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其特點是參加者都自帶茶葉、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我茶會
  • 構思人物:千利休
  • 起始時間:1587年10月1日
  • 四啼:和,靜,怡,真
茶會介紹,注意事項,茶道基本精神,

茶會介紹

在茶會中以茶對傳言,廣為聯誼,忘卻自我,打成一片。
由來與發展
只要熱愛茶道,無論武士、商人、農民百姓,只需攜茶釜(茶具一種,煮水的壺)一隻、水瓶一個、飲料一種,即可參加。沒有茶,拿米粉糊代替也無妨。不必擔心沒有茶室,只需在松林中鋪兩三張榻榻米即可,沒有榻榻米,用一般草蓆也可以,可以自由選擇茶席的位置。除日本人外,愛好茶道的中國人也可出席。無論何人,只要光臨秀吉的茶席的,均可以喝到秀吉親自點的茶。
無我茶會
這篇文告一出,應者雲集,在茶會當天,茶席一個接一個,達到800之多。秀吉更是擺出了他曾經在天皇和明朝使節面前炫耀過的黃金茶室-完全用黃金為材料建造茶室。
北野大茶會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當時茶風的昌盛,而這次盛會也可以看作第一次無我茶會。
由台灣陸羽茶藝中心蔡總經理榮章先行建議和構思,陸羽茶藝中心所屬陸羽茶道教室的同學們進行實習,於1990年6月2日在台灣妙慧佛堂舉行首次佛堂茶會。經數次改進與再實踐,於1990年12月18日進行了首屆國際無我茶會。茶會由陸羽茶藝中心主辦,在台灣十方禪林舉行,題名為“中日韓佛堂茶會”為讓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會就演成無我茶會。會場可設在雅淨的室內,更多的是利用風景秀麗的露天空曠地;人數不限,不分膚色國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職業職位;精神在於心靈溝通,一味同心。1991年10月14—20日由中、日、韓三國七個單位聯合在福建和香港舉辦了幔亭無我茶會,除進行兩次無我茶會外,還進行了三次茶藝觀摩,並在武夷山立了紀念碑正面的碑文為“幔亭無我茶會記”反面的碑文為“無我茶會之精神”1992年11月12—17日在韓國漢城韓國國際茶文化協會主辦了第四屆國際無我茶會。出席茶會的有中、日、韓三國和香港地區代表共300餘人。經各代表團團長會議討論,隔2年輪流在各處召開1次。
無我茶會精神
無我茶會是一種“大家參與”的茶會,其舉辦得成敗與否,取決於是否體現了無我茶會的精神。第一,無尊卑之分。茶會不設貴賓席,參加茶會者的座位由抽籤決定,在中心地還在邊緣地,在乾燥平坦處還是潮濕低洼處不能挑選,自己將奉茶給誰喝,自己可喝到誰奉的茶,事先並不知道,因此,不論職業職務、性別年齡、膚色國籍,人人都有平地等的機遇。第二,無“求報償”之心。參加茶會的每個人泡的茶都是奉給左邊的茶侶,現時自己所品之茶卻來自右邊茶侶,人人都為他人服務,而不求對方報償。第三,無好惡之分,每人品嘗四杯不同的茶,因為事先不約定帶來什麼樣的茶,難免會喝到一些平日不常喝甚至自己不喜歡的茶,但每位與會者都要以客觀心情來欣賞每一杯茶,從中感受到別人的長處,以更為開放的胸懷來接納茶的多種類型。第四,時時保持精進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與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別,要時時檢計使自己的茶藝精深,第五,遵守公告約定。茶會進行時並無司儀或指揮,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項目進行,養成自覺遵守約定的美德。第六,培養集體的默契。茶會進行時,均不說話,大家用心於泡茶、奉茶、品茶,時時自覺調整,約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個茶會快慢節拍一致,並專心欣賞音樂或聆聽演進,人人心靈相通,即使幾百人的茶會亦能保持會場寧靜、安詳的氣氛。

注意事項

1.自帶茶具、茶葉。
茶具可據茶類而定,儘量小巧簡便。
茶具:壺一把、杯子四隻,奉茶盤茶巾、熱水瓶(茶會現場通常是不準備熱水的,所以出門前請將熱水備好)、坐墊各一。
2.茶具擺放形式
每人依號碼找到位置後,將自帶坐墊前鋪放一塊泡茶巾(常用包壺巾代替),上置沖泡器,泡茶巾前芳是奉茶盤,內置四隻茶杯,熱水瓶放在泡茶巾左側,提袋放在坐墊左側,提袋放在座墊右側,脫下大鞋子放在坐墊左後芳。
3.奉茶方法
按約定時間開始泡茶,泡好後分茶於四隻杯中,將留給自己飲用的一杯放在自己泡茶巾上的最右邊,然後奉茶盤奉茶給左側三位茶侶,第一位奉茶人將杯子放在受茶人的最左邊,第二位奉茶人將杯子放在受茶人的左邊第二位,第三位奉茶人將杯子放在受茶人左邊第三位。如果您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只要將茶放在他(她)座位的泡茶帽上就好;如您在座位上,有人來奉茶,應行禮接受。待四杯茶奉齊,就可以自行品飲,喝完後,即開始沖第二道,第二道奉茶時拿奉茶盤託了沖泡器具或茶盅依次給左側三位茶侶斟茶。進行完約定的沖泡數後,就要安坐原位,專心聆聽,結束後方可端奉茶盤雲收回自己的杯子,將茶具收拾停當,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場地。

茶道基本精神

何謂茶道?茶道是藝術、禮儀、修行還是技術手段?不同的國家、學者,不同的傳統文化群體,對茶道定義眾說紛壇,莫衷一是。由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可以窺見什麼?
茶是一份神秘的領悟,是一種奇妙的想像。實際上,正如茶藝的豐富繁盛,茶道也是茶人多樣的心靈感受。茶道是心。
日本茶道嚴格謹慎,是軍事,是宗教。中國茶道自然謙和,是山水,是晚霞。有人能喝出刀光劍影、兵戈鐵馬,有人卻喝得行雲流水、風調雨順;有人對茶而當歌,有人飲茗如苦藥……不同的思想人格,將是不同的茶道。
中國茶道有“四啼”:和、靜、怡、真。“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和而陰陽相調,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國大飾大道大儒三家思想雜揉的具體體現。
“靜”是中國茶道靈魂能以莫立和實現的憑藉,“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是一份殘缺的心靈。“怡”是“靜”的怡,“和”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脈搏,是瞬間的人生頓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絲絲感動和一次次顫抖。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品茶人的心靈宗教,是白開水中的人生況味,是無字書里的千言萬語,是情侶眼眸的默默對視。“真”是“和”的真,“靜”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參悟,是透徹,是從容,是圓寂,是宇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