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唯識是佛學術語,十大論師中的難陀,於“四分說”中是二分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相唯識
- 性質:佛學文化術語
無相唯識是佛學術語,十大論師中的難陀,於“四分說”中是二分家。
無相唯識是佛學術語,十大論師中的難陀,於“四分說”中是二分家。他依據《攝大乘論》的“唯二依他性”之說,立相、見二分,並主張相分是依於識體,為識體所變的現象,本身並無體性,即相分與見分同一種子,所謂“心實境虛”,後人稱之為...
無相唯識派指的是印度的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一個支派。與“有相唯識派”相對。產生於5、6世紀,並且是以唯識古學難陀(Nanda,約450-530)、安慧(Sthiramati,約470一550)為代表。因難陀、安慧都是否認相分的真實性,故稱。難陀首創...
第五章 見分與相分 第一節 見分與相分 第二節 識的轉變說 第三節 識的認知 第六章 無相與有相 第一節 無相與無相唯識觀 第二節 有相與有相唯識觀 第七章 唯識性與三性 第一節 所顯現界、能顯現界與非顯現界 第二節 ...
無相唯識與有相唯識 在對“虛妄分別”的解釋中,彌勒、安慧、真諦從“無相唯識”的立場,分別為因,虛妄為果,只有一層心理建構,強調“識境同一”;窺基是從“有相唯識”的立場,強調虛妄與分別不同體,分別為能緣的依他起,虛妄...
較親勝稍後並發揮親勝學說的有德慧和安慧等,史家稱為前期瑜伽行派或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特別注意用因明的方法闡發瑜伽學說,是後期瑜伽行派或有相唯識派的先驅,陳那的後繼者有無性、護法、戒賢、法稱等。迨7...
蓮花戒對寂護的《攝真實》作了細注,著有《修買欠序》,進一步把唯識學說引入中觀派中去,提出了“無相唯識說”。師子賢著有《八千頌般若解說·現觀莊嚴明》,用般若思想貫通了中觀和瑜伽兩派理論。他們的思想傳入藏地後對顯教的各...
《攝論學派研究》是2006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聖凱。內容簡介 本文依“綜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脫詮釋學”的方法,以唯識古學與今學的比較為中心,對攝論學派進行整體的研究。我們利用電腦檢索《大正藏》,並且整理日本佛教...
《覺囊派教法史略》是2011-9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索南才讓。內容介紹 印度佛教從笈多王朝以後,僧侶們沉湎於繁瑣的經院式研究,內部派別之爭日趨激烈。瑜伽行派內部圍繞認識論展開爭論,出現了“有相唯識”和“無相唯識”。中觀內部以“空...
史家稱以上為前期瑜伽行派或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特別注意因明的研究,是後期瑜伽行派或有相唯識派的先驅者,其主要著作有《因明正理門論》《集量論》。陳那的後繼者有護法(530~610)、戒賢(529~645)和法稱。...
在唯識學派中,師屬於無相唯識派,其與有相唯識派論師智勝友的論爭,頗為著名。此外,亦嘗批判中觀派月稱(Candraki^rti)的學說。師之著作甚多。唯識方面,有︰《般若波羅蜜多教誡論》(Prajn~a^pa^ramitopades/a)、《中觀莊嚴...
二 種子假實與相續 三 本有與新熏 第五節 真妄與心識——攝論師的心識思想 一 大小乘心識差別 二 三識與一心二門 三 真妄與心識 結語 第三章 無相唯識與有相唯識 第四章 方便唯識與真實唯識 第五章 解性黎耶與阿摩羅識 ...
該派理論的奠基人是無著和世親。世親的繼承者有親勝和火辨兩家。較親勝稍後並發揮親勝學說的有德慧和安慧等,史家稱為前期瑜伽行派或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特別注意用因明的方法闡發瑜伽學說,是後期瑜伽行派或有...
第二章法相分學與唯識分學 第一節法相分學與唯識分學——從漢譯《集論》與《攝論》之“識”談起 一法相與唯識之區分 二法相分學:識作為了別/識別 三唯識分學:識作為了別/顯現 四有相唯識與無相唯識之別:識別與顯現 第二...
謂以金收獅子盡,金外更無獅子相可得,故名無相。謂正見獅子生時,但是金生,金外更無一物。獅子子雖有生滅,金體本無增減,故曰無生。——《華嚴金獅子章》金與獅子,同時成立,圓滿具足,名同時具足相應門。若獅子眼收獅子盡,...
佛學術語,雜語,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也。對法論七,有七名,真如,無我性,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也。唯識論九,有四名,勝義...
、《成唯識論》等論著。世親的繼承者有親勝和火辨兩家,較親勝稍後並發揮親勝學說的有德慧和安慧,以上稱為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是後期瑜伽行派的先驅。陳那的後繼者有護法和法稱,護法發展了世親和陳那的唯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