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石,在巴州區登堂祖(永祿公第十四代孫)墓前大田溝(又名龍洞溝,下有陰河)。溝側有一大石,長約40米,寬處約25米,四面懸空,有頭有尾,形似烏龜。在龜石兩側修了兩洞小橋,以便過溝之用。傳說,登堂祖第六子譙應美(尊稱“美公祖”)屋後一山,人稱“團包嶺”,亦形似烏龜,說是“雄龜”;大田溝的石龜,說是“雌龜”,兩旁譙姓人口發展很快,形成“大六房”加“小六房”之勢。於是,引起住在團包嶺跟前的某姓人氏嫉妒,他們暗地找一陰陽先生向譙家建議說:“在烏龜石上修一觀音廟,會使風水更好”。結果,廟修成後,過不多年,便將石龜“壓斷”。族人深感不安,大家商議決定,在石龜前60米處修一大堤,蓄水養龜。後人稱此堤為“譙家大堤”。並在堤尾龍洞大田邊緊靠烏龜石處,栽植一柏樹,人稱“龍柏樹”,以“龍”戲“龜”。至解放前夕,此樹胸徑夠三人合抱,遮天避日,鬱鬱蔥蔥。“大躍進”年代,砍了修建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龜石
- 位於:涪陵區藺市鎮梨香溪畔
- 形狀:狀奇
- 耕地面積:216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