、領會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細問不明白,沒有觸及靈魂。學習要同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相互融通中把握黨的民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把握改進作風的重點。細照,就是要引導黨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反覆照一照,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差距中增強動力和措施。篤行,就是要引導黨員、幹部向焦裕祿同志看齊,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民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希望通過弘揚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在蘭考大地迴響。
“要把民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
總書記時刻記掛著民生民情,調研中,他步履堅定地丈量著民情,心細如髮地感受著民生。
位於陽光大廈的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大字格外醒目。17日15時,習近平走進一樓大廳,向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民眾問好,他先後來到地稅局、財政局、規劃局、房管中心的服務視窗,了解工作流程。在民政局視窗前,習近平詢問辦結婚證都需要什麼證件,每天來辦證的多不多,還特意讓工作人員遞過來一本結婚證,看看樣式,他親切地對剛剛在這裡領了結婚證的一對名叫楊坤、李丹丹的小夫妻說,“祝福你們!”
“你們這裡雙休日辦不辦證?”總書記問工作人員。“辦,我們可以調休,但不能讓老百姓等。”
“那就等於是全天候服務了。”總書記滿意地點點頭。
習近平說,便民服務平台建得好不好,關鍵看服務實效。服務時效最根本的還是我們內在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沒有條件也會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他指著牆上張貼的“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么早”等“服務忌語”說:“跟民眾沒有感情才會出現這樣的忌語,如果把民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那態度肯定就會不一樣。”
2013年7月份以來,蘭考縣建立了集專線電話、熱線微博、手機簡訊、電子信箱、來信來訪“五位一體”的焦裕祿民心熱線,著力解決人民民眾反映的職能單位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四風”問題,習近平詳細了解熱線的運轉機制,認真翻看督辦記錄,他說,把各種渠道的民眾反映綜合起來受理和解決,是一個好做法,既要注重提高辦事效率,又要建立長效機制。他叮囑說:“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
習近平還特別指出,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和視窗服務單位都要把為民服務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滿意不滿意為標準改進工作、改善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要把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辦得扎紮實實,辦出實際效果來。
農業現代化有哪些障礙?農村發展有什麼困難?農民致富中有哪些訴求?帶著對“三農”問題的關心,習近平一行趕往當年蘭考最大的風沙口——壩頭鄉張莊村。
柏油路兩邊,麥田成畦。微風拂過,仿佛能聽到麥苗拔節的聲音。
“習主席好!”“歡迎總書記!”看到電視上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村民們大聲問好,激動不已。
“鄉親們好!”習近平微笑而行,不時向大家點頭致意。
張莊村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村,村里現有200多戶貧困戶,主要收入就靠種地。受禽流感對市場造成的影響,村民閆春光去年養雞賠了1萬多元錢,一家5口至今還住在老式土磚房裡。
聽說總書記要來,閆春光85歲的奶奶張景枝特地換上過年才穿的大紅外套,從堂屋不時向外張望著。一進院,習近平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她的身體狀況,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扶她一起坐下。“下一步你咋打算?還是打零工?”“土地流轉出去,1畝地給你多少錢?”“種糧食,1畝地各種補貼有多少?”總書記不時詢問閆春光,並幫他出主意、想辦法。小小的堂屋裡,洋溢著暖暖親情。
臨走時,習近平還送上了米麵油等慰問品。“習主席真好啊!”張景枝眼含熱淚,緊緊攥著總書記的手。看到老人執意要送自己,習近平上前一步扶起老人,攜手一起走到院外,兩雙手久久沒有鬆開。
“總書記,快嘗嘗俺家的花生。”路過村民文偉清家時,文偉清興奮地端著一簸箕花生想請總書記嘗嘗。習近平拿起一個剝開,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頻頻點頭。
出了張莊村,北行數里就是黃河東壩頭段,’也是黃河典型的“豆腐腰”地段。“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就坐落在這段黃河水對面。1952年,毛澤東主席抵達這裡視察黃河,紀念亭里的石碑詳細記載著這段歷史,習近平走進亭子,逐字閱讀碑文。
習近平佇立岸邊,望著滔滔河水,不時向有關人員詢問黃河防汛狀況,詳細了解黃河灘區民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叮囑開封、蘭考的幹部要切實關心貧困民眾,帶領民眾艱苦奮鬥,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跟大家面對面交流,能夠了解人民民眾的真實感受和實際要求”
開展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向民眾學習、拜民眾為師”。基層幹部民眾對開展好活動有哪些意見建議,總書記非常關心。
17日下午,習近平不顧奔波勞頓,先後走進張莊村村委會辦公室、焦裕祿幹部學院教學樓1號教室,和蘭考鄉村部分基層幹部、普通共產黨員進行面對面交流、長時間座談,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兩場座談會的現場,都格外簡單樸素,沒有鮮花,沒有橫幅,場地也都十分狹小侷促。
“選擇蘭考作為我在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繫點,是因為這裡有焦裕祿精神。我們就住在焦裕祿幹部學院,出門就看得見焦裕祿當年種的泡桐,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查擺和切實解決我們黨員幹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能夠進一步促使黨員幹部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這次我專程到蘭考來,就是想請大家談一談,怎么開展好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怎么把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搞得更好,怎么更好地轉變風氣、轉變作風,使之更加適應為人民服務的要求。”
總書記親自主持的兩場座談會,每次的開場白都沒有離開過“焦裕祿”和“民眾”。總書記誠摯、親切的開場白,消除了緊張情緒,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村民游富田激動地說:“當年焦書記在張莊蹲點的時候,我還是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跟著焦書記一起在下馬台乾過活兒。現在習主席百忙中,大老遠來到俺這小村莊,俺們由衷地覺著焦裕祿精神又回來了,咱的‘老焦’又來了。”
對中央八項規定帶來的變化,壩頭鄉黨委書記體會很深:“以前我們鄉會議多、招待多、檢查評比多,一年下來招待費高達幾十萬元,八項規定實行以後,基層幹部應酬少了,招待費也沒有了,會議和檢查評比也少多了。”
張莊村第一書記程遠飛用“十個人八個牙”來形容農村黨員幹部年齡偏大的現狀。他認為,村級黨組織要想建設好,必須解決黨員隊伍老齡化的問題,同時要加強與外出務工青年黨員的交流聯繫。
東壩頭鄉楊莊村黨支部書記高當斤直言,“以前總感覺辦事不少,但民眾對我還是有意見。原因就是村裡的事都是我們村委會說了算,聽不進民眾的意見。前些天我在全體黨員會上做了深刻檢討,沒想到這么一檢討,老百姓和我的距離拉近了,也和我說實話了,我也能聽到老百姓需要反映的問題了。”
“啥事都要先當民眾的學生。走到民眾中,才能真正了解實情,找準方向。作為村幹部,能給民眾辦多少事就辦多少事,不管能力大小,只要一心想著民眾,處處想著民眾,民眾就會滿意。”
“幹部要到民眾里多泡泡,同民眾多聊聊,對照鏡子多照照,自己身上‘四風’的問題都改掉。”
“當工作感到沒辦法的時候,你就到民眾中去,問問民眾,你就有辦法了。”
“焦書記是一面鏡子,越對照越心慌,越對照越坐不住。深感‘四風’不剎不行,整改必須立即行動。”
發言中,無論是談問題,還是提建議,大家都直奔主題,說的都是接地氣的大白話,見真章的大實話。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插話,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54歲的村民李國平,現場朗誦了一首自編的歌謠:“二月里龍抬頭,現在農民真自由,青年男女創業去,紅紅火火闖九州……五月里五端陽,黨的政策可傳揚,種地不把公糧繳,補貼票子腰裡裝……”聽著這發白內心的質樸話語,習近平帶頭鼓掌並稱讚說,我們的民眾對黨的富民政策如數家珍,多么質樸、多么知道感恩啊。
總書記有著深厚的民本情懷。他表示,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同敵人作鬥爭,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的保護和支持,黨執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我們必須改進作風,只有這樣才能牢牢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獲得人民真心支持。
18日上午,在蘭考縣委辦公樓舉行的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就如何保持良好勢頭,確保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提出:準確把握活動的總體要求,為各項工作確立一個較高標準;準確把握活動的實踐載體,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準確把握活動的重點對象,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準確把握活動的組織指導原則,確保每個層級每個單位的活動取得實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特點和規律,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同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科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有規定就要執行,不能使規定變成“稻草人”
調研期間,總書記處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給黨員幹部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作風課”。
——總書記住在焦裕祿幹部學院一個普通的學員宿舍里。按照他的要求,房間未作任何改造和裝修,不放鮮花,不擺水果,和其他宿舍並無二致。
——每餐都是大鍋飯菜,沒有高檔食材,有著濃郁“河南味兒”的燴麵、胡辣湯、大燴菜等都端上了桌。18日的午餐,桌上擺的還是兩葷兩素,菜譜是紅燜羊肉、燒雙菇、清炒花椰菜、蘿蔔燒牛肉,外加一個粗糧排骨湯。總書記在蘭考吃的幾頓飯,從“內容”到“形式”,都跟老百姓在家吃的沒啥兩樣。
臨行前,他還專門委託工作人員按照學院每天80元的用餐標準,交了兩天共160元的一伙食費。
總書記在蘭考期間穿的那件深藍色外套,樣式和質地都很普通。
在18日上午召開的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總書記多次提及——焦裕祿同志生活簡樸、勤儉辦事,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他的衣帽鞋襪都是拆洗多次、補了又補。
總書記多次強調——有規定就要執行,否則規定就成了“稻草人”。
總書記殷殷提醒——和過去艱苦時代比一比、看一看,要有感恩知足之心。
總書記諄諄告誡——奢靡享樂是無底洞。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把得嚴才能防微杜漸。
總書記鄭重囑託——蘭考是焦裕祿戰鬥過的地方,在秉承焦裕祿精神、弘揚黨的作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希望繼續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中起好帶頭作用。
談起學習焦裕祿精神,說到動情處,總書記不由得深情吟讀起自己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於1990年7月15日填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里,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
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綠我涓滴,
會它千頃澄碧。”
總書記的這首詞,寫盡了黨的好乾部焦裕祿的為民情懷,也道出了無數人心中優秀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引人深思內省。
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還特意來到5年前他栽下的那棵泡桐樹前,仰望焦桐的挺拔身姿、追思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精神。 (原載《河南日報》2014年3月20日)
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繫點。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一行赴蘭考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他來到基層幹部中間,走進人民民眾中間,並再次感受追溯焦裕祿同志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和道德情操,強調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
一路輕車簡從,一路親民務實,一路深情寄語。兩天的密集行程中,習近平走村入戶、訪貧問苦,察看便民服務、傾聽民眾呼聲,召開座談會,和縣、鄉鎮以及村基層幹部親切坦誠交流,悉心聽取基層幹部民眾意見建議。總書記的殷殷牽掛和諄諄囑咐,寄託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南的親切關懷,溫暖著河南億萬父老鄉親的心田。
習近平說,蘭考縣的教育實踐活動開局良好,熱身早、載體好、起步實,活動安排既體現中央精神,又有鮮明特色,這是蘭考縣委認真部署和組織的結果,是蘭考廣大幹部民眾積極參與和支持的結果,也傾注了河南省委、開封市委和中央巡迴督導組、省委督導組的努力。
“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3月17日10時許,習近平一下飛機,就直奔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這是他時隔5年之後,第二次來到這塊精神聖地。
紀念館就坐落在蘭考縣城北昔日黃河故道的沙丘上。泡桐林立,松柏蒼翠,紀念館正門前的焦裕祿事跡群雕,沐浴在和煦春風和溫暖陽光里。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神情莊重。
館裡展出的300多幅版面、照片,90多件遺物,生動展示了焦裕祿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焦裕祿調查“三害”奔走數千華里的路線圖,下鄉救災時使用過的雨傘雨衣,他穿過的縫有幾十個補丁的被褥……在紀念館裡,習近平傾聽著,詢問著,沉思著,深切緬懷這位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再次踏上蘭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靜。剛才,儘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但我還是想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因為這裡的每一件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總書記深情地說。
焦裕祿對子女要求嚴格,發現兒子焦國慶看了一場“白戲”後,他親自製定了《幹部十不準》。在寫有《幹部十不準》的展覽牆前,總書記駐足良久,仔細觀看。習近平感慨地說,“十不準”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就拿看白戲這條說,除了規定一律不準送戲票之外,還強調不能把前10排的票光賣給機關和幹部,這就教育領導幹部如何針對身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具體舉措。
在紀念館序廳,看到焦裕祿的五個子女焦躍進、焦守鳳、焦國慶、焦守雲、焦守軍等候在那裡,習近平快步走上前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
“身體都挺好吧?後代都好吧?現在工作生活都好嗎?”習近平關切地問道。“都很好,謝謝總書記關心!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傳承好父親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一代一代地保持傳承下去。”焦守雲激動地回答。她還告訴總書記,省里又拍了一部介紹焦裕祿的紀錄片,從蘭考到山東、洛陽,自己跟著攝製組走了一趟父親走過的路。習近平表示,紀錄片也是很好的形式,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
置身焦園,睹物思人。習近平動情地說,5年前我到蘭考參觀了焦裕祿同志事跡展,今天來再次深受感動。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恆。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學習什麼、弘揚什麼?總書記進行了精準概括: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怎樣學習、怎樣弘揚?總書記做出了明確指示:“深學、細照、篤行”。深學,就是要組織黨員、幹部一點一滴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字一句學習焦裕祿同志的言論,重點把焦裕祿精神學習好、領會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細問不明白,沒有觸及靈魂。學習要同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相互融通中把握黨的民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把握改進作風的重點。細照,就是要引導黨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反覆照一照,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差距中增強動力和措施。篤行,就是要引導黨員、幹部向焦裕祿同志看齊,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民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希望通過弘揚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在蘭考大地迴響。
“要把民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
總書記時刻記掛著民生民情,調研中,他步履堅定地丈量著民情,心細如髮地感受著民生。
位於陽光大廈的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大字格外醒目。17日15時,習近平走進一樓大廳,向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民眾問好,他先後來到地稅局、財政局、規劃局、房管中心的服務視窗,了解工作流程。在民政局視窗前,習近平詢問辦結婚證都需要什麼證件,每天來辦證的多不多,還特意讓工作人員遞過來一本結婚證,看看樣式,他親切地對剛剛在這裡領了結婚證的一對名叫楊坤、李丹丹的小夫妻說,“祝福你們!”
“你們這裡雙休日辦不辦證?”總書記問工作人員。“辦,我們可以調休,但不能讓老百姓等。”
“那就等於是全天候服務了。”總書記滿意地點點頭。
習近平說,便民服務平台建得好不好,關鍵看服務實效。服務時效最根本的還是我們內在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沒有條件也會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他指著牆上張貼的“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么早”等“服務忌語”說:“跟民眾沒有感情才會出現這樣的忌語,如果把民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那態度肯定就會不一樣。”
2013年7月份以來,蘭考縣建立了集專線電話、熱線微博、手機簡訊、電子信箱、來信來訪“五位一體”的焦裕祿民心熱線,著力解決人民民眾反映的職能單位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四風”問題,習近平詳細了解熱線的運轉機制,認真翻看督辦記錄,他說,把各種渠道的民眾反映綜合起來受理和解決,是一個好做法,既要注重提高辦事效率,又要建立長效機制。他叮囑說:“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
習近平還特別指出,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和視窗服務單位都要把為民服務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滿意不滿意為標準改進工作、改善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要把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辦得扎紮實實,辦出實際效果來。
農業現代化有哪些障礙?農村發展有什麼困難?農民致富中有哪些訴求?帶著對“三農”問題的關心,習近平一行趕往當年蘭考最大的風沙口——壩頭鄉張莊村。
柏油路兩邊,麥田成畦。微風拂過,仿佛能聽到麥苗拔節的聲音。
“習主席好!”“歡迎總書記!”看到電視上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村民們大聲問好,激動不已。
“鄉親們好!”習近平微笑而行,不時向大家點頭致意。
張莊村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村,村里現有200多戶貧困戶,主要收入就靠種地。受禽流感對市場造成的影響,村民閆春光去年養雞賠了1萬多元錢,一家5口至今還住在老式土磚房裡。
聽說總書記要來,閆春光85歲的奶奶張景枝特地換上過年才穿的大紅外套,從堂屋不時向外張望著。一進院,習近平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她的身體狀況,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扶她一起坐下。“下一步你咋打算?還是打零工?”“土地流轉出去,1畝地給你多少錢?”“種糧食,1畝地各種補貼有多少?”總書記不時詢問閆春光,並幫他出主意、想辦法。小小的堂屋裡,洋溢著暖暖親情。
臨走時,習近平還送上了米麵油等慰問品。“習主席真好啊!”張景枝眼含熱淚,緊緊攥著總書記的手。看到老人執意要送自己,習近平上前一步扶起老人,攜手一起走到院外,兩雙手久久沒有鬆開。
“總書記,快嘗嘗俺家的花生。”路過村民文偉清家時,文偉清興奮地端著一簸箕花生想請總書記嘗嘗。習近平拿起一個剝開,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頻頻點頭。
出了張莊村,北行數里就是黃河東壩頭段,’也是黃河典型的“豆腐腰”地段。“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就坐落在這段黃河水對面。1952年,毛澤東主席抵達這裡視察黃河,紀念亭里的石碑詳細記載著這段歷史,習近平走進亭子,逐字閱讀碑文。
習近平佇立岸邊,望著滔滔河水,不時向有關人員詢問黃河防汛狀況,詳細了解黃河灘區民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叮囑開封、蘭考的幹部要切實關心貧困民眾,帶領民眾艱苦奮鬥,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跟大家面對面交流,能夠了解人民民眾的真實感受和實際要求”
開展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向民眾學習、拜民眾為師”。基層幹部民眾對開展好活動有哪些意見建議,總書記非常關心。
17日下午,習近平不顧奔波勞頓,先後走進張莊村村委會辦公室、焦裕祿幹部學院教學樓1號教室,和蘭考鄉村部分基層幹部、普通共產黨員進行面對面交流、長時間座談,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兩場座談會的現場,都格外簡單樸素,沒有鮮花,沒有橫幅,場地也都十分狹小侷促。
“選擇蘭考作為我在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繫點,是因為這裡有焦裕祿精神。我們就住在焦裕祿幹部學院,出門就看得見焦裕祿當年種的泡桐,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查擺和切實解決我們黨員幹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能夠進一步促使黨員幹部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這次我專程到蘭考來,就是想請大家談一談,怎么開展好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怎么把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搞得更好,怎么更好地轉變風氣、轉變作風,使之更加適應為人民服務的要求。”
總書記親自主持的兩場座談會,每次的開場白都沒有離開過“焦裕祿”和“民眾”。總書記誠摯、親切的開場白,消除了緊張情緒,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村民游富田激動地說:“當年焦書記在張莊蹲點的時候,我還是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跟著焦書記一起在下馬台乾過活兒。現在習主席百忙中,大老遠來到俺這小村莊,俺們由衷地覺著焦裕祿精神又回來了,咱的‘老焦’又來了。”
對中央八項規定帶來的變化,壩頭鄉黨委書記體會很深:“以前我們鄉會議多、招待多、檢查評比多,一年下來招待費高達幾十萬元,八項規定實行以後,基層幹部應酬少了,招待費也沒有了,會議和檢查評比也少多了。”
張莊村第一書記程遠飛用“十個人八個牙”來形容農村黨員幹部年齡偏大的現狀。他認為,村級黨組織要想建設好,必須解決黨員隊伍老齡化的問題,同時要加強與外出務工青年黨員的交流聯繫。
東壩頭鄉楊莊村黨支部書記高當斤直言,“以前總感覺辦事不少,但民眾對我還是有意見。原因就是村裡的事都是我們村委會說了算,聽不進民眾的意見。前些天我在全體黨員會上做了深刻檢討,沒想到這么一檢討,老百姓和我的距離拉近了,也和我說實話了,我也能聽到老百姓需要反映的問題了。”
“啥事都要先當民眾的學生。走到民眾中,才能真正了解實情,找準方向。作為村幹部,能給民眾辦多少事就辦多少事,不管能力大小,只要一心想著民眾,處處想著民眾,民眾就會滿意。”
“幹部要到民眾里多泡泡,同民眾多聊聊,對照鏡子多照照,自己身上‘四風’的問題都改掉。”
“當工作感到沒辦法的時候,你就到民眾中去,問問民眾,你就有辦法了。”
“焦書記是一面鏡子,越對照越心慌,越對照越坐不住。深感‘四風’不剎不行,整改必須立即行動。”
發言中,無論是談問題,還是提建議,大家都直奔主題,說的都是接地氣的大白話,見真章的大實話。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插話,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54歲的村民李國平,現場朗誦了一首自編的歌謠:“二月里龍抬頭,現在農民真自由,青年男女創業去,紅紅火火闖九州……五月里五端陽,黨的政策可傳揚,種地不把公糧繳,補貼票子腰裡裝……”聽著這發白內心的質樸話語,習近平帶頭鼓掌並稱讚說,我們的民眾對黨的富民政策如數家珍,多么質樸、多么知道感恩啊。
總書記有著深厚的民本情懷。他表示,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同敵人作鬥爭,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的保護和支持,黨執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我們必須改進作風,只有這樣才能牢牢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獲得人民真心支持。
18日上午,在蘭考縣委辦公樓舉行的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就如何保持良好勢頭,確保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提出:準確把握活動的總體要求,為各項工作確立一個較高標準;準確把握活動的實踐載體,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準確把握活動的重點對象,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準確把握活動的組織指導原則,確保每個層級每個單位的活動取得實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特點和規律,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同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科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有規定就要執行,不能使規定變成“稻草人”
調研期間,總書記處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給黨員幹部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作風課”。
——總書記住在焦裕祿幹部學院一個普通的學員宿舍里。按照他的要求,房間未作任何改造和裝修,不放鮮花,不擺水果,和其他宿舍並無二致。
——每餐都是大鍋飯菜,沒有高檔食材,有著濃郁“河南味兒”的燴麵、胡辣湯、大燴菜等都端上了桌。18日的午餐,桌上擺的還是兩葷兩素,菜譜是紅燜羊肉、燒雙菇、清炒花椰菜、蘿蔔燒牛肉,外加一個粗糧排骨湯。總書記在蘭考吃的幾頓飯,從“內容”到“形式”,都跟老百姓在家吃的沒啥兩樣。
臨行前,他還專門委託工作人員按照學院每天80元的用餐標準,交了兩天共160元的一伙食費。
總書記在蘭考期間穿的那件深藍色外套,樣式和質地都很普通。
在18日上午召開的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總書記多次提及——焦裕祿同志生活簡樸、勤儉辦事,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他的衣帽鞋襪都是拆洗多次、補了又補。
總書記多次強調——有規定就要執行,否則規定就成了“稻草人”。
總書記殷殷提醒——和過去艱苦時代比一比、看一看,要有感恩知足之心。
總書記諄諄告誡——奢靡享樂是無底洞。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把得嚴才能防微杜漸。
總書記鄭重囑託——蘭考是焦裕祿戰鬥過的地方,在秉承焦裕祿精神、弘揚黨的作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希望繼續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中起好帶頭作用。
談起學習焦裕祿精神,說到動情處,總書記不由得深情吟讀起自己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於1990年7月15日填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里,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
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綠我涓滴,
會它千頃澄碧。”
總書記的這首詞,寫盡了黨的好乾部焦裕祿的為民情懷,也道出了無數人心中優秀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引人深思內省。
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還特意來到5年前他栽下的那棵泡桐樹前,仰望焦桐的挺拔身姿、追思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精神。 (原載《河南日報》201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