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烝
zhēng
<動>
(形聲。從火,丞聲。本義:火氣上行)
同本義 [evaporate]
<名>
古代冬天祭祀
參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桓公五年“閉蟄而烝”(P107) (中華書局)
<書>
眾多。(烝民:眾民,百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煑仍切《集韻》《韻會》諸仍切,𠀤音蒸《說文》火氣上行也。《詩·大雅》烝之浮浮。《疏》炊之於甑,爨而烝之。
又《爾雅·釋詁》君也。《詩·大雅》文王烝哉。
又《爾雅·釋詁》進也。《書·堯典》烝烝。乂《詩·周頌》烝畀祖妣。
又《爾雅·釋詁》眾也。《書·益稷》烝民乃粒。
又《書·立政》夷微盧烝。《蔡傳》烝,或以為眾,或以為夷名。
又《爾雅·釋言》塵也。《注》人眾所以生塵埃。
又《詩·豳風》烝在桑野。《傳》烝寘也。
又《小雅》烝然罩罩。《箋》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朱傳》烝,發語辭。
又《詩·魯頌》烝烝皇皇。《傳》烝烝厚也。
又《爾雅·釋訓》烝烝作也。《注》物興作之貌。
又《爾雅·釋天》冬祭曰烝。《注》進品物也。《書·洛誥》烝祭歲。
又《禮·月令》大飮烝。《疏》烝,升也。升此牲體子俎之上。《周語》禘郊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親戚宴饗,則有餚烝。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棗烝栗擇。《注》果實之物多皮核,優尊者可烝裹之也。
又《揚子·方言》烝,婬也。《左傳·桓十六年》衞宣公烝於夷姜。《注》上淫曰烝。
又《韻會》通作蒸。
又《五音集韻》支庱切,蒸上聲。氣上遠貌。
又《廣韻》《集韻》𠀤諸應切,音證。《廣韻》熱也。《正韻》鬱熱。
又《集韻》氣之上達也。或作蒸。
又葉居𤽈切,音姜。《漢校官𥓓辭》翼翼皇慈,惠我黎烝,貽我潘君,平茲溧陽。
示例
烝,火氣上升也。——《說文》
陽氣俱烝。——《國語·周語》
又如:烝烝(熱氣升騰的樣子);烝雲(上騰的雲氣);烝濡(烝騰的濕氣);烝潤(濕熱潤發)
用蒸汽加熱。後作“蒸” [steam]
烝之浮浮。——《詩·大雅·生民》
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雲:“君得
哀家梨,當復不烝食不?”——《
世說新語》
又如:烝炊(蒸煮);烝壺(蒸熟的葫蘆瓜);烝糕(以米粉或麵粉發酵加糖蒸成的糕)
一般指娶父親的妻妾及兄長的妻妾 [incest]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於
宣姜,不可,強之。——《左傳·閔公二年》
見
武媚娘而悅之,遂即東廂烝焉。——明·周清源《西湖二集》
又如:烝淫(指與母輩通姦的
淫行);烝報(亂倫之行);烝弒(姦淫母輩,殘殺君父);烝亂(淫亂)
妻妾等級
古時大家族(貴族)的妻妾等級如下:(表述並不嚴謹)
“妻”,又稱“嫡妻”、”正妻“、““夫人”等。中國曆朝歷代,妻只能有一個(意思同時只能有一個,可以續娶)。級別最高,是“聘”來的,就是按照正式的婚禮程式進行,先派人到對方家裡請婚(對方往往也是名門望族),得到同意後再派專人送聘禮,然後確定迎娶的吉日。最後,女方派專人護送新娘,男方遣人迎親,非常隆重,算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由於女方來自
名門望族,往往是國君、
卿大夫的的女兒,所以她生下的兒子就是本家族的“
嫡長子”。女方出身的家族是否高貴決定其地位,母親的地位又決定兒子的地位,而不是兒子的智商決定地位,這樣可以避免爭嗣內訌。叫做“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媵“(ying),是指陪嫁的,一般為妻的妹妹或侄女。媵非正妻,但是其所生子為嫡生子。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哀姜“嫁給魯莊公的時候,其妹叔姜即陪嫁為媵,而生魯閔公。媵是為了保證權力、財富繼承而存在的,在上古時代非常普遍:《儀禮昏禮》記載“古者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娣侄處於從屬地位,也稱為媵妾。後來隨著社會發展,媵妾合一。
“納”是另一種娶媳婦的辦法,一般指攻克敵國以後,敵國諸侯公卿大家族當了俘虜,把他們的女兒或者媳婦娶過來,就叫“納”,聽上去不是那么尊重,沒有
八抬大轎了。
“嬖”,是寵幸的意思,一般是什麼家族的人犯罪後,男的當奴,妻女當女僕,被主人收入房中。這個女子就叫“
嬖人”,地位是最低下的。立嬖人為夫人是非禮的。
“妾”,主要是奴隸、僕從或是買來的貧苦人家女兒。“娶則為妻,奔則為妾”。妾制出現比媵制要晚,但延續時間更長,一直延續至民國(姨太太)。妾的地位也在不斷變化,但是總體上處於半奴半妻的境況。妾的地位是由其出身決定的,因此,即便正妻早亡,妾也基本無望被扶正,除非無嫡子而妾生庶長子,那么這時為了讓“庶子”升格為“嫡子”,多半會扶正,所謂“母以子貴”。
“烝”“報”:父子(烝)、叔侄、兄弟(報)之間先後同娶一妻。可以是兒子繼承父親或兄長的姬妾,這在當時不算非禮,跟繼承爹的房子院子箱子柜子一樣。在先秦時期,“烝報”只是婚姻的形式之一,“烝報”的妻子屬於正妻,所生子也是嫡子,是符合禮法的(但魯國很少有類似事件)。進入封建社會之後,“轉房”“收繼”雖與烝報類似,但是烝報已經不是合乎法律、道德的婚姻形式——尤其是不同輩分直接的烝報婚姻。但是這些習俗在少數民族中仍大範圍存在,比如遠嫁匈奴的王昭君。
釋義
烝
zhēng
<;形>
眾多;眾[numerous;many]
天生烝民。——《孟子·告子》
又如:烝人(民眾,百姓);烝民(民眾,百姓);烝涉(成群涉水);烝庶(眾人,民眾);烝黎(百姓)
美;美好 [beautiful;fine]
用火烘烤 [roast]
枸木必將待櫽栝烝矯燃後直。——《荀子·性惡》
蒸發 [evaporate]
進;前進 [advance]
周朝祭祀:春祭曰祠(祠之言食),夏祭曰礿(新菜可礿),秋祭曰嘗,冬祭曰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