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膠訂是一種不用鐵絲,不用線,而是用膠粘合書芯,從出書到自動完成的裝訂方法的印刷工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線膠訂
- 所屬類目:印刷工藝
- 特點:用線,而是用膠粘合書芯
- 常見問題:圓背、斜背書等
概述,操作要點,常見問題,
概述
無線膠訂是一種不用鐵絲,不用線,而是用膠粘合書芯,從出書到自動完成的裝訂方法的印刷工藝。其工藝流程大致為:配頁,進本,銑背,打毛,上側膠,上書背膠,包封面,成型,膠冷卻,雙聯,分切,裁切成品,堆積光本,檢驗成品,綑紮。
書本配頁後要進入膠包前的整理工作是無線膠訂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道工序。配頁後的本子如果在整理工序中未能整好就進入膠包,那么膠包後便會產生脫頁、散頁、空脊,皺脊等諸多種不良的質量問題。整理是將半成品書貼進行綑紮,將一定數量的書貼本放在綑紮機上一,兩端用板快擋靠,開動綑紮機,將疏鬆的書貼本進行壓實後再用繩帶綑紮。為了使壓實後的脊背僵硬整實,在壓實、綑紮後再用聚乙烯膠水在被綑紮的書背上塗刷一遍,待刷上的聚乙烯醇膠水乾燥後將扎繩鬆開,而後將每本疏理分開,轉入膠包。
無線膠訂中,銑背、打毛是關鍵的一道工序。銑背要根據紙頁的厚薄、折合的層數而定,一般要銑去1.4mm~3mm,打毛的深度要求在0.8mm~1.5mm。若銑背和打毛的深度不夠,必然影響膠的滲透,從而造成脫頁、散頁的質量缺陷。如果在膠包前的整理工序中書貼未闖齊、綑紮不平、不壓實就轉入銑背,那么這種質量缺陷的半成品在膠包機中被書夾夾緊後必然是書背不平,銑刀銑不到,書背打毛深度也不夠了,如上所述的膠不滲透、脫頁、散頁的質量缺陷則必然存在。所以,在膠包後的質量檢驗中如果發現脫頁和散頁,在檢查銑背、打毛深度是否合適的同時,也要檢查進入膠包的配頁,綑紮、壓實等工序的半成品加工質量情況。
膠訂上膠的部位在書脊和側邊,所用的熱熔膠也有區別,比如,書脊用的膜型號有H-970T,側邊用的膜型號有H-239T的,二者性能也有差異,熱熔溫度不一樣,掌握適當與否對上膠、膠訂的質量至為重要,熔膠的溫度偏高會使熔膠的過稀而粘度不足,熔膠溫度偏高會使膠過濃而無法滲透、流動,有的還會呈小粒狀塊附於脊面或側邊面上會使封皮皺摺、空脊。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發稿時間,不同廠家生產的熱溶膠,其性能也不盡相同(我們從實際使用中有這樣的體會),以我廠使用過的熱熔膠熱熔的溫度為例,有的側邊膠溫度120℃,書脊膠熱熔溫度為135℃ ,也有的側邊膠熱熔溫度為180℃,書脊膠熱為200℃。所以,使用中要根據材料的性能,掌握好合適的工藝參數,才能確保上膠質量。通常情況下,上膠後,側邊膠覆蓋的寬度以4mm~5mm為宜,書脊膠能滲透、填滿銑溝。上膠不均勻,膠上太薄,以及封面覆合機托板沒有按規定更換(或高低位置適當調整)時,膠包後的書本都容易產生空脊和皺背。這是膠包過程中必須注意控制和檢查的。
操作要點
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膠訂產品的好壞,在上崗前,廠家必須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首先了解膠訂機的性能、操作順序、維護原理和相應的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就會給產品質量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要增加一線人員對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了解,提高其技術素質和綜合能力。
其次,設備的完好率也是提高膠訂產品質量的基本保障。在生產過程中,設備一旦出現故障,應及時排除,讓機器始終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
1、膠訂工藝的配套措施
印刷品的價值,要靠最後裝訂出的成品來體現,各工序的質量、工藝必須服從裝訂的工藝要求,才能發揮出膠訂工藝的最大效益。首先,封面設計要符合膠訂產品的技術要求。拼版時,要在封面的天頭、地腳處多留出5~10mm的加刀,目的是防止封面短、書芯長而造成的拖膠和大量停機的問題。此外,裁切封面紙張的精度和膠訂產品質量也有著重要的關係,裁切出紙張的尺寸要一致,邊與邊的夾角必須成90°,上、下刀口要垂直,分切封面時尺寸要統一,不得有半點含糊。所以說,紙張裁切的好壞,是整個封面印刷、裁切精度的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
另外,無線膠訂書刊的掉頁、散頁問題有相當大一部分跟折頁有關,折頁出套過大,夾頁時撞頁不到位,都是造成掉頁、散頁的原因。所以,不管是機折頁還是手摺頁,四折頁時必須割口放氣,以免出套;一折頁或單頁最好採用粘頁的辦法去解決,這樣就可以保證不出現掉頁現象。書芯較厚、紙張定量較大的書刊,背膠膠層過薄也是掉頁、散頁的主要原因。如果銑背過深(超過了3mm),還會造成前口裁不開,出現縮頁現象。因此,要求操作人員嚴格掌握銑背深度,輪轉頁控制在3mm以內,平張頁控制在2.5mm以內,折頁出套要小於1.5mm。書芯過厚時要增加銑背槽的深度,增加背膠的厚度,大約為1.2~1.5mm,這樣書背就不易被折斷而掉頁了。
2、正確使用熱熔膠
熱熔膠的使用溫度要嚴格控制在使用範圍之內,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溫度太高,熱熔膠的流動性、滲透性會增加,但黏度和強度會下降,影響書刊的黏結強度;溫度過低,熱熔膠的黏度會增加,流動性和滲透性會受到影響,熱熔膠會變稠、變脆而黏結效果不佳。銅版紙書刊應選用一些質量較好、黏度較強的熱熔膠,因為其抗拉強度較高,黏結效果比較好。
另外,要根據當地的氣候變化,相應調整熱熔膠的使用溫度。在低溫、寒冷地方庫存的書刊,不要 用力翻壓書背,避免其凍脆斷裂。使用時需要先在室內緩解。
常見問題
1、圓背
書夾子中書位高及書帖闖齊台太低,書帖伸出應控制在11~12mm,應提高托實板位置;起槽刀太高,應降低起槽刀盤位置,書帖凹槽深度控制在1.0mm以內。
2、斜背書
膠溫過高,在落書時書背未固化而落斜,應根據紙質及季節變化調節膠溫,一般控制在160~180℃;機速過快,應使用固化時間短的膠,並降低機速;書夾子開口過大,應調到書帖厚度加15mm,並應同時調窄落書過道、擋桿。
3、書本訂口、切口部分不成矩形
4、封面粘壞
上封滾筒上有野膠,粘住書封面,成型機構下底板粘膠,兩側夾緊板有膠粘住封一、封四,所以應經常清除余膠,使用甲基矽油預防野膠;背膠輪上膠時間過長,產生野膠,應微調上膠時間,儘量不產生野膠並適度降低膠溫。
5、書封面褶皺或錯位
書夾子中書位過高,應提高托實板位置;起槽刀太高應降低起槽刀盤位置;膠水溫度太低應提高膠溫;勻膠棒留有膠水,應調整勻膠棒刮膠板間隙使其為零,並檢查勻膠棒內加熱管工作狀況;裝訂速度過快,應調低機速及延長乾燥時間後再裁切。
6、槓線
書帖闖齊台太高或書夾子中書位低,應降低托實板的位置;起槽刀太低,應提高起槽刀盤位置;托實機構側面夾緊力太大,應向外適量調節側夾緊板位置。
7、氣泡或蜂窩狀膠膜
書夾子中書位高及托實板太低,應提高托實板位置;背膠溫度太低或勻膠棒溫度太低,測量後提高溫度。
8、書背裂口或擠壓過度
書夾子中書位低,應降低托實板位置;上封滾筒壓力過大,應保證上封滾筒與書夾子體底平面之間間距9mm,上膠輪1上膠過多,應將上膠輪1與刮膠板的間隙調至0.2~0.5mm;上膠輪1過高造成壓力過大,應保證上膠輪與書背面接觸,能頂開書背,使膠少量地滲入書頁。
9、書前頭劈開或翻邊
銑背刀刃口鈍化,應把刀刃磨鋒利並經常去掉粘膠,最好不用該機進行返修書加工;銑背刀支撐盤調節不當,應重新調整。
10、散帖
銑背深度不夠;起槽的凹槽深淺不當、槽距不當,應使糟深1.0mm左右,間距在5~10mm之間;熱熔膠溫度過低,缺乏流動性和滲透性,粘接不牢,應按紙質提高膠溫;熱熔膠選型不當,應選擇與紙張克重規格相當的熱熔膠,對保存價值高的銅版紙書,應儘量避免用熱熔膠工藝裝訂,或採用先鎖線後上膠的方式,防止散帖。
12、書背中間部分不平整
書本在下落時落差過大,在小聯板上打出凹槽;膠溫過高使書背在上膠時厚薄不勻;起槽不光潔、紙毛未掉、背膠無法平整;銑背刀不鋒利、刀刃角度不對或與靠板間隙過大,造成銑背不光潔,上膠後不平整;托實板位置太低等。
應對症解決。
13、寬書背
起槽刀支撐板沒和書夾子體大平面對齊;上封滾筒過高,對書背形成壓力過大;背膠上膠輪1過高,使膠滲入書頁之間;書芯鬆散未捆緊等;銑背不光潔、毛糙。應對症解決。
14、楔形
上膠輪與書夾子體底平面間距過小,應降低上膠輪1位置。
15、膠膜不均勻
側膠和底膠裝置高低及里外位置沒調好;上膠輪與刮膠板、勻膠棒與刮膠板間隙調節不當,應重新調整;勻膠棒與書芯距離不準,勻膠棒加熱不好,勻膠棒與書背不平行等。應對症解決。
16、楔形膠膜
勻膠棒與書夾子體底面不平行;托實板與書夾子底平面不平行。應重新調整。
17、膠層有空隙
背膠裝置中膠太少,應保證加膠量;膠水溫度太低,應控制好膠溫。
18、書帖書封面定位偏移
書封面輸送導軌鏈沒有對齊,應使每一對拔塊平行並與側規垂直;上封滾筒略低,封面與書背吻合不實,托打後使封面復位。
19、封面粘接不牢
機速過快,膠的開放時間長,應使用與機速配套的熱熔膠;少量掉封面次品書未清除;書背起空,托實機構調節不當,托實壓力太小,應加大;膠層過薄,粘接不牢,應加厚背膠及側膠膠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