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頜綱

無頜綱

脊椎動物亞門中最低等的一綱。外形似魚,但無上、下頜,口孔漏斗狀,濾食水體中有機碎屑或以口孔內的角質齒齧食。沒有骨質的中軸骨,亦無真正的偶鰭。多數體外被以骨質甲片。始見於奧陶紀,繁盛於志留紀、泥盆紀。可分為單鼻孔亞綱( Monomina)、雙鼻孔亞綱(Diplorhina)及圓口亞綱(CyclosLomata)。單鼻孔亞綱包括頭甲目及缺甲目( Anaspida),以頭甲背面兩眼之間有一個鼻孑L為其特點;雙鼻孔亞綱包括鰭甲目及盾鱗目( Coelolepida),其頭甲背面無單一的鼻孔;這兩個亞綱泥盆紀末即絕滅,為研究志留紀及泥盆紀地層的重要化石之一。圓口亞綱為延續至現代的少數營寄生生活的代表,具單一鼻孔,曾列為單鼻孔亞綱的一個目,但現多趨向於建立為獨立的亞綱。化石無頜類常通稱“甲冑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頜綱
  • 外文名:AGNATHA
簡介,形態特徵,分類,

簡介

無頜綱(AGNATHA)——最原始的脊椎動物(又叫圓口綱
亦稱無頜綱。
原始無齶魚類的一綱,包括七鰓鰻及盲鰻(總稱為圓口類)及某些已滅絕的類群。
現存的無齶綱種類無真正的齶、成對的附器及體鱗。骨骼為軟骨。以成對的鰓呼吸,具與低等魚類相似的肌肉、神經、感覺、循環及排泄系統。

形態特徵

七鰓鰻體細長似鰻。眼發達。鼻孔位於頭頂。背鰭低;尾鰭低,上下兩葉連續,包圍尾部。七鰓鰻以多角質齒的舌將自己吸附在體型大於七鰓鰻的硬骨魚身上,並吸食其血液。其唾液中含抗凝劑,有助於攝食。在淡水中生殖。幼體蠕蟲狀,稱為沙鰻或拭沙毫(ammocoete),鑽入河床的淤泥中,以水中的微小植物為食。3年後仔魚發生變態,發育成熟時返回海水中,生活史如此反覆進行。
盲鰻身體亦細長似鰻。無背鰭,但尾鰭伸延至身體的背側及腹側。眼退化,被覆蓋。鼻孔一個位於口上方。完全靠嗅覺覓食。舌上有角質齒,無明顯的漏斗狀口,舌周繞以許多短須。
盲鰻通常以尾鑽入海底,僅露出頭部以嗅獵物。通常食死魚或軟體的無脊椎動物。盲鰻具卵巢和睪丸兩種生殖腺,但僅其中一種有功能,故盲鰻非雌雄同體動物。雌體所產的卵孵出小型的盲鰻幼魚。
化石目包括骨甲魚目(Osteostraci)、缺甲魚目(Anaspida)、異甲魚目(Heterostraci)和空鱗魚目(Coelolepida),骨甲魚身體較七鰓鰻及盲鰻扁,頭部及鰓部覆以厚重的骨質甲。缺甲魚體側扁,這表明它們自由游泳而非鑽入泥沙。異甲魚身被厚重的甲冑,每側口角處各有一個鼻孔,而不像七鰓鰻和盲鰻那樣只有一個鼻孔。空鱗魚目繁盛於晚志留紀(4.21億~4.08億年前),對該目所知甚少。
本綱是最原始的脊椎動物,現生者雖不多,但化石種類很多,最早見於早奧陶世,尤其在志留紀中晚期與泥盆紀的地層中頗為常見。它們的主要特點是無頜、無偶鰭、無真正的脊椎脊索發達。

分類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本綱(包括現生和化石種類在內)可分為五個亞綱:
七鰓鰻亞綱(Petromyzones)
盲鰻亞綱(Myxini)
骨甲亞綱(Osteostraci)或稱頭甲亞綱(Cephalaspides)
盔甲亞綱(Galeaspida)
異甲亞綱(Heterostraci)
前兩個亞綱為現生種類,現存屬種很少;後三個亞綱全為奧陶紀、志留紀和泥盆紀的化石類型,屬種十分繁多。現生種類和化石類型在體形方面相差很遠,又無中間環節的化石類型把它們連線起來,但有許多解剖上的共同之點可以比較,因此人們確信那些多種多樣的化石類群屬於早期繁盛的無頜類,泥盆紀之後絕滅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