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屏障”主動防護系統,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其裝甲部隊都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難題——裝甲部隊在巷戰中束手無策。輕巧的攜帶型反坦克飛彈,特別是RPG系列火箭筒,在城市戰中無處不在。俄羅斯機械生產設計局牽頭開發的“競技場”主動防禦系統是世界第一種裝備實車並批量生產的主動防禦系統。以色列拉法武器發展局和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花費10年時間,研製並裝備了“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烏克蘭的軍工界也推出“屏障”(ZASLON)主動防禦系統,從而形成了三種典型主動防禦系統同台競技的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克蘭“屏障”主動防護系統
- 國家:烏克蘭
- 實施於:包括車頂在內的全向防禦
- 用於:巷戰
概述,研發歷史,結構原理,系統對比,適裝性,攔截能力,防禦範圍,自動化程度,實戰性能,
概述
坦克與反坦克的矛與盾之爭由來以久,而冷戰結束後的幾次局部衝突中,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其裝甲部隊都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難題——裝甲部隊在巷戰中束手無策。輕巧的攜帶型反坦克飛彈,特別是RPG系列火箭筒,在城市戰中無處不在。裝甲車輛遭到攻擊甚至被擊毀後,其乘員都不知道襲擊從何而來,就更談不上反擊了,而主動防護系統由於能夠迅速發現和攔截飛臨坦克的彈藥,因而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俄羅斯機械生產設計局牽頭開發的“競技場”主動防禦系統是世界第一種裝備實車並批量生產的主動防禦系統。而以色列的坦克設計師們也發現了“競技場”主動防禦系統的戰術價值,以色列拉法武器發展局和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花費10年時間,研製並裝備了“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烏克蘭的軍工界也推出“屏障”(ZASLON)主動防禦系統,從而形成了三種典型主動防禦系統同台競技的局面。
研發歷史
俄羅斯機械設計局早在前蘇聯20世紀80年代前期就開始研製主動防禦系統,當時蘇聯軍方在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大量的演習中發現,蘇制主戰坦克在正面防禦的能力上是絕對夠用的,但其它方面的防禦力還是遠遠不夠。這一點在城市戰與複雜地形下最為突出。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主戰坦克T-72,結果配備這種坦克的部隊在城市戰中被伊朗的RPG反坦克火箭筒打得落花流水。伊朗人用RPG火箭從T-72的側面與後部實施攻擊,結果一場戰鬥下來甚至一條街上都是T-72的殘骸。而在阿富汗,占領置高點的反抗力量,用各種輕型反坦克武器就能從直接坦克裝甲薄弱的頂部與側面,打得蘇制坦克狼狽不堪。
上述戰鬥實例對前蘇聯軍方觸動很大,覺得需要用創新的方法來提高主戰坦克的防護水平,重點提高對反坦克飛彈和非制導型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防護水平,而主動防護系統則是前蘇聯坦克研製者的唯一選擇。蘇聯軍方列出的主動防禦的技術性能包括:自動發揮作用;在距保護對象最小允許安全距離上對來襲威脅實施對抗;系統反應時間短;命中機率較高;全面考慮被保護目標的具體特點和作戰環境,與被保護目標完全融合為一體等。當時負責研製該系統的機械設計局基於上述考慮,計畫設計一型可被視為是一種超近反導系統,它在圍繞車輛四周的安全距離上構成一個主動防禦區。
結果最初出現了第一代主動防禦系統——“鶇”式,“鶇”式主動防護系統在測試中表現出極佳的性能,但弱點也很明顯,如僅能攔載反坦克火箭彈和反坦克飛彈;不能攔載高速反坦克飛彈和串聯式戰鬥部反坦克彈藥;不能攔截聚能裝藥的破甲彈和高速次口徑穿甲彈;系統過重,只能配備在主戰坦克上;不能對攻頂反坦克武器進行防禦等。而當時已開始研製的新一代主動防護系統——“競技場”,雖然其在性能超過“鶇”式主動防護系統,但也不能攔截次口徑穿甲彈,系統過重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隨後的試驗中被——發現,無論是“鶇”式還是“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都具有許多局限性。首先,它們採用拋射攔截彈藥,攔截彈藥從發射到毀傷來襲目標所需時間過長,很難保證摧毀高速反坦克彈藥,其次,系統要求偵察雷達必須不間斷地實施探測,雷達波束容易被被敵方探測與干擾。第三,無論是“鶇”還是“競技場”,都是安裝有探測雷達,該雷達一旦被毀傷,整部主動防護系統就全部失效。
為此,前蘇聯軍方要求科研單位研製一型可以裝備到各型裝甲車輛上,並可以防禦各型反坦克彈藥的主動防護系統。1987年,位於烏克蘭基輔市“蘇聯國家技術中心局”正式得到軍方要求,研製新一代主動防禦系統。當時蘇聯軍方的要求是:研製一型能夠攔截來襲反坦克飛彈、火箭,炮彈以及當時還在研製中的智慧型地雷,保證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運輸車等裝甲裝備免受襲擊的主動防護系統。
而在前蘇聯解體之後,該項目因為是在烏克蘭的研製單位負責的,所以被烏克蘭接收過來。在因經濟問題而停頓數年之後,該於2002年重新開始,由位於基輔的烏克蘭國家技術中心局與烏克蘭多家國防企業單位共同研製發展。2005年新一代主動防護系統終於通過複雜的烏克蘭國家測試,並開始試裝部隊。2005年8月,烏克蘭第1獨立警衛裝甲旅得到了第一批17輛安裝有“屏障”主動防禦系統的主戰坦克。至2008年,該旅編制內的55輛T-64BM主戰坦克均裝備有“屏障”主動防護系統。
結構原理
“屏障”主動防護系統(ZASLON)由威脅報警系統、決策處理系統和對抗系統組成。由於採用模組化設計,因此無需改動車輛結構就能夠安裝,安裝更為方便與快捷。防護系統由多個模組組成,每個模組配置2枚射彈,射彈具有定向殺傷彈頭,彈頭爆炸會生垂直於射彈軌道的屏障。安裝的模組數量取決於所要保護的弧度範圍。若進行包括頂部在內的全方位防護,則至少需要7個模組,每個模組重50—130千克。來襲彈藥的方向和速度由一個雷達探測,該雷達可跟蹤速度達1200米/秒的目標。
與俄羅斯的“競技場”系統相比,“屏障”系統對載車固有性能的影響較小。“競技場”系統需要在坦克炮塔上安裝一個較大的毫米波雷達,導致坦克被發現的機率有所增加;此外,由於炮塔四周安裝了攔截彈匣,撤掉了原先的爆炸反應裝甲,降低了坦克的裝甲防護力。與之相比,烏克蘭的“屏障”主動防護系統可以安裝在坦克履帶上方支架或炮塔後部,不會增加坦克被發現的機率:系統也不需要在坦克炮塔上安裝笨重且沒有任何防護的雷達探測系統,不會影響坦克的隱蔽性;同時“屏障”系統也不會有單點失效問題,該系統的每一個模組都擁有裝甲外殼的保護,可以防禦步兵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即使整個系統中的多個防禦模組被摧毀,整個系統還是可以繼續工作下去,與之相比,“競技場”系統一旦探測雷達被摧毀,那么整個防護系統即完全失效。
“屏障”主動防護系統啟動時,作戰模組中帶有攔截彈藥的拉桿自動拉出,同時完成決策處理系統的內部測試,威脅報警偵察雷達開始工作。雷達不間斷地對距坦克2~2.5米區域進行全向掃描。當發現來襲彈藥時,主動防護系統迅速判明為威脅來襲方位、速度,發射攔截彈藥,攔截彈藥在來襲彈藥前方爆炸,產生大量高速破片,在距裝甲車0.2米處實施攔截。
由於來襲彈藥種類、威力各不相同,因此攔截彈的殺傷爆破作用有時也不能完全擊毀襲彈藥,有時,其作用只能使來襲彈藥改變飛行方向或者其使空中解體,這也能大大降低來襲彈藥的破壞力。
系統對比
為了對“屏障”主動防禦系統有一個清楚的了解,下面用“屏障”對世界上最主要的二種主動防禦系統,俄羅斯的“競技場”和以色列的“戰利品”進行一系列的對比:
適裝性
“屏障”主動防護系統每個模組根據面臨的威脅,從50~130千克不等,其中最高等級的130千克,用烏克蘭研究人員的話講,是用於對抗140毫米穿甲彈,而根據坦克火炮的發展趨勢,預計很長一段時間是派不上用場的。而50千克級的防禦模組就足夠防禦現役各型反坦克彈藥了。按照全向防護7個模組計算,重量僅為350千克,其適裝性相當好。
相比之下,以色列的“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包括雷達和對抗彈藥發射器在內總重量約為454千克,略重於“屏障”系統。而“競技場”主動防禦系統的總重量為1000~1100千克(視防禦彈藥的數量而定),雖然履帶式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完全配備,並對戰術與機動性能沒有太多的影響,但對於輪式戰車來說,顯得太重了,這使得適裝性要不如“屏障”與“戰利品”。不過隨著俄羅斯電子設備的進步,減重對俄羅斯軍工系統來講並不是很難的問題。
攔截能力
從防禦敵方的武器種類來講,據稱,“屏障”可以防禦包括攻頂飛彈、高速次口徑穿甲彈在內的各種反坦克彈藥,最高可攔截速度達到1800米/秒的彈藥,這是相當驚人的進步。
以色列的“戰利品”據稱可以防禦世界上所有的反坦克飛彈與火箭彈的攻擊,包括現在最新出現的帶有串聯式空心裝藥戰鬥部的反坦克飛彈與炮彈,它們都可以被“戰利品”攔截。雖然以色列也聲稱可以攔截次口徑穿甲彈,但並沒有見到相關的實驗報告與照片出來。
防禦範圍
以色列的“戰利品”防禦系統憑藉配備的“埃爾塔”搜尋雷達和布置在車體兩側的“硬殺傷”裝置也能為為平台提供360°的防禦能力。“競技場E”的防禦範圍為270°,因為在炮塔的後部有一小塊盲區。不過其防護範圍可以隨著炮塔的旋轉而轉動,但防禦範圍內有“照顧不到”的地方並不是件好事,特別是在防不勝防的城市戰場上。
自動化程度
三型防禦系統都是利用計算機與小型雷達自動探測與分析來襲兵器,評估危險,自動發射防禦彈藥。如“競技場E”只需要車長打開控制臺上的開關,其它的都由系統自動完成。而且三型防禦系統可以在任何地形與氣候環境下使用。唯一不同的是,“競技場E”只擁有在同一時間同一方向截獲多個目標的能力。而“屏障”和“戰利品”系統擁有在同一時間在多個方向攔截多個目標的能力。
實戰性能
俄羅斯已把“競技場”E系統運用在多次局部衝突中,特別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幾部“競技場”E系統也被有意識投入到戰場。具體效果還不得而知,據說效果不錯,來襲的敵方反坦克兵器無一漏網。根據俄羅斯嚴格的仿真實驗表明,“競技場E”的效果是讓人滿意的,俄羅斯新一代反坦克武器,都被其攔截下來。而“屏障”和“戰利品”均沒有得到戰場的檢驗,其真實作戰能力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