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岩嶺

烏岩嶺

烏岩嶺位於浙江省南部泰順境內,西連福建省壽寧縣,北接本省景寧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岩嶺
  • 地理位置:浙江省南部溫州市泰順縣
  • 別稱:萬里林
  • 特點:山地生態系統完整,物種資源豐富
  • 總面積:近19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08:00~16:30
  • 門票價格:60.00元
  • 適宜遊玩季節:避開雨季即可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點簡介,內部景觀,旅遊時間,

景點簡介

烏岩嶺位於浙江省南部泰順境內,西連福建省壽寧縣,北接本省景寧縣。 烏岩嶺舊稱“萬里林”,據清朝《分韁錄》記載“前山極高,猶在其下,聚首峨峨,去天無多,中多靈草,洞澆沙。倒壁掛松,靈萌接波……”。舊時烏岩嶺為莽墟之地。後由於境內溪邊石壁及溝中岩石特別烏黑。當地民眾便稱之為“烏岩林”,故定名“烏岩嶺”。主峰白雲尖,海拔1611.3米,登此峰巔,遇天氣晴朗,隱約可見府城溫州。《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游烏岩嶺》詩:“莽山帳宿雉聲幽,曉陟林迒眾勁遒。攜到白雲尖頂立,清風極目見溫州。”烏岩嶺保護區總面積18861.5公頃(近190平方公里)。

內部景觀

歷史上烏岩嶺也曾遭到幾次人為破壞,清朝康熙年間,曾有永安的逃難人在此種過小米、麥稻,尤其在大煉鋼鐵時,建炭窯200餘座,幾千人上山砍伐木材燒碳,砍伐木材3萬餘立方米。造成部分原生闊葉林的破壞,但由於山體高大,面積較廣,交通不便,區內仍保存下來大量的原生闊葉林及各種動植物野生資源。1959年建立了烏岩嶺國營林場,開展了林木資源保護和用材林建設,原有的天然闊葉林得以完好的保存下來,2002年林場解散。1975年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浙江省烏岩嶺自然保護區,開展了以保護、科研為主的一些活動。1981年5月30日傍晚,杭大諸葛陽教授無意當中首次在保護內發現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後,立即採取措施嚴加保護。1983年由溫州市科委立題,組織和邀請了市林學、環保、杭州植物園、北師大、華東師大等17個單位專家、教授組成綜合考察隊,分成植物區系、植被、動物、昆蟲、環保、土壤、地質、氣象等十個考察小組,對烏岩嶺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取得了很大成果。特別是對國際瀕危鳥類之一——黃腹角雉進行的野外動態觀察、習性調查、無線電跟蹤等研究,填補了國際空白,確立了國家唯一物種基地的位置。1994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浙江省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烏岩嶺烏岩嶺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山地生態系統完整,物種資源豐富;山嶽風光齊全,自然景象美麗和山原村舍野素,民風民俗濃郁等特點。
烏岩嶺烏岩嶺
保護區內山峻地廣、複雜的地形地貌及原始森林構成了多咱獨特的自然景觀。有植物2150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多種。環境質量超過國家一級標準,是一個天然的“氧吧”。森林植被結構完整、典型,被稱為“生物種源天然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
據調查烏岩嶺擁有白雲尖、南麂崗、米篩潭、龍井潭等數十處景點,特別是境內主峰白雲尖海拔1611米,是浙南第一高峰,白雲尖位於保護區內西部邊陲,與景寧縣交界。區內高峰林立,以白雲尖為最,尖頂經常處於雲霧之中,站上尖頂,雲海茫茫,猶似進入天上仙宮,所謂“人在霧中行,雲在腳下走”。在赤日藍天下,則是另一番景象,登巔眺望,景寧、文成、蒼南、壽寧等與交界的部分地區依稀可見。山脊樑上的道道防火線猶如北國長城,蜿蜒伸展,每當春天來臨,防火線兩旁的杜鵑花開,萬紫千紅,鮮花簇擁,勝似天宮花園,秋天頂上觀日出是最佳場所,遠看白雲尖,如“眾星拱月”高聳挺拔。
包括三插溪流域在內的縣境北部,因山高谷深,古老林交錯縱橫,造成了交通不發達和村舍分散的特點,使得山民特別是畲民的家居建築和生活習俗的古老特徵得以保存下來。他們這種較為原始的生活格調與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極具旅遊價值。
以垂直變化的植物群落為基景,伴以氣象季節的色相變化,托出一幅幅奇峰怪石,飛瀑流泉的自然景觀畫。

旅遊時間

烏岩嶺
春天,片片嫩黃、鳥語花香、杜鵑爭相鬥艷、偶能看到“老莖開花”熱帶雨林般的景觀。
夏天,涼風習習,林濤陣陣,盛夏無暑。
秋天,紅葉簇簇,秋果纍纍,各種動物在林中跳躍、喧戲。
冬天,西北面大山脈擋住寒冬雪至時,銀白一片,條條冰柱從翠綠的松枝間掛下,相映下,白得晶瑩剔透,綠得蒼翠欲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