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代詞

無定代詞,指在句子中,一般只被允許充當主語,一般指人,有時候也指代事物,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定代詞
  • 無定代詞:或”“有”和“莫”“無”
  • 現代漢語:沒有這一類代詞.
  • 肯定性代詞:“或”和“有”
詞性解析
“或”“有”和“莫”“無”是古代漢語中特有的無定代詞代漢語中特有的無定代詞,現代漢語中沒有這一類代詞.
“或”和“有”字是肯定性無定代詞,我們要根據它們所指代的對象不同,作不同的翻譯。例如:
或勞心,或勞力。(《孟子 ·許行》)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史記· 陳涉起義》)
有時候“或”字前面出現先行詞,“或”字指代其中的某些人或某一個人。例如:
宋人或得玉。(《左傳· 襄公十五年》)
曹人或夢眾君子立於社宮而謀亡曹。(《左傳 ·哀公七年》)
“或”“有”字還常常前後呼應,表示列舉得不同的情況。這時“或”仍然是無定代詞,它既可以指人(譯為“有人”),又可以指物(譯為“有的”)。例如: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孟子 ·梁惠王上》)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孟子 ·許行》)
這種用法得“或”字不是表示選擇的連詞,不能理解成“或者”,這是應當特別注意的。
“莫”“無”字是否定性無定代詞,在句子中,一般也只充當主語,可以用來指代人,也可以用來指代事物。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有誰”或“沒有什麼東西(事情)”。“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範圍,也可以沒有範圍,或者不指出範圍。我們也要根據它們所指代的對象的不同,作不同的翻譯。例如:
群臣莫對。(《戰國策 ·楚策》)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墨子 ·公輸》)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莊子·秋水》)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韓非子 歷山之農者侵畔》)
前三例是一定範圍的否定。“群臣”“宋”“天下之水”是“莫”所否定的範圍。後一例沒有指出範圍,是最廣泛的否定。
“莫”字在先秦作品中,大致都可以理解為無定代詞。漢以後,“莫”字逐漸產生了新的用法,成為了否定副詞,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相當於“勿(不要)”。例如:
秦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史記·商君列傳》)
有時也用於陳述句,相當於“不”。例如:
諸將皆莫信。(《史記·韓信破趙之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