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又稱第二次難波沖海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天正六年(1578年)於木津川口(今大阪灣)爆發的一場海戰。交戰雙方是:九鬼嘉隆率領的織田水軍和兒玉就英、村上武吉率領的毛利聯合水軍。

織田軍因使用了鐵甲船,而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基本介紹

  • 名稱: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又稱第二次難波沖海戰)
  • 地點:木津川口(今大阪灣)
  • 時間:天正六年(1578年)
  • 參戰方:毛利家;織田家
  • 結果:織田家勝
  • 參戰方兵力:毛利軍:戰船600餘艘; 織田軍:鐵甲安宅船6艘
  • 傷亡情況:毛利軍:被擊沉50餘艘;織田軍:幾乎無傷亡
  • 主要指揮官:毛利軍:兒玉就英、村上武吉;織田軍:九鬼嘉隆
戰爭背景,戰爭詳解,戰前準備,戰事起因,淡路海首戰,再戰大阪灣,鐵甲船顯威,毛利軍敗退,戰後影響,意義,爭議,

戰爭背景

毛利家在石山合戰中支持石山本願寺,與信長敵對。
天正四年(1576年)7月13日,毛利家受石山本願寺請託運送物資支援,派遣村上水軍前去運送補給。信長方面派遣九鬼嘉隆率軍前往阻止。雙方在大阪灣的木津川附近發生了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在數量上有絕對優勢的毛利水軍以焙烙火矢攻擊,導致了織田水軍重大傷害,幾乎全軍覆沒。毛利方面取得了大阪灣的制海權;本願寺方面成功獲取了極其珍貴的作戰物資,極大延緩了織田方面石山攻略的進度。

戰爭詳解

戰前準備

自第一次難木津川口之戰後,織田信長令九鬼嘉隆針對毛利軍的“焙烙火矢”製造出“耐燒”的,表面鋪設3毫米厚鐵甲,載重量1500石的大型安宅船。從天正四年(1576年)至天正六年(1578年),九鬼嘉隆從紀州熊野地方調來適宜用來建造船隻的上等木材,回到居城鳥建立起造船基地,設計製造鐵船。嘉隆吸取舊式的軍船、明朝船隻以及歐洲船隻的優點,設計製造了一種全新的軍船。這種軍船寬七間(約12m),全長十二間(約21m),相對於當時其他的軍船來說,是龐然大物了。巨大的船體是用最好的木材構築而成,最外層覆蓋鐵板用於加固和阻燃。這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鐵甲船”。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嘉隆建造了6艘這樣的安宅船。同時為了發揮九鬼水軍擅長的炮擊術,又在船頭和側面各安裝了3門大炮。艦體全身覆蓋鐵板的軍艦,在當時的世界是非常珍貴的。在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給葡萄牙王國的報告信中提到,“(這)和王國的船相似,這種船在日本能夠被建造出來實在令人吃驚”。
而由於訊息封鎖的嚴密,毛利水軍對此毫無察覺。

戰事起因

織田信長為雪第一次難木津川口之戰之恥辱,重奪大阪灣的制海權,完成對石山本願寺海上補給線路的切斷,織田信長開始第二次進行對石山本願寺的完全封鎖包圍。應本願寺的邀請,毛利家再度派出水軍前往支援。

淡路海首戰

天正六年(1578年)6月26日,九鬼嘉隆率領鐵甲船六艘,瀧川一益率領大船一艘,從熊野浦出發,向大阪灣前進。途中經過淡路海上的時候遭到雜賀眾眾多小船的攻擊,九鬼嘉隆採取一齊射擊的戰術,輕鬆將其擊潰。7月17日抵達堺港,次日抵達大阪灣,在重要地點完成兵力配置以後,再度對大阪灣開始進行封鎖。
9月27日,九鬼艦隊接受信長的檢閱。信長在參觀後對鐵甲船極為滿意,賜給嘉隆黃金二十枚及九人扶持。

再戰大阪灣

得到大阪灣再度被封鎖的訊息後,同時應本願寺的邀請,毛利家再度派出村上吉、兒玉就英率水軍前往支援。天正六年11月6日晨,毛利水軍出現於木津川附近,九鬼嘉隆率隊迎擊。
戰爭伊始,九鬼嘉隆將艦隊呈“一”字排開。而毛利軍依然展開“蝴蝶之陣”,由兒玉就英率隊開始對九鬼水軍進行分割包圍戰術。九鬼嘉隆看起來無法抵禦敵軍,鐵甲船上火繩槍的也攻擊無法阻擋行動迅速的村上水軍的逼近,行動遲緩的鐵甲船不久就被村上水軍包圍。

鐵甲船顯威

由於在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中大敗織田軍,因此,對於曾經的手下敗將顯得不屑一顧。村上武吉在兒玉就英隊將織田軍包圍後向南移動,企圖直接越過封鎖線。此時,九鬼嘉隆引船衝擊毛利船隊,由於小早船吃水淺,毛利軍的數艘戰船竟被直徑撞翻了。村上武吉大驚。
毛利水軍故伎重演,用“焙烙火矢”對織田軍進行火攻,因鐵甲船高大而覆有鐵皮,使得火矢命中船體後不能插入,紛紛落入水中,鐵炮發射的彈丸亦被彈開。
一計不成,毛利水軍只好改變戰法,利用數量和速度上的優勢逼近鐵甲船,企圖進行跳幫接弦戰。村上武吉遣五路船隊殺向織田軍,就在毛利水軍接近之時,織田軍用大炮攻擊對方大將所在的指揮船。在九鬼嘉隆的指揮下,織田採用集火戰術,將所有火力集中在一艘船上,一次齊射直接打掉了毛利水軍數艘先發的指揮船。被震懾後,毛利水軍不敢再靠近。

毛利軍敗退

隨後,九鬼嘉隆率船隊主動推進,接連擊沉數十艘毛利戰船。毛利水軍毫無應敵之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戰船一艘接一艘的被打掉。村上武吉和兒玉就英只得下令撤軍。
至此,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以織田軍取得壓倒性勝利而告終。

戰後影響

這一戰使得大阪灣的制海權歸於織田,淡路島以西仍歸於毛利。同時石山本願寺方面對毛利氏方面支援的希望徹底斷絕,本願寺士氣低落。一年後本願寺顯如與信長在正親町天皇調停下下達成和解,顯如撤出本願寺,前往紀伊,長達十一年的石山合戰畫下了句號。

意義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的勝利使得織田信長再次控制了大坂灣的制海權並確立了在石山合戰中的優勢,直接推動了織田家統一近畿。九鬼嘉隆則從信長那裡獲得了攝津野田、福島一帶共七千石的領地的獎賞,使得總石數高達三萬五千石,被稱為海賊大名。
同時,此戰是世界史上最早出現鐵甲船的戰鬥,具有劃時代意義。

爭議

此戰的爭議在於鐵甲船的真實性。否定者的依據是從當時的技術及各方面來是看不可能造出鐵甲船的。
但從《信長公記》、《多聞院日記》、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給葡萄牙王國的報告信的記載來判斷,確有此事。包裹鐵板裝甲的問題,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因為在此之後的五十七年後,即1635年,由德川幕府的海軍總將向井忠勝主持建造的史上最大的安宅船“安宅丸”(又名“天下丸”),其以船體及櫓桿的防火、防侵蝕為目的而採用的銅板包裹技術在幕府的官方文獻中是有確鑿記錄的。也就是說在1635年,在軍艦表面覆蓋金屬板的構思和技術是可以確認其存在的。既然在德川幕府時期已經存在,那么,在此之前如果沒有可供參照的標本,幕府作為日本當時的合法的政府,其官方記錄上應該會有詳細明確的記載為首次。而事實上並沒有。因此對於“鐵甲船”是否包裹鐵板裝甲一事,是肯定的。加之,當時織田家領地縱貫近畿平原與濃尾平原,又有“樂市樂座”的商業政策,財力充足,因此造船所需物資錢銀,不成任何問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