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總統

烏拉圭總統

烏拉圭總統(英語:President of Uruguay,西班牙語:Presidente de Uruguay)是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軍隊總司令,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不可連選連任,但可隔屆再次參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拉圭總統
  • 外文名:英語:President of Uruguay,西班牙語:Presidente de Uruguay
  • 政治地位:烏拉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 選舉方式直接選舉
  • 任期:5年
  • 官邸:行政樓
國體與政體,競選資格,總統職權,總統官邸,現任總統,歷任總統,烏拉圭獨立時期(1811年—1830年),考迪羅政治時期(1830年—1875年),現代國家誕生(1875年—1903年),穩定發展時期(1903年—1955年),經濟政治危機時期(1955年—1973年),軍人專政時期(1973年—1985年),當代烏拉圭(1985年—今),

國體與政體

烏拉圭的國體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總統和部長委員會行使行政權,國會行使立法權,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權,1830年頒布第一部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家的正式名稱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此後,烏拉圭雖然多次修改憲法,但民主共和體制從來沒有改變過。
烏拉圭國徽、國旗和地圖烏拉圭國徽、國旗和地圖
現行憲法規定:國家實行民主共和制。烏拉圭東岸共和國是其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聯盟;是自由的,不依靠於任何外國勢力的國家;不為任何人或任何家庭所世襲。國家的主權由選民通過選舉、創製、複決而直接行使,由憲法所確定的代議制權利機構間接行使。
烏拉圭1830年第一部憲法規定政體為總統制。此後頒布的幾部憲法主要是圍繞政體改革進行,改革的關鍵問題是實行總統制還是集體行政制。1918年憲法由總統制改為集體行政制,1934年憲法又改為總統制,1952年憲法恢復為集體行政制,1967年憲法又恢復為總統制。1997年頒布的憲法明確規定烏拉圭實行總統制。

競選資格

總統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根據1997年憲法,每個政黨只能提出一個總統候選人,在總統選舉前6個月通過內部初選產生。總統候選人在選舉中獲得半數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如果每位總統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中均未超過半數,則在下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由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角逐。在第二輪選舉中,候選人只要獲得簡單多數票,即可當選總統。當選總統任期5年,不能連選連任,但可隔屆再次參選。總統必須是烏拉圭本國出生的公民,年齡需在35歲以上。當選總統於次年3月1日在國會兩院前宣誓就職,任期5年。
烏拉圭國會大廈烏拉圭國會大廈

總統職權

根據烏拉圭憲法第168條規定,烏拉圭總統的職責為:頒布和實施所有法律,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發布特別規定以補充解釋法律。向國會呈送國情咨文,對國會通過的議案提出反對或保留意見,向議會兩院提交議案或法律修正案,任命文官和軍官。總統任命的文職人員主要是內閣部長。任命之後須經國會兩院以簡單多數通過。
烏拉圭總統府——行政樓烏拉圭總統府——行政樓
總統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負責領導全國軍隊,武裝部隊總司令由總統任命。總統還負責維護國內秩序和外部安全。國家在遭到外部入侵或內部混亂等嚴重和不可預見的威脅時,總統可以採取緊急安全措施,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但在這種情況下,總統需向國會兩院聯席會議做出解釋,如果國會處在休會期,總統需在24小時內向國會常務委員會做出解釋。
總統還具有準備國家預算、免除不作為或者濫用權力的官員、領導外交事務,與其他國家建立和斷絕外交關係,在立法機關批准的情況下簽訂條約,在國民議會批准的情況下對外宣布戰爭的權力。大使和其他外交人員由總統任命。沒有參議院的批准,總統離境的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總統享有豁免權,但如果總統違反憲法條款或犯下其他嚴重罪行,眾議院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總統。
烏拉圭總統專機烏拉圭總統專機

總統官邸

當前,烏拉圭總統府是位於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的行政樓。

現任總統

塔瓦雷·巴斯克斯(Tabare Vazquez)1940年1月17日生於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市拉特哈區一個工人家庭。他1969年12月畢業於烏拉圭共和國大學醫學院,1972年8月獲腫瘤和放射治療專業證書,曾在共和國大學醫學系任腫瘤學教授。
塔瓦雷·巴斯克斯塔瓦雷·巴斯克斯
巴斯克斯1989年開始從政,1990年2月任蒙得維的亞市市長。1994年,他當選烏拉圭左翼聯盟“進步聯盟-廣泛陣線”(簡稱廣陣)主席,並在1996年、1998年和2001年連任。巴斯克斯曾先後3次作為廣陣的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在2004年10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巴斯克斯以獲得超過50%的選票擊敗烏拉圭傳統政黨紅黨和白黨的候選人,當選新一屆總統,從而實現了烏拉圭歷史上左翼政黨首次執政。2005年3月,巴斯克斯宣誓就職,成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第51任總統。
2014年11月底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中,巴斯克斯以52.8%的得票率獲勝。這是巴斯克斯第二次代表廣泛陣線出任烏拉圭總統。2015年3月,塔瓦雷·巴斯克斯宣誓就職,任期5年。
巴斯克斯喜歡足球,併兼任“進步足球俱樂部”主席。在他的帶領下,該俱樂部榮獲了1984年烏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的稱號並兩次進入南美杯賽。
巴斯克斯已婚,夫人瑪麗亞·奧西利亞多拉·德爾加多(María Auxiliadora Delgado),有4子。

歷任總統

烏拉圭獨立時期(1811年—1830年)

19世紀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獨立戰爭,但烏拉圭人民的獨立之路要比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曲折得多。1811年,東岸(烏拉圭)幾乎所有的地區都掀起了反抗西班牙的革命,2月28日,烏拉圭愛國者在索里亞諾的阿森西奧河岸邊發出了“獨立之聲”,之後烏拉圭人民經過長時間的鬥爭,才獲得最終的獨立,1828年12月13日,烏拉圭宣布完全獨立,1830年7月18日,烏拉圭東岸共和國正式成立。
“最窮總統”——何塞·穆希卡“最窮總統”——何塞·穆希卡
何塞·赫瓦西奧·阿蒂加斯(José Gervasio Artigas)1811年5月18日—1820年9月30日(獨立戰爭領袖)
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Juan Antonio Lavalleja)1825年9月19日—1826年7月5日
華金·蘇亞雷斯(Joaquín Suárez)1826年7月5日—1827年10月12日
路易斯·愛德華多·佩雷斯(Luis Eduardo Pérez)1827年10月12日—1828年12月1日
華金·蘇亞雷斯(Joaquín Suárez)1828年12月1日—1828年12月22日
何塞·隆德奧 (José Rondeau)1828年12月22日—1830年4月17日
路易斯·愛德華多·佩雷斯(Luis Eduardo Pérez)1830年4月17日—1830年11月24日

考迪羅政治時期(1830年—1875年)

烏拉圭獨立初期,並沒有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當時軍事考迪羅所控制的地方武裝要遠比正規軍隊強大,國家陷入內戰狀態,在長期的爭鬥當中,考迪羅內部形成了兩大政治勢力紅黨白黨,考迪羅之間的權力之爭與外國勢力的干涉,使烏拉圭整個國家陷入了長期的動盪和混亂之中。
弗魯克圖奧索·里韋拉(Fructuoso Rivera)1830年11月24日—1834年10月24日
代總統 卡洛斯·阿納亞(Carlos Anaya)1834年10月24日—1835年5月1日
曼努埃爾·奧里韋 (Manuel Oribe)1835年5月1日—1838年10月24日
加夫列爾·安東尼奧·佩雷拉 (Gabriel Antonio5 Pereira)1838年10月24日—1839年3月1日
弗魯克圖奧索·里韋拉(Fructuoso Rivera)1839年3月1日—1843年3月1日
華金·蘇亞雷斯(Joaquín Suárez)1843年3月1日—1852年2月15日
曼努埃爾·奧里韋 (Manuel Oribe)1843年2月16日—1851年10月8日
貝爾納多·貝羅 (Bernardo Berró)1852年2月15日—1852年3月1日
胡安·弗朗西斯科·希羅(Juan Francisco Giró)1852年3月1日—1853年9月25日
貝南西奧·弗洛雷斯(Venancio Flores)1853年9月25日—1854年3月12日
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Juan Antonio Lavalleja)1853年9月25日—1853年10月22日
弗魯克圖奧索·里韋拉(Fructuoso Rivera)1853年9月25日—1854年1月13日
貝南西奧·弗洛雷斯(Venancio Flores)1854年3月12日—1855年9月10日
路易斯·拉馬斯(Luis Lamas)1855年8月29日—1855年9月10日
曼努埃爾·巴西利奧·布斯塔曼特 (Manuel Basilio Bustamante)1855年9月10日—1856年2月15日
何塞·馬里亞·普拉(José María Plá)1856年2月15日—1856年3月1日
加夫列爾·安東尼奧·佩雷拉 (Gabriel Antonio Pereira)1856年3月1日—1860年3月1日
貝爾納多·貝羅 (Bernardo Berró)1860年3月1日—1864年3月1日
阿塔納西奧·克魯斯·阿吉雷 (Atanasio Cruz Aguirre)1864年3月1日—1865年2月15日
托馬斯·比利亞爾瓦(Tomás Villalba)1865年2月15日—1865年2月20日
貝南西奧·弗洛雷斯(Venancio Flores)1865年2月20日—1868年2月15日
佩德羅·巴雷拉(Pedro Varela)1868年2月15日—1868年3月1日
洛倫索·巴特列·伊·格勞 (Lorenzo Batlle y Grau)1868年3月1日—1872年3月1日
托馬斯·戈蒙索羅·阿爾賓(Tomás Gomensoro Albín)1872年3月1日—1873年3月1日
何塞·歐亨尼奧·埃勞里 (José Eugenio Ellauri)1873年3月1日—1875年1月22日

現代國家誕生(1875年—1903年)

1875年~1890年相繼上台的軍人政府通過實行鐵血政策,極大地削弱了內陸地區考迪羅的力量,鞏固了中央政府的權力,1890年後,文人上台執政,這段時期,烏拉圭恢復了秩序,生產也獲得發展,現代民族國家正式形成。
佩德羅·巴雷拉(Pedro Varela)1875年1月22日—1876年3月10日
洛倫索·拉托雷 (Lorenzo Latorre)1876年3月10日—1879年2月14日
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比達爾 (Francisco Antonio Vidal)1879年2月14日—1879年3月1日
洛倫索·拉托雷 (Lorenzo Latorre)1879年3月1日—1880年3月15日
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比達爾 (Francisco Antonio Vidal)1880年3月15日—1882年3月1日
馬克西莫·桑托斯 (Máximo Santos)1882年3月1日—1886年3月1日
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比達爾 (Francisco Antonio Vidal)1886年3月1日—1886年5月24日
馬克西莫·桑托斯 (Máximo Santos)1886年5月24日—1886年11月18日
馬克西莫·塔赫斯 (Máximo Tajes)1886年11月18日—1890年3月1日
胡利奧·埃雷拉·伊·奧貝斯(Julio Herrera y Obes)1890年3月1日—1894年3月1日
鄧肯·斯圖爾特(Duncan Stéwart)1894年3月1日—1894年3月21日
胡安·伊迪亞爾特·博爾達(Juan Idiarte Borda)1894年3月21日—1897年8月25日
胡安·林多爾弗·奎斯塔斯(Juan Lindolfo Cuestas)1897年8月25日—1899年2月15日
何塞·巴特列·奧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1899年2月15日—1899年3月1日
胡安·林多爾弗·奎斯塔斯(Juan Lindolfo Cuestas)1899年3月1日—1903年3月1日

穩定發展時期(1903年—1955年)

20世紀初,何塞·巴特列·奧多涅斯總統對烏拉圭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深刻變革,國家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烏拉圭進入了一個繁榮發展的新時期,國家社會福利和社會平等取得了很大發展,成為南美洲第一個福利國家,到1929年巴特列逝世時,烏拉圭已成為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
何塞·巴特列·奧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1903年3月1日—1907年3月1日
克勞迪奧·威廉(Claudio Williman)1907年3月1日—1911年3月1日
何塞·巴特列·奧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1911年3月1日—1915年3月1日
費利西亞諾·維埃拉 (Feliciano Viera)1915年3月1日—1919年3月1日
巴爾塔薩爾·布魯姆(Baltasar Brum)1919年3月1日—1923年3月1日
何塞·塞拉托 (José Serrato)1923年3月1日—1927年3月1日
胡安·坎皮斯特吉(Juan Campisteguy)1927年3月1日—1931年3月1日
加夫列爾·特拉(Gabriel Terra)1931年3月1日—1938年6月19日
阿爾弗雷多·巴爾多米爾 (Alfredo Baldomir)1938年6月19日—1943年3月1日
胡安·何塞·德·阿梅薩加 (Juan José de Amézaga)1943年3月1日—1947年3月1日
托馬斯·貝雷塔 (Tomás Berreta)1947年3月1日—1947年8月2日
路易斯·巴特列·貝雷斯(Luis Batlle Berres)1947年8月2日—1951年3月1日
安德烈斯·馬丁內斯·特魯埃瓦(Andrés Martínez Trueba)1951年3月1日—1955年3月1日

經濟政治危機時期(1955年—1973年)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受到經濟規模的限制,加上外部需求的減少及美國實行的限制性貿易政策,烏拉圭的羊毛和肉類等主要產品的出口量大幅度減少,與此同時,依賴政府保護及進口能源和原料建立起的進口替代工業也遇到了困難,製造業發展緩慢,工業生產出現停滯,通貨膨脹上升,公共部門的赤字不斷擴大,烏拉圭經濟陷入了長期的停滯狀態,經濟危機使烏拉圭國內的政治和社會變得動盪,最終導致軍人政府的上台。
路易斯·巴特列·貝雷斯(Luis Batlle Berres)1955年3月1日—1956年3月1日
阿爾韋托·費爾明·蘇維里亞 (Alberto Fermín Zubiría)1956年3月1日—1957年3月1日
阿圖羅·萊薩馬(Arturo Lezama)1957年3月1日—1958年3月1日
卡洛斯·費舍爾 (Carlos Fischer)1958年3月1日—1959年3月1日
馬丁·埃切戈延 (Martín Echegoyen)1959年3月1日—1960年3月1日
貝尼托·納爾多內 (Benito Nardone)1960年3月1日—1961年3月1日
愛德華多·維克托·阿埃多(Eduardo Víctor Haedo)1961年3月1日—1962年3月1日
福斯蒂諾·哈里森 (Faustino Harrison)1962年3月1日—1963年3月1日
丹尼爾·費爾南德斯·克雷斯波(Daniel Fernández Crespo)1963年3月1日—1964年3月1日
路易斯·詹納塔西奧(Luis Giannattasio)1964年3月1日—1965年2月7日
華盛頓·貝爾特蘭(Washington Beltrán)1965年2月7日—1966年3月1日
阿爾韋托·埃貝爾·烏舍爾(Alberto Héber Usher)1966年3月1日—1967年2月28日
奧斯卡·迭戈·格斯蒂多(Oscar Diego Gestido)1967年3月1日—1967年12月6日
豪爾赫·帕切科·阿雷科(Jorge Pacheco Areco)1967年12月6日—1972年3月1日
胡安·馬里亞·博達貝里(Juan María Bordaberry)1972年3月1日—1973年6月27日

軍人專政時期(1973年—1985年)

1973年6月27日,烏拉圭發生軍事政變,軍隊成立了由陸、海、空三軍總司令,一名高級軍官、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外交部長組成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國家實行軍事統治,進行新聞管制,鎮壓工會,隨後軍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擴大軍人作用的法令,削弱了總統對軍隊的控制權,這期間國家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軍隊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軍隊擁有對政府決策的否決權,總統只是名義上的總統,沒有實權;直到1984年8月國家安全委員會才由總統領導,總統才算恢復了實權,同年11月烏拉圭舉行全國大選,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
胡安·馬里亞·博達貝里(Juan María Bordaberry)1973年6月27日—1976年6月12日
阿爾韋托·德米切利(Alberto Demicheli)1976年6月12日—1976年9月1日
阿帕里西奧·門德斯(Aparicio Méndez)1976年9月1日—1981年9月1日
格雷戈里奧·阿爾瓦雷斯 (Gregorio Alvarez)1981年9月1日—1985年2月12日
拉斐爾·阿迭戈·布魯諾(Rafael Addiego Bruno)1985年2月12日—1985年3月1日

當代烏拉圭(1985年—今)

1985年3月1日,烏拉圭恢復了民主體制,實現了政治上的民主化。民主化之後的烏拉圭,人民獲得了更多的政治權利,各種政黨在政壇上日益活躍,國家經濟實力上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胡利奧·馬里亞·桑吉內蒂 (Julio María Sanguinetti)1985年3月1日—1990年3月1日
路易斯·阿爾韋托·拉卡列(Luis Alberto Lacalle)1990年3月1日—1995年3月1日
胡利奧·馬里亞·桑吉內蒂 (Julio María Sanguinetti)1995年3月1日—2000年3月1日
豪爾赫·巴特列·伊瓦涅斯(Jorge Batlle Ibánez)2000年3月1日—2005年3月1日
塔瓦雷·巴斯克斯(Tabaré Vázquez)2005年3月1日—2010年3月1日
何塞·穆希卡(José Mujica)2010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
塔瓦雷·巴斯克斯(Tabaré Vázquez)2015年3月1日—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