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獨搖草(豆科舞草屬植物舞草的別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無風獨搖草,豆科舞草屬植物舞草的別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無風獨搖草
  • 別稱:舞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豆目
  • :山螞蝗族
  • :舞草屬
  • 分布區域:分布於福建、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台灣等地。
原植物,產地,採收加工,藥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
無風獨搖草是小灌木,高1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花紫紅色,萼齒短;龍骨瓣具爪;莢果鐮形或直,背縫線稍縊縮,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獨搖草(《本草拾遺》),接骨草,紅母雞藥(《南寧市藥物志》),唱合草,風流草,自動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原:為豆科山螞蟥屬植物舞草的枝葉。

原植物

舞草 Desmodium gyrans(L.)DC [Hedysarum ryrans L.; Codariocalyx gyrans (L.) Hassk.]
小灌木,高達1米。莖有縱溝,無毛。葉柄長1~2cm;單葉或三出複葉,頂生小葉較大,長圓形至披針形,長5.5~10cm;寬1~2.5cm,先端圓或鈍,具短尖,下面有平貼的短柔毛,側生小葉很小,長圓形或條形;葉有自發性之運動,故名“舞草”。圓錐花序頂生,長達24cm,或為腋生總狀花序;苞片闊卵形,長約6mm,脫落;花紫紅色,長7.5mm;萼齒短;龍骨瓣具爪;雄蕊10;二體。莢果鐮形或直,長2.5~4cm,背縫線稍縊縮,有5~9個莢節。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產地

生於丘陵或山地小灌木叢中。分布於福建、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台灣等地。

採收加工

9~10月採收,曬乾或鮮用。

藥性

淡,微澀,平。

功用

活血,祛風,安神,鎮靜。

主治

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疼痛,風癬瘙癢,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煅存性,研末,1.5~2.4g。外用:鮮品搗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