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無鼻角龍
- 拉丁學名:arrhinoceratop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鳥臀目
- 亞目:頜齒類,頭飾龍
- 科:角龍科
- 亞科:角龍亞科
- 屬:無鼻角龍
- 種:小臉無鼻角龍
- 分布區域:北美洲加拿大艾伯塔
- 發現者及年代:parks,1925
物種學史,分類,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物種學史
無鼻角龍的化石是一個部份被壓碎、輕微扭曲的頭顱骨,是於1923年由多倫多大學的挖掘團隊在艾伯塔省的紅麋河附近發現的,當地屬於馬蹄鐵峽谷組。在1925年,由威廉·帕克斯(William Parks)所發表、命名。
所有的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
分類
ceratopsia 角足龍類
neoceratopsia 新角龍類
coronosauria 冠飾角龍類
ceratopsoidea 角龍超科
ceratopsomorpha 角龍形類
外形特徵
由於無鼻角龍只有其頭顱骨,科學家對於整體的構造所知甚少。頭顱骨有著寬闊的頸部頭盾,其上有兩個橢圓形的開口,有著像鸚鵡的喙狀嘴。它的額角長度中等,但它的鼻角則較大部份角龍下目短及鈍。它的身體被假設是與角龍下目相似,根據頭顱骨的大小,無鼻角龍的身長估計有6-8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