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奴耳侵華日軍要塞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烏奴耳鎮烏東居委會東5公里處二道梁子。二道梁子為主陣地,輔助陣地設在頭道梁子、三道梁子及新南溝、開嶺、伊列克得、免渡河、牙克石、卓山等地。地理坐標東經121°18'46.8",北緯48°52'26.5",建於194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奴耳侵華日軍要塞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烏奴耳鎮
- 保護級別:自治區級
歷史沿革,要塞陣地群,要塞特點,要塞設施,攻克烏奴耳要塞,
歷史沿革
烏奴耳侵華日軍要塞遺址建於1944年。
要塞陣地群
烏奴耳侵華日軍要塞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烏奴耳鎮烏東居委會東5公里處二道梁子。二道梁子為主陣地,輔助陣地設在頭道梁子、三道梁子及新南溝、開嶺、伊列克得、免渡河、牙克石、卓山等地。烏奴耳要塞位於關東軍國境要塞中的西正面戰略方向。1944年初,日軍在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西部,依據山勢和戰略方向及任務構築要塞陣地。要塞陣地西起牙克石,東至博克圖,長達127.6公里,陣地主要設定在濱洲鐵路兩側及隘口、公路兩側高地上,共修築400餘個永備工事和大量的野戰陣地及戰需附屬設施。分為烏奴耳陣地、博克圖陣地、免渡河陣地、牙克石陣地。主陣地位於烏奴耳二道梁子,圍繞山體構築有永久工事碉堡、掩蔽部、觀察所、指揮所、炮兵陣地、掩體及大量的交通壕、戰壕、水井、蓄水池等工事100餘個,戰時由119師團挺進大隊配備重炮扼守。輔助陣地設在烏奴耳的頭道梁子、三道梁子及博克圖的新南溝、開嶺、伊列克得和免渡河、牙克石的卓山、鳳凰山。野戰陣地以牙克石的卓山、鳳凰山野戰陣地為主,在二道梁子及各交通要道的山樑子及溝塘邊都有分布。卓山、鳳凰山陣地戰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及觀察所、炮兵陣地分布有序,是烏奴耳要塞的前沿。免渡河陣地則是聯絡牙克石、烏奴耳陣地的承接,伊列克得、興安嶺一帶為制高點,為烏奴耳要塞最後依託和憑恃,同時保護濱洲鐵路和大興安嶺隧道的暢通。除了火力工事外,還修有倉庫、山洞等屯集大量物資以作困守之備。糧秣庫、武器彈藥庫、貯水池、屯兵洞星羅棋布。工事內部通風、通訊、排水等設施齊全。坑道四通八達,連線各個陣地。
要塞特點
烏奴耳要塞系採取分散式地下工事設計形式,根據地形特點和防守需要,陣地設計做到既互相呼應成為統一的防禦整體,又能夠獨立分解呈現單元防禦狀態。要塞以西南方向為防禦正面,以伊列克得(時俗稱小嶺子)為指揮中樞,以興安嶺鐵路隧道為防禦核心,以大興安嶺山脈為依託固守,迴避了東寧、海拉爾要塞以大型陣地設施或以主陣地為核心堡壘的整體布局,根據大興安嶺山脈特有的地勢條件,便於在茂密的林莽峰巒間有效發揮火力作用,進行戰術呼應特點。要塞多採用分散的以各險要山頭或嶺頂為主要堡壘、沿脊線居高臨下修築永備工事,或為完成戰術配合而修建的策應主陣地兩翼的秘密伏擊據點,以及承當遭到攻擊時由側翼實施突襲的地下兵員掩蔽坑道。
與其它關東軍要塞相比,烏奴耳要塞有以下特點:一是距離國境線最遠的一處軍事防禦要塞,與阿爾山要塞和海拉爾要塞呈穩定的三角支撐形式,進可以由阿爾山要塞和海拉爾要塞組織反擊越過國境線的蘇軍,退可以依憑大興安嶺地區天然屏障據守烏奴耳要塞,與蘇軍在內陸二線抗衡,屬二線防禦要塞。二是關東軍構建最大、投資最多的一處要塞,計畫屯兵3個師團,計7萬餘人,日軍修築要塞總計費用5億偽元,而烏奴耳要塞在戰敗投降前已經投入8 000萬偽元。三是要塞工事大部分沿濱洲鐵路(時俗稱北滿鐵路西部線)分布,尤其在烏奴耳、伊利克得一帶較為密集,是唯一一處構築在鐵路線兩側山地的軍事防禦要塞。四是火力點多由地下通道相連,幾個火力點設定在一個相連工事內,設有掩蔽部,這是與其它要塞不同點。五是要塞構築在山地制高點,多為環形工事。因戰爭後期資源匱乏,計畫用10萬噸水泥僅到位5萬噸,因此工事多為丙、丁級,大部分為素混凝土,很少見到鋼筋。六是防空力量不足,僅免渡河、博克圖發現二處高射炮陣地,備炮7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烏奴耳要塞的修築工程尚未完工,但這一軍事工程的作用,已經在戰爭中初顯出來。1945年5月,日本關東軍第119師團入駐烏奴耳地區要塞陣地。8月,蘇聯對日宣戰,越過國境線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展開打擊攻勢,在烏奴耳陣地與關東軍第119師團的主力部隊交戰時,第119師團依靠堅固的地下工事和大興安嶺山地的險要地勢負隅頑抗,與進攻的蘇軍相持7天,使蘇軍的進攻一時受阻。
要塞設施
(一)空軍基地
飛機場和飛機庫是日本關東軍要塞重要組成部分。日本關東軍重視建設和發展空軍基地,在要塞地域構築後方飛機場網,準備抵抗蘇軍強大的空中襲擊,企圖取得要塞絕對制空權。從1932年起一直到日軍投降,關東軍不斷擴大和改建烏奴耳要塞飛機場,在空軍基地加緊修建守備部隊宿舍、油料庫、彈藥庫、飛機掩蔽工事(飛機庫)等,鋪設專用鐵路線,修築飛機起飛跑道。
在烏奴耳要塞尚存綽爾、博克圖、烏奴耳、免渡河四處比較完整的日軍飛機場和飛機庫遺址。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綽爾飛機場和飛機庫遺址。
(二)二線軍事設施和三線基地建設
1.營房
日軍侵占牙克石地區後,30年代因駐軍部隊不多,相關基建規模不大。沿博克圖、新南溝、烏奴耳、免渡河、牙克石、綽爾一帶都修有兵營,以滿足駐兵需要。其中博克圖是利用原沙俄遺留兵營。1938年關東軍第23師團71聯隊駐防免渡河,修有大片營房。1944年修築要塞陣地的同時也修建大量野戰營房,士兵都住在工事內部,配有照明、通風、防寒設施。現在博克圖、免渡河等地仍有日軍營房遺址。
2.軍用倉庫
關東軍在加緊準備對蘇作戰中,除有計畫大規模實施要塞陣地建設外,同時也在各要塞守備隊駐地及其鄰近地區大規模修建了地上地下各種軍需倉庫等輔助性軍事設施,其中包括糧食、副食、被裝等倉庫,用以保障要塞守備隊和在鄰近地區駐防的關東軍野戰部隊平時和戰時需用,為部隊作戰提供後勤保障。在牙克石境內的莫拐、鳳凰山、卓山、烏奴耳、免渡河、伊列克得、興安嶺、博克圖、綽爾、梨子山等地均有“野戰貨廠”。這些物資庫有的未建完,有的建完後未啟用,有些啟用的倉庫,在日本投降後,被蘇聯軍隊運走物資後炸毀。
3.用水設施
關東軍各要塞守備隊的陣地全部設在山頂高地,那裡水源缺乏,水位低下,打井困難,而從遠處運輸水又有交通不便、運力不足等問題。因此關東軍對要塞駐軍營區特別是對作戰陣地的水源建設十分重視,分別建有水井、蓄水池等設施。
4.其他設施
關東軍除在此地修建工事外,還建有大量的生活設施。免渡河地區設立兵站醫院、建有發電廠。海拉爾、小北、博克圖建有病馬場。綽爾有偽滿一條街,街上有妓院、藥鋪、酒保、煙館等。牙克石市區開辦麵粉廠,日本人先後開設“福隆”、“珍記”、“元記”公司和商店,經營木材和商品。博克圖也有日本人開的妓院、商店,還有白俄人開辦的麵包房。
攻克烏奴耳要塞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國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會議,史稱“波茨坦會議”。7月26日,會議發表著名的《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遭到日本政府的強硬拒絕。由此,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調兵遣將、準備戰備物資、制定作戰計畫、進行戰術演練,加緊做好對日作戰準備。
1945年8月8日,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簽發命令,正式向日本宣戰。9日零時,蘇聯遠東軍總司令部下達進攻命令,由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中蘇、中蒙邊境158萬蘇軍,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向中國東北全境同時發起進攻,打響“遠東戰役”。
8月9日上午,蘇聯後貝加爾方面軍在滿洲里國境及額爾古納河對岸發動對日軍東北地區西正面的全面進攻後,駐守在海拉爾的日軍第119師團司令官鹽澤清宣中將決定將留守部隊撤往烏奴耳要塞區域防守。
8月11日,日軍第119師團第254聯隊第2大隊駐防在牙克石以東卓山1號和2號陣地的2個不滿編的步兵中隊,在山本及須藤少尉指揮下向進攻的蘇軍發起反擊。此時日軍已無法阻擋蘇軍的強大進攻,經雙方短促激戰,須藤少尉以下官兵多被擊斃。11日晚,近衛坦克第5軍先頭部隊已抵達大興安嶺鐵路隧道。蘇軍勇敢排除日軍埋設在大興安嶺隧道內的1 537顆地雷,數千輛坦克與摩托化步兵浩浩蕩蕩地穿過隧道。
8月12日,蘇軍攻占免渡河。 8月15日清晨,蘇軍步兵40人在3輛坦克的掩護下進攻烏奴耳要塞二道梁子主陣地。據守烏奴耳二道梁子主陣地的日本關東軍第119師團254聯隊第2大隊,憑藉二道梁子山地有利地形、堅固的地下工事和處於秘密狀態分布的火力,與蘇軍展開激烈戰鬥。由於蘇軍對烏奴耳地區的地形地貌情況和烏奴耳陣地火力分布情況了解不夠準確,對日本關東軍陣地鋼筋混凝土結構永備工事的防禦強度和日軍的防範能力更是估計不足,蘇軍被迫撤退。下午,第254聯隊第3大隊第7中隊繼續派出“肉彈迫近敢死隊” 爆破襲擊蘇軍坦克,遭到蘇軍反擊,無一人生還。
8月16日,蘇軍進攻伊列克得,擊潰駐防北部大蛇山陣地日本關東軍。當日下午,駐守烏奴耳要塞的日本關東軍第119師團司令部接到關東軍總司令部交出武器、就地停戰投降的命令,駐守新南溝、博克圖一帶的6 000多日軍集結博克圖投降。
至此,蘇軍先後攻克牙克石、免渡河、烏奴耳、開嶺(現名沙力)、新南溝、博克圖。駐守烏奴耳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全部解除武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