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抗奶源
- 飼養方式:小區式飼養
- 類型:健康安全
- 流程:多項
一、 什麼是“無抗奶”?,二、如何控制“有抗奶”源?,三、普通消費者如何判定“無抗奶”?,四、“無抗奶”概念提出的背景,五、“無抗奶”宣傳為何被叫停?,
一、 什麼是“無抗奶”?
“有抗奶”是不能作為食用奶原料進行加工生產的。我國頒布的《乳與乳製品管理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乳牛在套用抗生素期間和停藥後5天內的乳汁不得供食用。“有抗奶”對人體絕對是有害的,就算食品中殘留的抗生素很少,但經過長期食用後,可在體內蓄積、濃縮,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有過敏史的人會產生過敏反應;無過敏史的人會產生抗藥性;經常飲用抗生素殘留奶會破壞人體腸道菌群平衡;抗生素長期在人體內聚集,會對人體臟器產生毒性作用。
二、如何控制“有抗奶”源?
採用小區式飼養方式,建立奶牛檔案,將非健康牛隔離飼養,奶牛使用抗生素期間的牛奶停止收取,停藥一周后奶樣通過抗生素殘留檢測為陰性才能列入健康牛奶,完達山從源頭上確保“無抗”奶源,以保證奶粉的優秀品質。
三、普通消費者如何判定“無抗奶”?
普通消費者很難從乳品的外表和味道來判斷是否是無抗奶,不過如果不怕麻煩,也可以自行做一下檢測。方法是:
2、加熱牛奶:用小茶匙取20茶匙量的鮮牛奶,放於不鏽鋼杯中。加熱至沸,並保溫3分鐘。在加熱時用筷子不斷攪拌,防止牛奶結塊。火力不要太猛以免燒焦牛奶。
3、接種:將牛奶倒入玻璃瓶中蓋好蓋,自然冷卻至38℃備用(如果沒有溫度計,也可以用手觸摸玻璃瓶外壁感覺接近體溫即可)。然後用乾淨的小茶匙取一茶匙優酪乳(用大企業近期生產的優酪乳以保證質量),放入牛奶中,用乾淨的筷子攪勻。
4、培養:將牛奶蓋緊橡皮塞,放於溫室中培養。可以用乾淨的毛巾包在玻璃瓶外面。溫度要求在20—38℃之間,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觀察效果。大約需6—12小時可以看到結果,溫度高些所需時間短,溫度低些所需時間長。
5、觀察結果:如果經發酵培養得到凝固和有乳酪香的優酪乳,就證明所檢測的牛奶中沒有抗生素,是無抗奶;如果牛奶沒有發酵則很可能是有抗奶(也可能是溫度沒控制好所致)。這種方法也曾經用來家庭自製優酪乳,只需在熱奶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四、“無抗奶”概念提出的背景
一、“無抗奶”是怎么回事
“無抗”作為國際乳業一項沿用多年的市場準入標準,對國內企業來說並不陌生。然而,在2002年4月由經貿委有關部門召集的一次乳業研討會上,我國南方某乳業公司巨頭宣稱將在上海實現“無抗奶”,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此也引發了國內對“無抗奶”這一根本不新鮮的專業名詞的輪番炒作。
無抗奶,顧名思義,即為不含抗生素的牛奶,只要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奶生產出的牛奶即為“無抗奶”,這並不是一種新的牛奶品種。牛奶為什麼會含有抗生素呢?據專家介紹,乳牛在季節變換時非常容易患乳腺炎,飼養員一般採用將抗生素直接注射到奶牛乳房部位進行治療。牛奶的國家標準GB5409-85,其中這樣寫道:凡經抗生素(抗菌素)治療過的乳牛,所產的牛乳在一定時期內仍殘存著抗生素。對抗生素有過敏體質的人服用後就會產生過敏反應,也會使某些菌株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但在這項國家標準中“不得收購”的條款中第六條同樣作出了相應規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對牛乳有影響的藥物治療期間的母牛所產的牛乳和停藥後3日內的牛乳不得收購”。 可見我國對於牛奶是否含有抗生素一直是有所規定,而且不收購剛停藥3天時間內的牛乳也早已經成為了牛奶加工廠的一個行規。
二、提出“無抗”概念的背後
雖然,“無抗奶”的神秘面紗已經被揭開,但為什麼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大的乳製品公司都打出“無抗奶”的旗號?為什麼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國內市場就掀起了一陣“無抗奶”風潮?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一番隱情呢?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有抗”、“無抗”絕不僅僅是一項檢驗指標達不達標的問題,事件的背後隱藏著深層次的東西。一些企業在廣告中宣傳的“無抗奶”,其實只是個概念,是一種商業包裝,這無非是牛奶大戰的戰火從價格競爭燒到了炒概念的結果。 其實“無抗”作為國際乳業一項沿用多年的市場準入標準,對國內企業來說,並不是新東西。我國在2001年10月開始實施的《無公害食品生鮮牛乳》標準中,對鮮乳衛生已經提出了“抗生素不得檢出”的要求。乳品共有20多個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和衛生指標,其中“無抗”指標僅僅是13項衛生指標中的一項而已。 在這個“無抗”已經不新鮮的時候忽然提出“無抗”概念,顯然是飽含其他用意。據業內人士分析,國內乳品企業現在已經達到1500家,其中日加工能力超過100噸的企業只占5%,大部分在20噸以下。而“無抗奶”概念的推出,則在很大程度上是這些占有資金和技術優勢的規模比較大的外資或合資企業伺機謀求擴張,並同時完成對中國乳品市場的兼併。
五、“無抗奶”宣傳為何被叫停?
2009年 5月6日,衛生部官方網站通告,近期少數乳品企業宣稱生產“無抗奶”,誤導消費者,嚴重擾亂了乳品生產經營秩序。衛生部、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家食藥監局聯合發出公告,嚴禁在乳品標籤、標識和廣告中宣傳“無抗奶”等不科學、不符合實際的內容。 早在2002年,光明乳業率先提出並推廣“無抗奶”這一概念,其後北京三元亦步亦趨地推“無抗”概念,欲借“無抗奶”欲蠶食全國市場實現企業擴張。緊隨這些乳業巨頭之後,福建最大的乳品企業─長富宣布只賣“無抗奶”,南京奶業聲稱自己的原奶將按“無抗奶”的標準來收購,已經被北京三元收購的上海全佳,更是在自己的DHA牛奶上標明“採用優質無抗生素鮮奶製成”,武漢友芝友自年初開始利用當地國有農場奶牛統一圈養的優勢向“無抗”過渡,炒作“無抗奶”概念。現今這一政策的出台,讓長達7年的“無抗奶”爭論畫上了休止符,也給一些多年將此作為賣點的企業潑了一盆冷水。
解抗劑掩蔽抗生素 添加劑或成叫停主因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叫停“無抗奶”則是源於添加劑問題。
今年3月9日,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印發給公安、農業、工商、質檢等部委的通知——《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近期工作重點及要求》,衛生部指出,β-內醯胺酶(解抗劑)可以用來掩蔽抗生素,冒充“無抗奶”。
我國自2006年7月起對所有生鮮牛奶強制檢測抗生素含量,超標者不可出售。而解抗劑的作用就是將有抗奶中的超標抗生素分解掉,使原奶順利通過檢測。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官方叫停“無抗奶”並不單單是企業過度宣傳,而是為了防止部分企業為了做到“無抗”,在牛奶中使用解抗劑。
加強奶源建設 保障奶源無抗
資料顯示,我國奶源建設整體狀況並不太令人樂觀,牧場奶源的質量相對而言管理控制較為容易,但“千家萬戶”式的奶牛養殖散戶質量控制並不容易。據專家介紹,國內企業現大多採用“公司+農戶”的方式組織原料奶的生產,公司與農戶的關係比較鬆散,這種經營方式的最大問題就是難於監控農戶在短期利益驅使下的不規範行為,在散養的條件下,各家各戶的飼養管理方式不同,奶牛出現的問題也各種各樣。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奶站或乳品企業很難及時發現奶牛或牛奶的問題。
與此同時,沒有檢測是萬萬不能的,但檢測也不是萬能的。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不規範的乳品企業的做法是,在對原料奶檢測之後,並不是拒絕收購抗生素殘留超標的生奶,而是壓價收購,用抗殘合格的生奶做優酪乳,抗殘超標的做成常溫奶和奶粉。 總之,“無抗奶”宣傳雖然被六部門叫停了,但是牛奶“無抗”標準則要嚴格執行。要想實現全行業“無抗”還有待時日,它不僅需要奶源建設模式和管理水平的相應提升,政府相關部門嚴格監管,對市場上的牛奶進行定期抽檢並對抽檢出的品牌進行公布,並強化懲處力度,促進企業對牛奶中抗生素的重視,儘早實現行業“無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