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焙烙”是一種陶罐。焙烙玉(焙烙火矢)是這種陶罐型容器中填入火藥,點燃導火線投擲向敵人的類手雷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焙烙
- 定位:類手雷武器
- 材質:陶
- 別名:焙烙火矢、焙烙玉、鐵烙錐
- 所屬:日本
- 知名使用者:雜賀眾
概要,發展,起源,
概要
陶具上有繩子,通過圓形擺動利用離心力投擲,殺傷敵兵為主要目的的武器。同時會引燃附近的木質結構。類似於現代的燒夷彈,爆發力和容器的碎片為殺傷的主力,火的威力較低。村上水軍,乃美水軍,児玉水軍等瀨戶內海的水軍為主使用。
將改裝的“焙烙玉”放入大炮,被稱為“焙烙火矢”。以鐵炮傭兵團為人所知的雜賀眾,在船上等使用這種武器而出名。
這種武器是為了對抗織田信長要求九鬼嘉隆建造的鐵甲船(木身鐵皮的大型安宅船)而開發的。亞洲東部在西洋各國大型火炮技術尚未引入之前,這種投擲彈兵器在攻城戰和海戰中多次使用。原本,建築物和船隻是木造的。焙烙比依靠衝突力為主的大炮,更有效的發揮燃燒作用。(另一方面,當時海戰中,大炮威力不足不是決定性因素,當時最終依靠的還是接舷戰和白刃戰決勝的時代)。特別是歐洲的帆船是外海上的航海的設計的。而戰國時期的日本海戰主要是在內海、近海的海戰,更加特別化。船體上建造了很大的城牆的結構,向建築間隙不斷的投擲爆炸物的戰術比較有效。因為這個原因,攻城戰和水戰,配置消防人員將發揮了重要的戰鬥力。
發展
其進一步發展,如“棒火矢”,參照“飛火神鴉”的火箭型武器也製造出來。但是慶長年間並無實戰記載。日本史學家磯田道史實地調查,甲賀忍者的古書《毒藥之方》(1681年-17世紀末)記載:棒火矢搭載毒物射向城郭,射程30丁(三公里。有火藥量調節和風速而可能發生變化)。另一個例子:廣島城牆內一千米範圍,可直接從城外攻擊。棒火矢的登場,使得火炮攻擊的遠程打擊出現飛躍。
起源
北宋《武經總要》對類似手榴彈狀的炸彈稱為“鐵烙錐”。日本沿襲此稱呼為“焙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