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帝廟》是元代詩人周密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烈帝廟
- 作者:周密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烈帝廟》是元代詩人周密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甘露烈帝廟在每年農曆四月十五以甘露烈帝廟祀奉的隋司徒陳杲仁為主體舉行的廟會活動。廟會活動在甘露俗稱出會,是陳杲仁的神像巡行轄區十八個半圖份,保佑百姓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民俗內容 廟會期間,演出的節目都是傳承數百至上千年的...
烈帝廟碼頭遺址及古纖道(纖道)位於常州市鐘樓區南大街街道雙桂坊社區中新橋西段北側,為古建築的橋涵碼頭,建造於清代,烈帝廟碼頭遺址及古纖道(纖道)保存情況一般,現已不做碼頭使用。文物歷史 2008年12月18日常州市市政府將烈帝廟...
《烈帝廟》是元代詩人周密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英風千載後,溪上有遺祠。異鵲巢神檜,靈黿集廟池。煙雲昏古像,苔蘚蝕豐碑。細把圖經考,孤忠事更奇。作者簡介 周密: 宋濟南人,後徙吳興。字公謹,號草窗、蘋洲、弁...
禮嘉烈帝廟戲樓位於武進區禮嘉鎮禮嘉中學內。戲樓原為烈帝廟(1957年拆烈帝廟,建禮嘉中學)的附屬建築,坐南朝北,又名“五雲樓”,台口直對烈帝廟大殿。。戲樓整體呈“凸”字形,建築為磚木結構歇山頂殿宇式建築,外形為大屋頂,...
甘露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境內,甘露寺建於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禪院和建於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廟的總稱,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寺廟簡介 無錫甘露寺是建於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
現存常州古戲樓共有6座,分別為萬綏東嶽廟戲樓、禮嘉烈帝廟戲樓、順莊戲樓、西夏墅梅村戲樓、陽湖縣城隍廟戲樓和楊氏家庭戲樓。這一方面與清代戲曲文化在常州地區較繁榮有關,也與近百年來各界人士的保護修繕有關。楊氏家庭戲樓是江蘇省...
朱元璋因是和尚出身,十分迷信。他認為能從土地廟上攻打城頭,是土地爺幫了他的大忙,便把這個土地廟改為“烈帝廟”,常州東門的“烈帝廟”就是這么來的。攻下常州後,元兵編制的竹籠子都從城頭上被甩了下來。老百姓看著好玩,上面...
甘露寺的原型始建於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後由建於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禪院和建於宋宜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廟的聯稱甘露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隆慶六年(1561年)大學士華察...
丹陽市第三中學坐落於華陽路護城河畔,在丹陽縣東門烈帝廟舊址,前身是創立於光緒三十二年的“官立城東初等國小堂”,曾先後易名為“丹陽縣烈帝廟國小”、“丹陽縣旭升一校”、“丹陽縣開泰國小”、“丹陽縣東門國小”、“丹陽縣城鎮...
國英國小原名塘橋國小,始建於1910年,最早為塘橋私塾,創始人為陳雨亭先生;1945年,龍虎塘德澤鄉在塘橋開辦六年制國小,校長楊紹鈞(曾用名:楊炳生);解放後,塘橋國小改成全民所有制公辦學校,校址為塘橋廟村的烈帝廟;1953年下半年,...
武進萬綏東嶽廟戲樓 常州東下塘楊宅戲樓 陽湖縣一武進一城隍廟戲樓 西廂人物工藝梳 武進禮嘉烈帝廟戲樓 錫劇《青絲淚》設計圖 錫劇《純陽與牡丹》設計圖 滑稽戲《難得糊塗》設計圖 滑稽戲《夜總會歷險記》設計圖 錫劇《雙珠鳳》常州市...
甘露獅舞,無錫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歷史淵源 甘露獅舞因古鎮每年舉辦烈帝廟廟會而產生,傳承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特別興旺。改革開放後,鎮文化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培訓了舞獅人員10多...
甘露寺是建於唐乾符三年(876年)的甘露禪院和建於宋宜和三年(1121年)的烈帝廟的總稱,明洪武十四年(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隆慶六年(1561年)大學士華察(字鴻山,俗稱華太師)重修,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僧真覺...
岸橋弄 岸橋弄是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弄的意思是指胡同、小巷,因其在住宅與“獨行園”間造岸橋得名。曾名烈帝廟巷。2000年消亡。歷史沿革 1992年立項拆遷建成無錫八佰伴有限公司。
布市里位於靖江市,布市里地處人民北路與新建北路之間的一條南北街道,南至驥江西路,北與北大街(原名北直街)相接,通安寧路(原名北市街,又名烈帝廟街)。要釐清布市里地名的來歷,必須溯及建城的歷史。明成化七年(1471年...